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共1154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0分)
正确答案
(1)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3分)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3分)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3分)
(4)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评析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进行评析,实质是回答弘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但除此还有其他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最后进行总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2011年11月18日,首届文化多样性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将为不同国家在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方面的创新经验提供交流平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品和服务提供展示和聚集场所,以及使“文化多样性”的话题不断深入和扩大影响力。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8分)
(2)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6分)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2分)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个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分)
④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2分)
(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分)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分)
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
本题以首届文化多样性论坛在北京召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知识的理解。(1)第1小题是为什么类型的题目,主要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和意义的角度来回答,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等方面回答。(2)是怎么办类型的小题,主要要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措施角度来回答。
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正确答案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分)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2分)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2分)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⑤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比较简单,就是考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依据课本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可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等几个方面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突出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握好这一点就能做好本题。本题还可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个角度出题考查。
(10分)材料三: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已成为越来越鲜明的时代符号。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哪都能找到雷锋的痕迹。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粮神的鼓舞下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焕发出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
①有利于奏响主旋律,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2分)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培育文明风尚;(2分)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2分)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2分)⑤雷锋精神作为的转化为物质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动员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分)
本题以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已成为越来越鲜明的时代符号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弘扬雷锋精神知识的理解。可以从奏响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1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两岸应积极面向未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
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6分)
正确答案
①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两岸的统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不竭的力量之源。两岸统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两岸统一,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本题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伟大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
探究题:2011年9月,是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全体师生就结合建国62周年,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请你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题,写一份面向全体师生的倡议书。(10分)
要求:1:必须结合《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来写倡议书2、字数在300字以内。
正确答案
略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
(2)雷锋和鹦哥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正确答案
(1)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②鹦哥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③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雷锋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①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 要,已得到 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③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④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
本题以雷锋精神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审设问可知考查范围和知识点:《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首先我们要知道雷锋精神属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所以我们对应课本第三第四单元知识来回答: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对社会的作用。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尽管题中规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考生要紧密围绕自己熟悉的内容来组织要点。实际上仍然是考查《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生活与哲学》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24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唯心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要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2分)
(2)材料中的“三个必须”主要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路有哪些?(12分)
正确答案
(1)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这一“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3分)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唯心的优良传统。(3分)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是借鉴世界各国人民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分)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3分)
(2)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4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中国这一特殊国情出发。(4分)(注:学生如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现出发”的角度也可给分)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中国各族人民要树立全局观念,必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大团结的力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中国梦。(4分)
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需要对设问进行小小的翻译和解读,设问中的中国精神其实就是教材中提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关于这一问题,文化生活教材有既有四个方面的理论,熟练记忆便可从容作答。(2)本题有一定难度,哲学题目,限定范围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且需要首先对材料中的三个必须加以翻译和解读,才能定位准确哲学观点。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翻译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可以解读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体现强调整体的重要性,即运用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整体的那部分原理和方法论。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70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今天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的长征途中,应如何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要着眼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长征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