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30年代,中国的禁烟运动主要包括

①整顿海防 ②缉拿烟贩 ③收缴鸦片 ④虎门销烟

A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

D获得最惠国待遇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辛酉政变

D英法占领广州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99年美国纽约市政府把竖有林则徐铜像的华埠中心命名为“林则徐广场”。林则徐受到世界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严禁鸦片,是世界禁毒反毒先驱

B加强海防,提出建立近代海军主张

C学习西方,提高欧美的国际地位

D抗击英军,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它代表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代表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④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不平等条约,在性质上同《日美亲善条约》最为相似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日《马关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俄《瑷珲条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中国第一商业街”美誉的上海南京东路,初名花园弄(派克弄),俗名大马路,1865年被英租界当局更名为南京路。英租界更名南京路的主要原因应是

A租界源于《南京条约》之规定

B寓意征服中国,南京是中国的首都

C英国殖民者为了纪念南京开埠

D南京是英国人最早到达的省会城市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居住、协定关税等特权

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9年,受国人普遍关注的嘉仕德拍卖行所拍兽首,是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在一次战争中流失的文物。这一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既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又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应该是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天津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兼并严重

C清政府政治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通过军事斗争消灭了阿古柏主力,通过外交斗争收回了伊犁的两个重要人物是()

A李鸿章、曾纪泽

B曾纪泽、左宗棠

C左宗棠、曾纪泽

D丁汝昌、李鸿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南京条约》中文版第一条内容是:“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人身和财产要得到完全安全的保护)” 。持文明史观的学者认为,这一条款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的含义是

A仅仅是礼节性的和好关照,没有实际意义

B只是为了掩盖《南京条约》的掠夺性质

C这一条款体现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人权的重视

D只是施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