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共1154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2009年6月26日,由四川省什邡市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知名专家及主流媒体座谈会在什邡市举行。与会专家指出,“抗震救灾精神”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总能克服困难,赢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研讨,将成为中国面对各种各样困难的理论武器;研究抗震救灾精神所形成的各种理论成果,对灾后重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都具有深远意义。
(1)结合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抗震救灾精神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震救灾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抗震救灾精神是战胜各种灾难和困难的力量源泉。②抗震救灾精神是维系国家和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抗震救灾精神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④抗震救灾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抗震救灾的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
十月秋风里,我国科学界两位大师--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激励着钱学森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从两位科学巨匠身上,我们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请回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8分)
材料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2)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6分)
正确答案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②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8分。①要点2分,②③要点中每分句1分)
(2)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将梦想变成现实。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推动梦想的实现;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实现梦想。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实现梦想。(6分。每要点2分,每句1分,最高给6分)
试题分析:(1)该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其实质是要求分析什么是中国精神以及中国精神对国家与民族的作用。中国精神包括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其作用可以用教材知识点“民族精神的作用”来分析即可。
(2)“求真务实”本身体现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等哲学观点;材料中强调不能“空谈误国”必须“实干兴邦”,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用这些观点结合问题论证分析即可。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中国。作为中国首部高清美食纪录片,它拒绝从众跟风,采用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以浓郁中国风的画面,不仅向观众展示了美食形象,更深入探讨了美食与环境、历史、民俗甚至哲学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层联系。它激发广大国民燃起于平凡间探寻生活趣味的激情,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打着“美食之旅”旗号的旅游线路成为热门,同时也为中国电视作品创作方向提供了有益启迪。
材料二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而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首超3%。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占了43%,我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为此,我国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相关知识,分析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所获成功给我们的启示。(8分)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及举措。(12分)
正确答案
(1)(8分)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生活实践。《舌尖上的中国》立足老百姓平凡的日常生活内容。(2分)②文化创新必须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舌尖上的中国》努力挖掘了隐藏于美食背后的民俗、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背景。(2分)③文化创新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首次采用了高清设备拍摄美食节目,采用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并以浓郁中国风的画面来呈现。(2分)④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舌尖上的中国》将老百姓最渴望的选项融入到节目中,适应了文化市场需求,增加了群众生活趣味。(2分)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认识事物2分,既看到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又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1分。
②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崛起1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分。
④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2分。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1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1)问: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考生可以从立足社会生活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知识点进行作答,考生注意结合材料作答。第(2)问: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分析法的内容,考生可以从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认识事物、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作答。
2013年2月2日,有世界臧学府之称的甘肃拉卜楞寺举行晒佛节,展晒的巨型文殊菩萨佛像唐卡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僧众前瞻仰膜拜。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臧娘艺术等代表性作品。尤令世界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艺术,其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
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12分)
正确答案
(1)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分)唐卡作为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1分)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2分)唐卡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高深的工艺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1分)
(3)中华文化之所以远流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分)热贡艺术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分)
(4)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分)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分)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体现这一点。(1分)
试题分析:该题的原理范围大致固定,运用的是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从中华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等方面加以分析考虑。该题需要学生准确、全面理解材料内容,对应材料关键字眼进行回答。“唐卡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唐卡的内容丰富多彩、工艺精湛高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说明文化具有区域性。
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旗帜鲜明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从文天祥,到李大钊、从孙子,到焦裕禄、雷锋……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他们胸有浩气,腹有人民;他们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他们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堪称世界之最的方队表演,精彩绝伦。,所有动作全靠4000多名官兵移动、蹲立、摇动来呈现,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为了熟记音乐节拍,许多战士将节拍写在道具、手臂上,训练时背,吃饭时背,睡觉躺在被窝里还在背,有的甚至连说梦话都在数着节拍……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6分)
(2)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弘扬这种精神?(10分)
正确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分)
(2)①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要发挥这些理论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形成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先进的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分化、西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⑤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10分)
本题以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1)没有难度,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记忆。(2)回答弘扬这种精神的措施,可以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等方面分析回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
材料一 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材料二 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正确答案
(1)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必然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③中国梦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必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并丰富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服务。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紧扣题目知识限定,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国梦的作用,回扣教材知识,组织问题答案。第(2)问,要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表现为线索,并结合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作用,分析组织问题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明代以前)
注: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说:“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4分)
材料二:发展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2)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该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并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农学等史书典籍以文字记载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使中华农业科技得以传承,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分)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独树一帜,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分)
(2)爱国主义,自强不息。(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1分)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分)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1分)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第(1)问:体现类试题,考查的角度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措施,结合材料考生可以回答出:该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对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考生可以从发挥“主心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等角度作答。
点评:考生要注意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必要性以及措施。(1)必要性: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⑤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难度适中。
近年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网民丁在论坛上就这一战略发表了他的见解:美、日、韩等动画大国拿到国际市场上的许多作品,都是能代表他们民族形象的东西。动画创作者成长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创作心理不免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练好内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提。
结合网民丁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大批有精神信仰的动画创作等人才。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文化的精髓,将其灌注到动画等作品中,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形象,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