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人们看到,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抢险救援更为有效。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更让我们收获了战胜灾害的勇气和信心。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程度不同,相同的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中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光大。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09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启动仪式上讲话时指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长期奋斗和共同创造积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新中国在探索中奋进,新的时代丰富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走向未来的希望和力量所在。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民族复兴呼唤着伟大的民族精神。现在,中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

请回答:

(1)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长期奋斗和共同创造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的时代丰富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哪些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5月12日,胡锦涛在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英勇顽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等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2)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10年,我们共同经历了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2010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培育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中华儿女责无旁贷。

(2)辨析: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弘扬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题目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根本是要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因此,辨题的观点是片面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开展一次“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第一小组在图书馆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之所以将绣有长城的巨幅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加强对长城的的保护,对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09年5月2日,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1)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占据什么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当代中国,我们如何认识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种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3)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3)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世博会会徽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表现。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志愿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基于人类的道德和良知,以自愿和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中国铁路青年率先打起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全面开展。2003年6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面启动,2005年5月,又有8000多名莘莘学子奔赴广阔的西部。志愿服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风雨13年,其所体现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继续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志愿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和结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国,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尝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②志愿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志愿精神的发扬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参与讨论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4月14日,美丽的玉树遭受7.1级强烈地震。灾情就是命令,一时间四面八方的支援迅速涌向玉树,凝聚成关爱生命、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某校高二学生就“关注玉树、情系灾区”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玉树震后的救援和重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国家财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简要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树地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各民族同胞血肉相连,心手相牵,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请回答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什么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玉树的救援和重建中,我们感受到了抗震救灾精神在这里凝聚,伟大民族精神得到升华。如果你所在班级召开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简要写出发言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人却说雷锋精神过时了”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民族精神也要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雷锋精神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民族精神增添的新的时代内容。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是统一的,不应该把二者对立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包括雷锋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