-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908年11月17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在瀛台含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
正确答案
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产物 ②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是片面的、感性的
③主要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④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
正确答案
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该历史事件是
正确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那么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正确答案
“各使馆境界…并独自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这一严重践踏中国主权、深深刺痛中国人的侵略条款,出自
正确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其中力图在新疆扩张势力的国家是( )
正确答案
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正确答案
甲午战败给清政府的施政启示是( )
正确答案
在近代中国英勇悲壮的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少数民族英雄有
①左宝贵②吉鸿昌
③周保中④马本斋
正确答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正确答案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正确答案
一名意大利人在北京驻华使馆就职,专门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并由外国军队保护,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正确答案
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 )
正确答案
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