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 共328题
32.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b点处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特点是( )。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 、( ) 和 ( )。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到25℃,甲曲线中a点将向( )移动,b点将向( )移动。
(3)c点与b点相比较,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 )(填“较多”、“较少”或“不变”)。
(4)在图乙装置中,把盛水玻璃柱隔在灯与试管之间,能够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 ( );② ( )。
正确答案
(1)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叶绿体
(2)上 左
(3)较少
(4)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②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 (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 浓度之外,还有 ( ) 等(指出两种)。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 )。
③的完成需要酶、( )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在某适宜温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CO2的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为a时,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是( )mg/(m2·h),消耗的CO2用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
(2)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B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此时叶绿体中ADP的运动方向是 ( );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 )。
(3)当光照强度为c时,A植物照光X小时,然后黑暗12小时,能够使叶片干物质的量和处理前一样,则X=( )。
(4)A和B两种植物,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是( )植物,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该植物,其原理利用的是植物细胞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浓度的氮肥(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对菜豆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用菜豆叶片做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维管束周围没有“花环型”结构,则可以断定菜
豆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
(2)该植物在甲、乙两种光照强度下,随氮肥浓度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是( ) 。
(3)在B点后,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4)氮被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 ( ) 、( ) 等物质,以促进光合作用。在氮肥浓度为零时,新生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 。
(5)严重干旱会影响植物对土壤中氮的吸收,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如图1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A、B、C三类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的水分蒸腾情况,图3是一个利用脱淀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l中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条件下CO2的吸收量不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不同,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A类植物与B类植物中午之前的光合速率相同,则中午时分的A比B的光合速率(填“大”或“相同”或“小”)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取图3中装置若干,植物经“脱淀粉”处理后,A、B装置用相同的光照强度照射5小时,对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取A、B容器内叶片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WA、WB,分析处理数据,若△W=WB-WA,则△W表示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同温度条件下,叶绿体中酶的活性不同。
(2)大 水分蒸腾量大,气孔相对开度较大,A植株对CO2的吸收速率大于B植株。(或B植株失水少,蒸腾作用弱或部分气孔关闭)
(3)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或总光合量、总光合速率)。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科学家研究20℃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生长情况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因变量为( ) 。
(2)在黑暗条件下,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后,其体内有机物的种类( )。
(3)种子萌发的前10天,光对幼苗生长的作用为( )(促进/抑制/无影响)。
(4)请在图中画出“白光”组第0~14天幼苗有机物相对含量(初始相对含量为100)的变化趋势。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发现了卡尔文偱环,他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1)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 )。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探究卡尔文偱环中固定CO2的化合物,这时他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为了保持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某一状态,卡尔文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水浴中处理,其目的是使( ),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然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 )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4)科研人员对水稻进行了产量与播种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要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在播种时应该做到 ( ) 。
②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外界因素分析,播种量大于120 kg·hm2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有 ( )。(写出其中两点)
正确答案
(4)①合理密植 ②光照不足、CO2供应不足、矿质离子供应不足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下图A所示的结果。处理图A中有关数据得到右下的图B、图C。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可知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中( ) 的合成从而影响暗反应,温度主要影响( )从而影响暗反应。
(2)15℃条件下培养的该植物当光照强度由5改为7时,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 )。(填增加、减少和不变)
(3)当光强为4时,选择日温( )℃,夜温( ) ℃更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4)图B和图C能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变化的是图(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