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 共328题
下图表示温度、光照强度对黑藻和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 两种藻类的净光合速率(单位为molO2·mgh
)。请分析回答。
(1)黑藻在光照条件下消耗[H]的场所________,释放的O2的场所________。
(2)图1两曲线的交点代表黑藻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衣藻的净光 合速率衣藻和黑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图2为30℃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①光照强度为63mol·m
·s
时,限制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
②预测35℃时两种藻类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绘制相关曲线。
正确答案
(1)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
(2)大于;30℃;不低于35℃(或不确定)
(3)①二氧化碳浓度;②如图
解析
略。
知识点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科研人员利用棉花植株进行了不同实验。请分析回答:
(1)棉花叶肉细胞中,完成“光能电能
活跃化学能”转化过程的部位是________,固定CO2的场所是________。
(2)图1为选取至少具有15个棉铃(果实)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的棉铃,进行研究棉花去铃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可知,叶片光合速率大小与棉铃数量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其中对照组棉花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
(3)图2为在适宜光强条件下,棉花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棉花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4)图2中,30℃时棉花净光合速率是________molO2mg-1叶绿素·h-1,棉花光合作用生产量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
(2)正;28
(3)酶的活性
(4)150;35℃
解析
略。
知识点
7.某研究小组以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②、③过程进行的具体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过程中,能为大豆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由图二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三),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分别从左右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克)。则b与a的差值(即:b – a)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用图三所示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12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大棚内氧气释放量,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四所示曲线_________段的期间获得的。
正确答案
(1)叶绿体基粒 线粒体内膜 ③④
(2)光照强度、CO2浓度
(3)12h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真正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
(4)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数(或上浮的叶片数)
(5)ef段
解析
略
知识点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等问题。
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某植株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和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_____;光反应产生的 _____是暗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
(2)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净光合速率由h点急剧下降到i点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μmol/m2·s,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 ________ μmol/m2·s。
(5)j点时,对该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6)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采用_______(植物激素)进行催熟。研究者还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得到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光照强度 温度 蓝紫光和红光 ATP和NADPH
(2)增加(或先减少后增加) ;叶片的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3)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1.6
(5)大于
(6)乙烯或脱落酸 生长素对细胞内的转录过程有促进作用 ;升高
解析
略
知识点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1)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分成若干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先暗处理1h,测得其干重(单位g)变化如图一中甲曲线所示;再分别置于同一光照强度下照射lh,测得其干重变化如图一中乙曲线所示。
1)图一中B点时,叶肉细胞吸收Mg2+消耗的ATP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与D点相比,A点时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特有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
2)图一中,当温度为27℃时,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g·h-1。
3)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对CO2的吸收量,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在温度恒定的密闭大棚内种植小麦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二、图三所示。
1)图二中的F点对应图三中的________点;图三中的________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2)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小麦有机物含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3)在研究上述生理过程的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小麦的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研究分析后发现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则图四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五曲线上的标号依次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2)5g·h-1;7g·h-1;3)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增加(或加上活性增强 )(没有顺序要求)
(2)1)h;d;2)增加;G点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3)见下图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I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的示意图,图II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图I中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在A点该植物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DE段和FG段CO2吸收量均下降,原因分别是 。
(2)图I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有 (填字母)点,如果白天光照一直维持在该强度,该植物能不能生长?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3)图II甲、乙两种植物在光照强度较低时 更具有生长优势;当光照强度达到E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如果在图中F点突然停止CO2供应,甲、乙植物细胞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BH 线粒体
前者是光照过强,气孔部分关闭,CO2进入细胞量减少,后者是光照减弱
(2) C、G 不能
白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夜晚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全天有机物的合成小于分解
(3)乙 CO2浓度、温度 下降(减少)
知识点
(四)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器官。而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通过磷酸转运器完成蔗糖合成(见下图)。
44.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通过卡尔文循环,物质B转化为磷酸丙糖的过程发生在________(场所)中。
45.据图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蔗糖也可以用于合成淀粉
B.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经此转运器转运进叶绿体的磷酸会减少
C.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利于淀粉的合成
D.若磷酸丙糖运出过多,可能会影响CO2的固定
以下是研究人员以某黄瓜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大棚中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的日变化曲线,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
46.上述实验中,大棚覆盖的塑料薄膜应选用________。
A.无色透明
B. 绿色透明
C.红色透明
D.紫色透明
47.据图分析:10时至11时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13时至14时,自然条件光照下与两层黑色遮阳网下的光合速率走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下表为用单层黑色遮阳网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
48.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其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________。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蓝紫光(弱光下占优势)区域有较高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中叶绿素a/b含量的比值________对照组。
49.若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黄瓜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此时叶片吸收CO2的速率为45mg/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率7.0m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每100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mg。
正确答案
44. 水;叶绿体基质
45. ABCD
46. A
47. CO2浓度;前者由于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光合速率下降;后者经遮阳未影响光合速率
48. 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低于
49. 381.82
解析
略。
知识点
如果某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其叶绿体中[H]的含量相对稳定,现如下图在a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2,则能表示该植物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大花黄牡丹是我国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其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解除其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置于5℃冰箱保湿冷藏,分别保存0、20、40、60、80天后进行萌发测试。测试方法为,从各组处理结束开始测试,每5天统计各组种子的萌发率,共测6次,结果如图A所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率越高,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越强。
(2)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h,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如图B所示。实验中0mg/L赤霉素溶液的处理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实验的结果表明赤霉素具有 ____________ 的作用。
(3)下表是大花黄牡丹叶片发育过程中,影响光合速率的相关指标变化。
注:“-”表示未测到数据
①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
Ⅰ: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 较少;
Ⅱ:由于____________ ,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Ⅲ: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导致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②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是因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低温保湿时间越长(适当的低温保湿处理)。
(2)溶液不同浓度(0、100、200、400、800 mg/L),(空白)对照,
解除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答出二者之一即可)
(3)①Ⅰ:[H]和ATP
Ⅱ: 气孔相对开放度数值较低
Ⅲ:叶面积数值较低
②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强于光合作用
知识点
光合速率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