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胞
- 共1643题
(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 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Q相同,Ni2+与最邻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的摩尔质量为74.7g.mol-1).
(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o970,试计算该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
正确答案
解:(1)1cm3中阴、阳离子总数=;
1cm3中 Ni2+-O2-离子对数=
密度==
=
答:NiO晶体的密度为;
(2)设1mol Ni0.97O中含Ni3+xmol,Ni2+为(0.97-x)mol,根据晶体仍呈中性,可知 3x+2×(0.97-x)=2×1,
x=0.06mol Ni2+为(0.97-x)mol=0.91mol,即离子数之比 Ni3+:Ni2+=0.06:0.91=6:91,
答: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为6:91.
解析
解:(1)1cm3中阴、阳离子总数=;
1cm3中 Ni2+-O2-离子对数=
密度==
=
答:NiO晶体的密度为;
(2)设1mol Ni0.97O中含Ni3+xmol,Ni2+为(0.97-x)mol,根据晶体仍呈中性,可知 3x+2×(0.97-x)=2×1,
x=0.06mol Ni2+为(0.97-x)mol=0.91mol,即离子数之比 Ni3+:Ni2+=0.06:0.91=6:91,
答: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为6:91.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试填空.
(1)写出上表中元素D形成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
(2)元素K最高化合价为______;元素F原子核外的电子有______种运动状态;
(3)G、H、I 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对应的元素符号);
(4)元素ADJ按照原子个数比4:1:1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写出最具体的类别)
(5)元素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______族______区;
(6)A、C形成的C2A4分子中,含有______个σ键,______个π键;
(7)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B与元素I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B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后盐的化学式______;
(8)元素K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和图2所示,则在图1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______.图2晶胞中实际含有原子个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7
9
Mg>Al>Na
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VIII
d
5
1
Na2BeO2
8
4
解析
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从A~L分别是H、Be、C、N、O、F、Na、Mg、Al、Cl、Mn、Fe元素,
(1)元素D形成单质是N2,氮气分子中N原子之间存在三对共用电子对,且每个N原子还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则氮气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元素K最高化合价为+7价;元素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就有几种运动状态,F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所以电子有9种运动状态,故答案为:+7;9;
(3)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Na、Mg、Al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Mg>Al>Na,故答案为:Mg>Al>Na;
(4)元素ADJ按照原子个数比4:1:1形成的化合物为NH4Cl,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其中一个H原子和N原子形成配位键,所以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配位键;
(5)元素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VIII族,根据最后填入电子名称确定元素所属区域知,Fe属于d区,故答案为:第VIII;d;
(6)H、C形成的C2H4分子中,C原子和H原子之间、C原子和C原子之间存在σ键,C原子之间还存在π键,该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故答案为:5;1;
(7)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Be与元素Al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根据Al(OH)3和NaOH之间的反应书写Be(OH)2和NaOH溶液之间的反应,则Be(OH)2和NaOH溶液之间的反应方程式为Be(OH)2+2NaOH=Na2BeO2+2H2O,故答案为:Na2BeO2;
(8)根据图知,图1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8,图2中原子个数=8×+6×
=4,故答案为:8;4.
A、B、C、D、E为五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C原子的最外层中有两个不成对的电子.D、E的原子核内各自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可分别与A、B、D、E形成XC2型化合物(X代表A、B、D、E中的一种元素).已知在DC2和EC2中,D与C的质量之比为7:8;E与C的质量之比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单质B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
(2)化合物BH3(H代表氢元素)的立体构型为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是______.
(3)C和E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甲和乙,请比较相同条件下甲、乙的沸点大小,并说明理______.
(4)A可以形成多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其中M是所有已知晶体中硬度最大的,其晶体类型是______;若该晶体晶胞(如图所示)的边长为a cm,则其密度是______g•cm-3(只要求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正确答案
解:(1)Si原子序数为14,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单质N2中,N原子以N≡N结合,含有一条σ键和两条π键,则数目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2,1:2;
(2)化合物NH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形成了4条杂化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正四面体,由于配位原子数为3,其中一对孤对电子占据一条杂化轨道,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sp3;
(3)甲乙分别为H2O和H2S,均属于分子晶体,由于O电负性较强,且原子半径较小,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熔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甲大于乙,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沸点较高;
(4)C原子可形成多种晶体类型,熔沸点较高且硬度较大的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晶胞中,4个C原子位于体内,8个碳原子位于顶点,6个碳原子位于面心,晶胞中碳原子数目为4+8×+6×
=8,晶胞摩尔质量为8×12g/mol,晶胞的摩尔体积为a3NA,密度ρ=
g•cm-3,
故答案为:原子晶体、.
解析
解:(1)Si原子序数为14,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单质N2中,N原子以N≡N结合,含有一条σ键和两条π键,则数目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2,1:2;
(2)化合物NH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形成了4条杂化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正四面体,由于配位原子数为3,其中一对孤对电子占据一条杂化轨道,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sp3;
(3)甲乙分别为H2O和H2S,均属于分子晶体,由于O电负性较强,且原子半径较小,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熔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甲大于乙,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沸点较高;
(4)C原子可形成多种晶体类型,熔沸点较高且硬度较大的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晶胞中,4个C原子位于体内,8个碳原子位于顶点,6个碳原子位于面心,晶胞中碳原子数目为4+8×+6×
=8,晶胞摩尔质量为8×12g/mol,晶胞的摩尔体积为a3NA,密度ρ=
g•cm-3,
故答案为:原子晶体、.
(1)常温下,将20.0g 14%的NaCl溶液跟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2)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镧(La)和镍(Ni)的合金可做储氢材料.图为该合金的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结构单元,其中心有一个镍原子,其他镍原子都在面上,镧原子都在顶点上.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3)含氮废水进入水体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金属镁将水体中的NO3-还原为N2,从而消除污染.
①写出镁和含氮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③已知金属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MgCl2通过电解制得的,若要除去含氮元素0.3mol的废水中的NO3-,则至少需要含0.5%(质量分数)MgCl2的海水______kg.
正确答案
解:(1)20.0g 14%的NaCl溶液跟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混合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混合后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17g/ml,所以混合后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0mol/L,
故答案为:4.0;
(2)由晶胞结构图可知,晶胞中镧(La)原子数目为8×=1,镍(Ni)的原子数目为1+8×
=5,所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LaNi5或Ni5La,
故答案为:LaNi5或Ni5La;
(3)①镁与硝酸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氮气,由电荷守恒可知还生成氢氧根离子,镁和含氮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2NO3-+5Mg+6H2O=N2↑+5Mg(OH)2+2OH-,
故答案为:2NO3-+5Mg+6H2O=N2↑+5Mg(OH)2+2OH-;
②标准状况下33.6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2×(5-0)=15mol,
故答案为:15;
③已知金属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MgCl2通过电解制得的,除去含氮元素0.3mol的废水中的NO3-,由2NO3-+5Mg+6H2O=N2↑+5Mg(OH)2+2OH-可知,需要Mg0.3mol×2.5=0.75mol,根据镁元素守恒可知,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75mol,所以至少需要含0.5%(质量分数)MgCl2的海水质量为=14250g=14.25kg,
故答案为:14.25.
解析
解:(1)20.0g 14%的NaCl溶液跟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混合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混合后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17g/ml,所以混合后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0mol/L,
故答案为:4.0;
(2)由晶胞结构图可知,晶胞中镧(La)原子数目为8×=1,镍(Ni)的原子数目为1+8×
=5,所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LaNi5或Ni5La,
故答案为:LaNi5或Ni5La;
(3)①镁与硝酸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氮气,由电荷守恒可知还生成氢氧根离子,镁和含氮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2NO3-+5Mg+6H2O=N2↑+5Mg(OH)2+2OH-,
故答案为:2NO3-+5Mg+6H2O=N2↑+5Mg(OH)2+2OH-;
②标准状况下33.6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2×(5-0)=15mol,
故答案为:15;
③已知金属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MgCl2通过电解制得的,除去含氮元素0.3mol的废水中的NO3-,由2NO3-+5Mg+6H2O=N2↑+5Mg(OH)2+2OH-可知,需要Mg0.3mol×2.5=0.75mol,根据镁元素守恒可知,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75mol,所以至少需要含0.5%(质量分数)MgCl2的海水质量为=14250g=14.25kg,
故答案为:14.25.
如图所示为离子化合物硼化镁的晶体结构单元,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该晶胞中Mg原子个数=12×+2×
=3,B原子个数=6,则Mg、B原子个数之比=3:6=1:2,据此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B2,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