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中,哪些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①洋学的传播 ②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③形成改革派 ④黑船来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南京是历史名城,下列各项中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明朝第一个都城

②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

③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

④中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A广州

B上海

C天津

D南京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最早取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和自由传教特权的是

①英国人②法国人③俄国人④美国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含义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

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9月23日至10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将1840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多年的历史,通过《惊梦》《山河祭》《辛亥童谣》《曙色》4个节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反映了民族觉醒的痛苦与艰难。下列能反映“惊梦”“山河祭”“曙色”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

C《南京条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中共成立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了上海为通商口岸,在以后的若干年中,英国可以在上海获得的特殊条款有

①关税协商②割让土地③自由贸易④开设工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为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条文,出自《南京条约》的是

A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B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C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

D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依稀“读到”的历史有() ① 鸦片战争的硝烟② 中共在此蹒跚起步③ 日本侵略者的暴虐④ 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契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进行顽强抵制

D外国商人不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的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D该日记写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