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这首诗反映的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它出现于()
正确答案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正确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世界博览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国际盛会。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地区也是
近代被迫对外开放最早的地方②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③曾进行过英勇的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④在1938年初沦为日本占领区
正确答案
伦敦宪章派在1840年1月12日《宪章报》的社论中说:“中国由于拒绝遭受鸦片的毒害,注定要被英国的恐怖战争所摧毁。我们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告诉那些胡说什么国家荣誉的记者们,英国工人阶级再也不会屈从这种行径来维持英国的商业制度……工人阶级受欺骗的日子已过去了,他们开始独立思考了”。材料说明
正确答案
竹枪一杆,打得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是()
正确答案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正确答案
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座右铭的林则徐被后人敬仰,因为他领导了 ()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
正确答案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正确答案
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 )
正确答案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正确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一种毒品)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贸易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情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的确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正确答案
据英国公布的《1849年中国各口贸易报告》说:“目前中国每年鸦片销售量约为
五万箱……据统计,182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为12576箱,1839年约为四万箱。下
列对1829—1849年鸦片销售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