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材料一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成。”

材料三  1937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杭战。1945 年8 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 年10 月25 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

回答问题。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2分)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2 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6 分)

正确答案

(1)①英国(l 分)  ② 《马关条约)(l 分)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l 分)

(2)黄海海战(2 分)

(3)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2 分)

(4)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国家主权(或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任答其中3 , 即可给6 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的理由是什么? (6分)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说明什么问题?(6分)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6分)

(4)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8分)

正确答案

(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6分)

(2)材料二说明了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材料三反映的现状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6分)

(3)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分)

(4) 变化:清政府由抗击列强的侵略到与列强勾结,再到完全被驯化。

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趋汇流;民主革命必须将反帝反封建相结合;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8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 二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政治地缘等因素,成为大国势力角逐的竞技场,中、美、俄(前苏联)、日、朝、韩等国关系错综复杂。最近更是因朝韩炮战、美韩美日军演等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图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2010年12月2日的报道称,日本自卫队与美军3日开始在日本各军事基地以及周边海域空域举行为期8天的联合军事演习。此次军演将有34100名日本陆海空军官兵和美国10400多名官兵参加。演习规模达到刚刚结束的韩美黄海军演的6倍,是日美史上最大的联合军演。此次军演美军出动了刚刚结束美韩联合军演的“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在朝鲜半岛局势因朝韩炮击事件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此举意在彰显日美韩三国的紧密关系。

(1)在美韩军演的黄海海域,中国近代史上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北洋水师战败,    直接导致近代中国的一次对外战争的失败,这场战争史称什么?(1分)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2分)

(2)材料中提及的“日美韩三国的紧密关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初期,当时日本在    日美关系上实施怎样的政策?(2分)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3) 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    么?(1分)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2分)

正确答案

 

(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分)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2)政策: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2分)影响:日本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1分)

(3)变化:由敌视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分)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1分)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正确答案

(1)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分)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1分)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1分)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分)

(3)主要原因:(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以加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5分。)

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1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1分)。

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1分)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1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资产阶级:平均地权。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3)辛亥革命评价:政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 ]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结合所学判断,此处的“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在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

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与《辛丑条约》相同的条款是

[ ]

A驻扎军队

B巨额赔款

C开埠通商

D设立工厂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在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了若干不平等条约。下列各项中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的内容是

[ ]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