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使台湾成为“异域”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8年英国在取得新界的租借权时,其经济发展的状况是()

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托拉斯帝国

B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农业经济落后导致国内市场狭窄

D造船业和金融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B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

C指导方针的正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D中华民族富有抗争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

C控制海关

D修筑铁路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10同年纪念一直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下列有关周年纪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A160年前,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开始了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探索

B110年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国最终战败

C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翻开新的一页

D40年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吊相将”, 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

A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B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

C玉吊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吊相将”

D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明显反映出此时期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新特点的是

A赔款数目巨大,要求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强行要求中国割让军事和国防要地辽东半岛和台湾等地区

C不仅要求开放商埠,还要求允许其轮船可以沿内河行驶

D要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列宁论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的结果?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说明

A日本的软弱

B清政府的抗争

C中国人民的斗争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他说的“大梦唤醒”的最主要表现是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反清斗争高涨

C认识到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领导的救国运动兴起

D认识到日本比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