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正确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正确答案
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使台湾成为“异域”的不平等条约是
正确答案
1898年英国在取得新界的租借权时,其经济发展的状况是()
正确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正确答案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正确答案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10同年纪念一直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下列有关周年纪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吊相将”, 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明显反映出此时期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新特点的是
正确答案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列宁论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的结果?
正确答案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说明
正确答案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他说的“大梦唤醒”的最主要表现是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