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离子的检验
- 共453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漂白粉是由石灰乳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其成分为:是次氯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钠,故A正确;
B.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反应使溶液中离子的量减小,转化为不溶物或弱电解质,因此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 或水生成,故溶液中离子反应是向离子减小的方向进行,故B正确;
C.玻璃的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而将瓶塞与瓶体黏在一起,取用药品时,打不开,故C错误;
D.铁的化学性质比铝的弱,铝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物,可以组织铝与氧气接触,对铝起保护作用,因此不用防锈.铁在空气中也被氧气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铁不能起到阻止氧气的作用,它疏松故铁制品需要防锈,故D错误;
故选AB.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变蓝色知,次氯酸根离子将碘离子氧化成了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次氯酸根离子是氧化剂,碘单质是氧化产物,氧化性为:ClO->I2,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又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又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了,得到硫酸根离子,碘单质是氧化剂,硫酸根离子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SO42-<I2,因此得出氧化性的强弱为ClO->I2>SO42-,故A错误;
B.漂白精的成分中有次氯酸钠,根据对A的分析,次氯酸钠能将淀粉碘化钾中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故B正确;
C.次氯酸根离子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均有氧化性.因此ClO-与I-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新制的氯水中主要是氯气,因此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强,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被还原而使氯水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将下列气体通入水中,其饱和水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烷难溶于水,且为非电解质,溶液呈中性;
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而导致溶液呈碱性;
C.溴化氢为强电解质,且极易溶于水生成强酸,其饱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酸性较强;
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1体积水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溶解度远小于HBr,且亚硫酸为弱酸,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溶液呈弱酸性;
通过以上分析之,溶液酸性最强的是溴化氢溶液,故选C.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
实验Ⅰ:在一定量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
实验Ⅱ:在一定量的KIO3溶液中逐滴加NaHSO3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
实验I中,先发生IO3-+3HSO3-═I-+3SO42-+3H+,继续加入KIO3,氧化性IO-3>I2,所以IO3-可以结合H+氧化I-生成I2,离子方程式是IO3-+6H++5I-═3H2O+3I2;
实验II中,一定量的KIO3溶液中逐滴加NaHSO3溶液,先发生4IO3-+10HSO3-═2I2+10SO42-+2H2O+6H+,后发生I2+HSO3-+H2O=2I-+SO42-+3H+,
A.由上述反应可知,实验I中pH均先减小后增大,实验II中pH减小,变化趋势不同,故A错误;
B.若生成3molI2,实验I转移电子为5mol×6+5mol=35mol电子,实验II转移电子为3mol×2×(5-0)=30mol电子,则转移电子不同,故B错误;
C.在实验Ⅰ的过程中,若NaHSO3初始量为3mol,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生成1molI-,由IO3-+6H++5I-═3H2O+3I2可知,设生成碘为xmol,则(1-):x=5:2,解得x=0.24mol,氧化产物为SO42-和I2,为3mol+0.24mol×
=3.2mol,故C正确;
D.先发生4IO3-+10HSO3-═2I2+10SO42-+2H2O+6H+,后发生I2+HSO3-+H2O=2I-+SO42-+3H+,第一阶段生成的碘立刻会转化为离子,淀粉遇碘变蓝,则不能用淀粉作为滴定指示剂,判定第一阶段反应终点,而可以用淀粉作为滴定指示剂,判定第二阶段反应终点,故D错误;
故选C.
向NaBr、NaI、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于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的组成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将氯气通入溶液中,氯气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相当于新制的氯水,其中的氯气与溶液中的NaBr、NaI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与Na2CO3反应,其反应方程为:Cl2+2NaBr═2NaCl+Br2,2NaI+Cl2═2NaCl+I2,Na2CO3+2HCl═2NaCl+CO2↑+H2O,将溶液中的NaBr、NaI、Na2CO3的反应完毕后,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的过程中,生成的Br2挥发跑掉了,I2易升华,剩余的氯气,生成的氯化氢、次氯酸都从溶液中挥发掉了,最后剩余氯化钠,因此向NaBr、NaI、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于并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为NaCl.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