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节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民间发起的“光盘”行动(即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莱打包带走), 使倡导节约、抵制浪费的风气日益浓厚,也彩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但将自己吃剩的“光盘”拍照上传网上、更有网民开始“随手拍”他人的浪费行为,但有人认为,随手拍下他人的消费情况,也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对于近期越来越流行的“光盘”行动,大部分网民表示认可,愿意借鉴并从自身做起,也有网民认为养成节俭的消费意识不是靠一次集中行动就能解决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崇俭抑奢之风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12 分)

(2)哲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请运用矛盾观对材料二中网民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 (5 分)

(3)假如你参加了“光盘”行动,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应该怎样做到节俭? (9 分)

正确答案

(1)①崇俭抑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②社会群体以实际行动践行节俭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③当代社会需要节俭,节俭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④节俭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每点3分,共12分)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网民响应“光盘”行动号召,厉行节俭,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但是如果影响了他人正常、合理的消费,就造成了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3分) 

②矛盾两个方面的地位和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应该支持“光盘”行动在号召节俭方面的积极作用。(2分)

(3)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节俭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养成节俭消费意识,需要长期的引导。

(每点3分,共9分)

试题分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节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俭抑奢”在文化生活角度,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去考虑。并通过结合材料展开来表述。

(2)本问限定的答题范围是矛盾的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矛盾的观点”这一角度包括哪些知识点;其次是带着这些知识点去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出这些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材料中“目前,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但将自己吃剩的“光盘”拍照上传网上、更有网民开始“随手拍”他人的浪费行为,但有人认为,随手拍下他人的消费情况,也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等;材料中“对于近期越来越流行的“光盘”行动,大部分网民表示认可,愿意借鉴并从自身做起”体现了抓主流的观点。

(3)本问限定的答题范围是发展的观点。首先,明确发展的观点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发展的动力等知识点。其次,通过对材料的把握来确定用到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当日本政府与栗原签署“购买”钓鱼岛的合同时,中国沸腾了,中国人们沸腾了!一种已多年未曾见过的情景又出现在中国大地,一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曾出现过的爱国情愫弥漫着中国。

材料二:自9月11日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以来,北京、广东、重庆等全国多地开展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政府,抵制日货的活动。但在一些地方的正当合法游行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行为,一些游行活动中出现了“打砸抢”行为,活动被妄为分子利用。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作为中国公民,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

(1)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分)

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分)

(2)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分)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振兴中华的力量,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做贡献。(2分)

③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立足自己工作岗位,从小事做起。(2分)

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要讲究方式,要杜绝用非法手段来进行“爱国”,更要防止自己的爱国行为被少数不法分子以爱国为名加以利用。(2分)

(其它只要言之有理,都可适当给分,总分不超过8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日本政府非法购岛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审读设问,第(|)问是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从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振兴中华的力量。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要讲究方式,要杜绝用非法手段来进行“爱国”,更要防止自己的爱国行为被少数不法分子以爱国为名加以利用。等角度思考即可。

点评: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如考生不能熟练掌握知识则极易丢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对学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淮安市洪泽县万集中心小学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丰富多彩的活动】

该校通过“了解清明节由来”“观看爱国影片”“读英雄故事”“祭先烈、继遗志”主题班会、板报,“革命山烈士诗朗诵会”和网上公祭活动等不同方式表达对民族英烈、共和国功臣的哀思,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增强了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1)请你分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社会传承精神】

该校三年级(2)班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我为祖国服务”活动,通过积极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用自身的行动,践行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

(2)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做一个弘扬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定社会主义道路。③有利于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支撑中华民族共同生存,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2)①把握民族精神建设的“主心骨”,自觉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弘扬先进,抵制腐朽。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不断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汲取各民族文化之长,同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和西化。④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为国家为民族不懈艰苦奋斗、建立丰功伟绩的90年,也是不断培育伟大精神、弘扬优良传统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培育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新生活的不竭精神动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继续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1)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 (4分)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8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①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②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的90年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

(1)可以从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回答。

(2)可以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等方面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12)

正确答案

(1)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弘扬和传播民族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分)

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3分)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3分)

④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加强公民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3分)

⑤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3分)

⑥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每小点3分,答对4点给满分,总分不超过1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在90年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伟大精神;党所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继续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的必要性是什么?(6分)

(2)在当代中国,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正确答案

(1)这些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弘扬这些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新生活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6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8分)

本题考查对民族精神的理解,难度一般,设问指向性明确。第一问考察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即回答“为什么”。第二问设问限制在“怎么样”,回答时只需回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既可,注意要点全面,稍作阐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当前,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

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控制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

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9分)

材料二 近年来,以《潜伏》、《亮剑》等为代表一批红色影视片在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播放,他们以不同的手法诠释了中华民族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广大观众受到强烈震撼。

(2)试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红色影视热播的现实意义。(9分)

材料三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

征,艺术形式和内容各具特色。自20世纪50年代起,新疆各种演出团

体不断跨越天山,走向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使以木卡姆艺术为代表的

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也正因为有着丰富多

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才显得雍容磊落、气象万千。

(3)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

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每点3分)

(2)①红色影视所张扬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会产生高昂奋进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②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③有利于粉碎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抵制各种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每点3分)

(3)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新疆各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异彩纷呈。(3分)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新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说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分)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分)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分)

(注:若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首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以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1)中华文化包容性可以从含义、要求二个角度加以分析。

(2)弘扬民族精神现实意义可以从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3)本小题要求结合材料找出其文化生活的依椐,可以看出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分)

正确答案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分)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7分)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有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原因。属于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对教材掌握的较为熟悉就可以回答出来,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同时,要注意的是回答本题的时候,不对忽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所谓有“三精一魂”,也是重要的采分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原市2007~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注:2009年电影、动漫、出版、演出等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一跃成为经济领域内的“新宠”。文化产业强劲的势头,为全年经济“保八”顺利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主旋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各种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也陆续上映,如《建国大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这些活动和作品弘扬了革命精神,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材料三:近年来,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与网络游戏直接相关的超过60%。其中,不良网络游戏的色情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伤害尤其巨大。为此,中央九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全国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上映优秀影视和文艺作品的重要意义。(9分)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发展先进文化与打击腐朽文化的哲学依据。(15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2007~2009年太原市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比重、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都在不断增加,文化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分)2007~2009年文化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在不断增强,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为长沙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分)

(2)在全国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上映优秀影视和文艺作品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上映优秀影视和文艺作品有利于弘扬、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分)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上映优秀影视和文艺作品有利于发展我国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顺利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起到阻碍作用。我国发展先进文化与打击腐朽文化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3分)②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我国发展先进文化与打击腐朽文化就是为了防止腐朽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发展先进文化与打击腐朽文化是为了培养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发展先进文化与打击腐朽文化是为了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3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