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共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先进典型人物的精神有重大的意义。

材料一

50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材料二

5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来到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习近平说:“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焦裕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 12 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今天为什么要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10分)

(3)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4分)

正确答案

(1)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焦裕禄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分)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焦裕禄之所以能为人民鞠躬尽瘁正是因为他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分)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焦裕禄亲民爱民、科学求实的精神说明了这一点。(3分)

④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焦裕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这一点。(3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②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2分)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2分)

③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2分)

(若学生答出民族精神的内涵可酌情给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3)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

②社会意识(或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分)

(如学生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焦裕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本题为指定原理题目,类型启示类的,材料限定为焦裕禄精神,联系原理,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包括: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等知识,答题时注意结合焦裕禄精神,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本题第二问,要求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今天为什么要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本题的原理限定为“我们的民族精神”,题型为原因类的,材料限定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注意原因类的题可以答地位和意义,本问不是很难,关键是要对课本关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联系课本,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是课本知识,应该准确回答,结合材料,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注意除了答教材意义和材料意义,还有时政意义,本题应该联系到中国梦这一热点。

本题第三问要求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本题原理限定较宽,但因为只有四分,可以“看分答题”,注意要回答最主要最贴切的原理,“短暂铸就了永恒”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焦裕禄精神传承到现在,还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回答,比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回答:

(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3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10分)

正确答案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3分)

(2)①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感动中国人物”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传播和弘扬。(2分)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分)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分)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感动中国人物”不为各种物质诱惑所动,正确对待了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2分)⑤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2分)

试题分析:(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从两种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上回答,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2)该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识记和运用,从五个方面回答课本原理,注意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紧密结合。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几个角度具体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西湖LOGO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四大元素,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LOGO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西湖LOGO在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道理?(11分)

正确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水墨画和印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西湖LOGO采用哲学元素增加了国人的认同感。(3分)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西湖LOGO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体现了西湖幸福和谐之感受,做到推陈出新。(3分)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西湖LOGO既有中华传统艺术,有富含中华的传统思想,展现了西湖的包容性。(3分,写出一个给1分)④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西湖LOGO融合了西湖的“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哲学杭州西湖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突出了西湖的个性特征。(2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和图示,对西湖LOGO的表现元素及设计理念准确解读,把握其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水墨画和印章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具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的内涵,体现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水墨画和印章体现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三生万物”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请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9分)

正确答案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分)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3分) 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基础知识问题题,没有任何思维难度,只需记忆熟练,准确表述即可。即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解读设问,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关于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表述,即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包括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包括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同时弘扬民族精神需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某校高三同学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近年来,“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自已腿换别人命的“最美女孩”刁娜、因救学生而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忍巨痛仍救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现象”让人们感召了道德的力量,为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1)运用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阐述“最美现象”的价值所在。(12分)

(2)据材料,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最美现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12分)

正确答案

(1)最美现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精神基础;(3分)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3分)引领社会风尚,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价值导向;(3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人们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行为准则。(3分)

(2)①树立先进社会意识、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行动。(3分)

②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培育核心价值观。(3分)

③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3分)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最美现象”的涌现为材料,从文化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要注意回答的角度是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价值所在即有什么意义。(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起来是文化生活内容,而问题让回答的角度是生活与哲学中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是学生必须要准确解读的地方。最美人物来源于群众,在劳动和风险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3年是我国建国64周年。64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六十余年沧桑巨变,一甲子春华秋实。成功的背后,无不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试列举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各两个)(4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6分)

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老人倒地不敢扶”“国产奶粉不敢吃”等现象,让所有公民再一次将眼光投射向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仁义道德、礼仪诚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再度凸显。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先进文化,而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就是思想道德建设。

(3)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才能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8分)

正确答案

(1)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或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雷锋精神、大庆精神 (或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4分)

(2)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 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

(3)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分⑤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⑥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苏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答出任何一点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第(|)问比较简单,是列举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结合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列举即可。第(2)问知识点比较明确是考查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是如何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据课本知识从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方面组织答案。

点评:探究材料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探究题的思路:第一步:审读题头,通过题头明确试题围绕的核心。第二步:审读设问,明确要求和指向。第三问:审读材料,抽取主干信息,对应具体知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   2013年12月22日凌晨,在地面的控制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我们为“嫦娥三号”而激动,很多人更被卫星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嫦娥二号”。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嫦娥三号”卫星研制团队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5分)

(2)弘扬载人航天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请你分别从国家、中学生角度简要谈一下应该怎样做。(7分)

正确答案

(1)①“嫦娥二号”卫星研制团队同舟共济,统一行动,展示了团结统一精神;②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壮大了和平的力量,展示了爱好和平精神;③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展示了勤劳勇敢精神;④他们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使命,展示了自强不息精神。⑤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每点1分,只说明观点没有联系材料分析的,不给分)

(2)①国家: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2分)弘扬时代精神,积极宣传载人航天精神,形成全社会学习、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良好氛围。(2分)

②中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航天人的爱国品质、进取意识、大局观念等(2分); 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1分);(本小题答案未从国家和中学生角度分析,只是堆砌观点的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试题分析:(1)该题以“嫦娥三号”卫星研制团队所体现的精神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了解和运用。对材料内容要全面、准确分析概括,对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加以分析。主要体现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该题是措施类题目,措施的主体限定了范围,从国家和中学生两个主体上回答如何做。学生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做法要从两个不同主体角度区分开来,对应回答。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________的必然要求;是________的必然要求;是________的要求。

正确答案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综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而总的趋势是融合。中国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接纳西方文化,或者说,中国要走向世界,如何在文化上和世界各国各民族交融?这一直是人们思考和争论的问题。人们对外域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化、与外域平等交往的例子,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照搬异文化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对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我们对待外域文化应该采取和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原则?为什么?(10分)

正确答案

(1)我们对待异文化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分)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象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5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汶川抗震救灾中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灾后重建以及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大力弘扬。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我们要百倍珍惜、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正确答案

(1)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依据设问要我们从为什么角度回答,这就要求围绕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要求两个方面来回答,而此两点要整合各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