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大量侵占中国的领土,下列对其原因的认识最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依据主要是()
正确答案
最早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的是()
正确答案
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的同一年,中国还被沙俄割走了()
正确答案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
正确答案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准备写一篇关于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小论文,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 ]
正确答案
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最有可能说过的一句名言是下面
[ ]
正确答案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准备写一篇关于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小论文,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 ]
正确答案
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着八块巨大汉白玉浮雕,概括地表现了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历程。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当之无愧地排列在第一幅,主要是因为
[ ]
正确答案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四位人物的态度,正确的认识是
[ ]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中晚期。此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与西方不同,中国此时正处于清朝封建统治晚期。
(1)请分别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简要说明在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引进西方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尝试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探索方面中国为推动“制度”变革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制度”变革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战前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战前的西方: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欧美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相继展开。
(2)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先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启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历程。
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兴起。影响:伴随近代工业出现, 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作用日益加强。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施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2)第④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
(5)因素: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出国际环境的变化。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请回答:
(1)从以上三幅图片中,归纳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战争中,概括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哪一次反侵略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趋势: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多个国家争相侵略;侵略地区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对内地侵略与瓜分。
(2)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或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原因: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或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3)抗日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500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
材料二:根据西方人的报道,中国的开放只不过是一种中外联营……外国人得出一条在中国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营的行动,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
材料三: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因而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的赋税。……鸦片泛滥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大量的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国库储备越来越少,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美]费正清著,傅光明译《观察中国》
材料四: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乔志强、行龙《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后来这种言论“被淹没”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中外联营的行动。”对此,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客观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说明:鸦片贸易在给西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引起西方进步人士的同情。
真实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尖锐社会矛盾,淡化了人们对鸦片贸易罪恶行径的关注。
(2)清朝吏治腐败,不法官员和奸商从中牟利。
(3)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个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
(2)主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选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变法图存。
(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