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多,浓盐酸挥发,溶质减少,则浓度减小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

B.漂白粉、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SO2与有色物质化合体现其漂白性,则漂白原理不同,故B错误;

C.漂白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易分解,水玻璃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则反应原理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

D.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氯气、二氧化硫等均可使其褪色,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高氯酸是最强的酸,质量分数为60%的高氯酸溶液加热不分解,浓度增高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热、浓的高氯酸溶液遇有机物易爆炸,纯高氯酸的沸点是130℃.现有市售的70%高氯酸,为使其进一步浓缩,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入浓硫酸后再小心常压蒸馏

B各仪器连接处的橡皮塞应塞紧防止漏气

C加入浓硫酸后再减压蒸馏

D加入浓硫酸后再加压蒸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加入浓硫酸是为了吸收水分,可以达到浓缩效果,常压蒸馏,高氯酸浓度增高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A错误;

B、热、浓的高氯酸溶液遇有机物爆炸,橡胶塞是有机化合物不能用橡胶塞连接,故B错误;

C、减压是防止变热会爆炸,加入浓硫酸是为了吸收水分,故C正确;

D、加入浓硫酸是为了吸收水分,可以达到浓缩效果,高压蒸馏,高氯酸浓度增高就不稳定受热易爆炸,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金属卤化物跟卤素化合可生成多卤化物,如:KI+I2⇌KI3,有关KI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I2在KI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是由于生成I3-离子

BI3-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3-⇌I2+I-

CKI3溶液遇淀粉不变蓝色

D将Cl2通入KI3溶液中,I3-浓度减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对于平衡I3-⇌I-+I2,增加I-浓度,平衡向生成I3-的方向移动,可增大I2的溶解度,故A正确;

B.由反应KI+I2⇌KI3可知,溶液中存在平衡I3-⇌I-+I2,故B正确;

C.由反应KI+I2⇌KI3可知,溶液中存在I2,加入淀粉变蓝色,故C错误;

D.将氯气通入KI3溶液中,氯气与I-反应,KI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I3-浓度减小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HClO为弱电解质,但NaClO为强电解质,故A错误;

B.实验室用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的方法制备Fe(OH)3胶体,注意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故B正确;

C.HCl为共价化合物,NaCl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理论上需要转移2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3春•集安市校级月考)氯酸(HClO3)是一种强氧化性酸.若将铜粉投入氯酸溶液中,下列物质一定不可能生成的是(  )

A氯酸铜

B高氯酸铜

C氯化铜

D氢气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因为氯酸(HClO3)与铜反应氯的化合价只能降低,高氯酸铜中氯的化合价是+7价,氯酸铜中氯的化合价是+5价,所以不会生成高氯酸铜,又因为氯酸有较强的氧化性,

所以氢离子对应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故选BD.

下一知识点 : 单质硫的同素异形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氯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