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 共280题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顶芽和根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扦插枝条上有芽,而芽能够产生生长素,所以,对照组生长素类似物为0的一组,也有自身激素的作用,A正确;
B、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根比芽对生长素反应敏感,看图可知:图甲中曲线①代表的是根,②代表的是顶芽,B错误;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
D、图乙可说明生长素对生根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图甲也可说明生长素对根由促进和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A.
下列有关实验条件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层析液容易挥发,所以纸层析光合色素时层析的试管需要用棉塞塞住,A错误;
B、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所以果醋发酵的装置需要通气,B错误;
C、探究激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蝌蚪要用池塘水培养,C错误;
D、土壤可以为扦插枝条生根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条件,D正确.
故选:D.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了相关的一些实验研究,请分析作答:
(1)甲组同学欲确定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他们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及蒸馏水分别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柳树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柳树枝条生根状况差异不大,请你给他们提出建议,以使他们达到预期目的.______.
(2)乙组同学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_,该操作体现了______ 原则.
②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_____,实验结果______(能,不能)体现两重性.
正确答案
解:(1)他们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及蒸馏水分别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柳树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柳树枝条生根状况差异不大,说明该同学设置的2.4-D溶液浓度的范围太小,应加大范围进行试验,可以在上述两种浓度2.4-D溶液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该试验的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其他变量都为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所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吸走1ml保持与其他烧杯溶液的量相同,该操作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②由图二可得,2,4-D溶液浓度在10-11mol/L~10-10 mol/L之间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所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10-11mol/L~10-10 mol/L;当 2,4-D溶液浓度在10-12mol/L~10-19 mol/L之间促进生根,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时抑制生根,所以该试验结果能体现两重性.
故答案为:
(1)在上述两种浓度2.4-D溶液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吸走1ml 单一变量(等量)②10-11mol/L~10-10 mol/L 能.
解析
解:(1)他们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及蒸馏水分别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柳树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柳树枝条生根状况差异不大,说明该同学设置的2.4-D溶液浓度的范围太小,应加大范围进行试验,可以在上述两种浓度2.4-D溶液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该试验的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其他变量都为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所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吸走1ml保持与其他烧杯溶液的量相同,该操作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②由图二可得,2,4-D溶液浓度在10-11mol/L~10-10 mol/L之间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所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10-11mol/L~10-10 mol/L;当 2,4-D溶液浓度在10-12mol/L~10-19 mol/L之间促进生根,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时抑制生根,所以该试验结果能体现两重性.
故答案为:
(1)在上述两种浓度2.4-D溶液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吸走1ml 单一变量(等量)②10-11mol/L~10-10 mol/L 能.
茶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
(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
______.
(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①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______(抑制/促进)作用.
②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ppm之间.
③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沾蘸法和浸泡法两种,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______,所需处理时间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采茶过程想摘除顶芽的过程,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来源被暂时阻断,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发育,新梢数量增加.
(2)①分析题图实验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茶树插条生根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因此,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
②分析题图可知,三十烷醇溶液为8ppm时生根数量是45.5,12ppm时是52.0,15ppm时是23.0,因此三十烷醇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在8~15ppm之间,因此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浓度在8~15ppm的实验组.
③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低,处理时间长.
故答案为:
(1)解除顶端优势
(2)①促进 ②8~15 ③较低 较长
解析
解:(1)采茶过程想摘除顶芽的过程,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来源被暂时阻断,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发育,新梢数量增加.
(2)①分析题图实验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茶树插条生根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因此,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
②分析题图可知,三十烷醇溶液为8ppm时生根数量是45.5,12ppm时是52.0,15ppm时是23.0,因此三十烷醇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在8~15ppm之间,因此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浓度在8~15ppm的实验组.
③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低,处理时间长.
故答案为:
(1)解除顶端优势
(2)①促进 ②8~15 ③较低 较长
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本题的信息,因为本实验是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影响,自变量是吲哚乙酸,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所以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A错误;
B、本实验中必须有蒸馏水作对照,否则无法说明高浓度有抑制作用,B错误;
C、C、从柱状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有两个不同的浓度对扦插枝条生根影响相同,C错误;
D、图中看出,10-5mmol/L浓度条件下,生根数小于蒸馏水的对照组,表明这该浓度对生根起了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