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

A提供物质

B催化反应

C提供场所

D提供能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酶的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常食大蒜能保护心脏.大蒜切开后,其内的蒜素半胱氨酸能在胱硫醚连接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物(如H2S),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实验表明,经蒜素半胱氨酸处理的动物,左心室肌细胞内胱硫醚连接酶的活性增加,血浆里的增多H2S,动物的死亡率大为降低.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B硫化氢进入血浆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大蒜能保护心脏的原因之一是能产生硫化氢,降低胆固醇

D胱硫醚连接酶作用是降低核糖体中脱水缩合反应的活化能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硫化氢进入血浆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血浆里的增多H2S,动物的死亡率大为降低”,说明大蒜能保护心脏的原因之一是能产生硫化氢,降低胆固醇的作用,C正确;

D、胱硫醚连接酶作用是降低半胱氨酸分解成硫化物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应,其原因是(  )

A提供了化学反应开始所需的能量

B能使反应物变成细小的微粒增加接触面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温度等条件的要求

D降低活化能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酶不提供能量,A错误;

B、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但不能使反应物变成更加细小的微粒,B错误;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降低化学反应对温度等条件的要求,C错误;

D、由于酶降低了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所以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应,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增加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D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

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更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B错误;

C、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在低于或者高于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降低,C正确;

D、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九江校级期末)如图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B图中A表示麦芽糖

C图中CD分别代表果糖和葡萄糖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该模型是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所以图中c表示酶,A正确;

B、A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表示麦芽糖酶,B错误;

B、麦芽糖水解形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则CD都表示葡萄糖,C错误;

D、麦芽糖本身就是还原性糖,无法通过鉴定还原糖来鉴定麦芽糖是否分解完全,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人体某个酶促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酶,而且一定是蛋白质

B图中B是酶,而且一定是RNA

C图中A是酶,而且是有机物

D图中A是酶,而且只能在人体内起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图中A是酶,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RNA,A错误;

B、图中B为反应物,B错误;

C、图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为酶,属于有机物,C正确;

D、图中A为酶,既可以在人体内起作用,也可以在人体外起作用,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细胞内合成酶必须要核糖体参与

B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活性不变

CDNA酶能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A错误;

B、胃蛋白酶最适Ph在1.5~2.0左右,小肠腔Ph在8.0左右,Ph的变化使酶的活性变化,甚至失活,B错误;

C、DNA聚合酶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C错误;

D、酶催化反应的本质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表示酶和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图乙表示加入抑制剂对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它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请分析作答:

(1)从甲图可知,该酶降低的活化能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______,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图乙中对照组是______曲线的结果,其中B为加入______抑制剂的曲线,判断理由是______

(3)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但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加工时却没有了该信号肽序列.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内质网中可能存在的酶及作用是______

(4)蛙的红细胞合成酶所需要的ATP主要由______(过程)产生的.

正确答案

解:(1)从甲图可知,EB表示非催化反应的活化能,EC表示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则该酶降低的话化能是 EB-E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图乙中A曲线催化效率最高,表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属于对照组;由于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因此随着底物浓度升高,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力会变得越来越小.

(3)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内质网中可能存在的酶及作用是含有蛋白酶,把信号肽切去.

(4)蛙的红细胞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的.

故答案为:

(1)EB-EC  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A  竞争性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与抑制剂结合的酶的比例越小,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并接近正常的最大反应速度

(4)含中有蛋白酶,把信号肽切去

(5)有氧呼吸

解析

解:(1)从甲图可知,EB表示非催化反应的活化能,EC表示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则该酶降低的话化能是 EB-E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图乙中A曲线催化效率最高,表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属于对照组;由于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因此随着底物浓度升高,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力会变得越来越小.

(3)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内质网中可能存在的酶及作用是含有蛋白酶,把信号肽切去.

(4)蛙的红细胞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的.

故答案为:

(1)EB-EC  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A  竞争性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与抑制剂结合的酶的比例越小,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并接近正常的最大反应速度

(4)含中有蛋白酶,把信号肽切去

(5)有氧呼吸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酶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活细胞能通过转录、翻译产生酶,或通过转录产生酶

C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D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活细胞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生成蛋白质,通过转录生成RNA,B正确;

C、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也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如呼吸酶,C错误;

D、分泌到细胞外的酶才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细胞内的酶不需要,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______,图中d和e代表______

(2)限制g~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g点都将______.(填“上移”或“不变”或“下移”)

(3)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______(填“能”或“不能”)

(4)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并分别放到沸水、热水(约60℃)和冰块中;5min后,再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摇匀;5min后,又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②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和e代表葡萄糖.

(2)g~h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不变,原因是酶数量的限制;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曲线,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活性将会降低,催化速率减慢,g点将下移.

(3)麦芽糖及麦芽糖水解形成的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4)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并分别放到沸水、热水(约60℃)和冰块中;5min后,再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摇匀;5min后,又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因此其目的是探究温度为酶活性的影响.

②该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物遇碘不变蓝色.

故答案为:

(1)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葡萄糖

(2)酶的数量   下移

(3)不能

(4)①探究温度为酶活性的影响

②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物遇碘不变蓝色

解析

解:(1)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和e代表葡萄糖.

(2)g~h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不变,原因是酶数量的限制;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曲线,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活性将会降低,催化速率减慢,g点将下移.

(3)麦芽糖及麦芽糖水解形成的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4)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并分别放到沸水、热水(约60℃)和冰块中;5min后,再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摇匀;5min后,又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因此其目的是探究温度为酶活性的影响.

②该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物遇碘不变蓝色.

故答案为:

(1)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葡萄糖

(2)酶的数量   下移

(3)不能

(4)①探究温度为酶活性的影响

②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物遇碘不变蓝色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