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5•宝山区一模)已知:

①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证明Cl-具有还原性

B实验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实验③说明KI被氧化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3->Cl2>I2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应为Cl2,发生KClO3+6HCl=3Cl2↑+KCl+3H2O,说明Cl-被氧化,证明Cl-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生成I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发生2I-+Cl2=I2+2Cl-,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

C.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生成I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但KI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

D.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则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KClO3>Cl2,由反应②可知Cl2>I2,则可得氧化性ClO3->Cl2>I2,故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或操作错误的是(  )

A提取海带中碘元素,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B纸上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提取海带中碘元素,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不能用过量的氯水,这样将会引进杂质,故A错误;

B、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常用滤纸作载体,滤纸上所吸收的水分作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混合物分离,故B正确;

C、硫酸亚铁铵晶体中的结晶水受热容易失去,蒸干会使晶体分解,故C正确;

D、减压过滤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多采用降温法

B粗盐易潮解是因为NaCl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HCl气体在空气中易呈现雾状

D干燥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多采用升温蒸发溶剂法,故A错误;

B、粗盐易潮解是因为里面含有钙、镁离子的杂质的缘故,故B错误;

C、HCl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为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故C正确;

D、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用漂白粉漂白时,不能使漂白粉更好发挥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

A食盐

BCO2和水蒸汽

C盐酸

D食醋(含CH3COOH)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食盐对漂白粉的漂白无影响,不能使漂白粉更好发挥漂白作用,故A选;

B.CO2和水蒸气、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之间反应生成HClO,可更好发挥漂白作用,故B不选;

C.盐酸、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之间反应生成HClO,可更好发挥漂白作用,故C不选;

D.食醋、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之间反应生成HClO,可更好发挥漂白作用,故D不选;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ClO3+10HCl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3-

D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加碘盐中含有NaIO3,其在酸性条件下可被I-还原生成I2,故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故A正确;

B.根据图示转化Ⅲ可知Cl2>NaIO3,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氯气将碘氧化为HIO3,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2HClO3+10HCl,故B正确;

C.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NaIO3,由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Na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故C错误;

D.根据转化关系2IO3-~I2~10e-可知,生成1 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故D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单质硫的同素异形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氯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