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环渤海地区包括中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级”。

材料二:环渤海地区“十一五”规划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一一曹妃甸港口项目集群已正式启动。曹妃甸岛前500米处水深达25米,海槽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利用岛与陆地之间的浅海和滩涂,通过填海造陆,建设一个面积31 0平方千米的工业区。

材料三:环渤海地区示意图(左图)和海河某年流量变化图(右图)

(1)简析图15中甲、乙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3分)。

(2)试从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方面,分析曹妃甸建成我国北方大港的有利条件。(4分)

(3)读图14,简述海河最小流量出现的季节及其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3分)

(2)水域自然条件:深水港,且具有天然深水航道,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及航行;沿岸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布局     经济条件:地处京津唐工业区,有庞大的海运需要(大城市依托);经济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可达东北、华北,甚至西北地区。(4分)

(3)春季(3—5月)  春末夏初,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用水量大(4分)

本题组主要考察我国局部地区的综合分析。(1)甲为天津、乙为济南。分析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2)港口建设的区位,自然方面:水域和陆域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依托和经济腹地。(3)海河流量最小出现在春季。(华北春旱),从自然条件:蒸发量、降水量;人为原因:用水量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州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现在是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中国三大邮政枢纽之一。

(1)读图乙描述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7分)

(2)比较MN河段(图甲)与PQ河段(图乙)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3)分析A地(图甲)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12分)

(4)简述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正确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3分)依据:①据等高线数值分布特点;(2分)②据水系分布特点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2分)

(2)MN段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快,一般无凌汛现象;(4分)PQ段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流速慢,有凌汛现象。(4分)

(3)地处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谷口朝东,夏季风可带来部分水汽,降水较多;靠近河流,灌溉便利;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较肥沃。(1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地处中原,为省会城市,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邮政枢纽,为现代物流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作为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具有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工农业较发达,是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10分。每点2分)

试题分析:

(1)图乙中区域的地势特征判断主要依据有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变化,二是河流的流向。图中等高线数值大体上西部海拔高,特别是西北部和东南部,为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东部为海拔在100米以下的平原;图中河流总体自西向东流;依据这两方面信息,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

(2)根据图中经纬度、特征城市、河流形状等信息,可判断:MN河段为黄河上游段,PQ河段为黄河下游段。MN段流经青藏高原,PQ段流经华北平原。从径流量大小方面,MN段要大于PQ段;从流速方面看,MN流经高山峡谷,流速快,MN段流经平原,流速较慢;从含沙量方面看,MN段含沙量较小,PQ段因该段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较大;PQ段的流向为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

(3)A为青藏高原湟水谷地,该地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河谷农业区之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从光、热、水、土、地形等方面分析,则该地发展河谷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地处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谷口朝东,夏季风可带来部分水汽,降水较多;靠近河流,灌溉便利(“水”);谷地地形较平缓(“地形”),土壤较肥沃(“土”)。

(4)现代物流枢纽城市主要的区位条件有:交通、商品供应、经济腹地、技术、劳动力、政策等。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地处中原,为省会城市,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邮政枢纽,为现代物流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作为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具有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工农业较发达,是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2011年10月26日,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流域图(图18)及墨脱公路图(图19)

材料二: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值表

(1)拉萨河的水源主要补给类型是              补给和          补给;该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3分)

(2)墨脱县从2010年起全部消除了“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转为加强生态建设。简要说明茂密的森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3分)

(3)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实现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分)

正确答案

(1)雨水   冰雪(冰川)融水   海陆间(3分)

(2)森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补充空气中水汽,从而增加降水量;使水循环过程变得十分活跃,促进水资源不断更新。(每点1分,任答其中三点得3分)

(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观光农业等);合理利用土地,保护

耕地(城镇工矿交通建设少占耕地);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科技兴农、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等(营造防护林、保护水域面积、兴修水利等)。  (每点1分,任答其中三点得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西藏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确定拉萨河的补给水源。拉萨河的水源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由于拉萨河注入雅鲁藏布江,所以该河属于外流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2)森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有: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补充空气中水汽,从而增加降水量;使水循环过程变得十分活跃,促进水资源不断更新。

(3)采取的措施有: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观光农业等;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等。

点评:本题森林的作用回答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是针对水循环的影响。可以从水循环的环节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lO年中国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这个国家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瑞典三个城市冬夏平均气温和昼长资料

材料二 瑞典地图和厄勒海峡大桥景观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瑞典的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南北温差冬季大,夏季小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瑞典中北部沼泽广泛分布的原因。(4分)

(3)简述厄勒海峡大桥靠近丹麦一侧修建海底隧道的目的。(4分)

(4)概述瑞典城市分布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共同的区位条件。(4分)

(5)吉利汽车要做大做强企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哪些方面的经验?(6分)

正确答案

(1)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凉爽)(2分)      冬季:越往北,纬度越高,且此时越往北白昼越短,北部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南北温差大;夏季:虽然南部纬度较低,但越往北,白昼越长,北部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南北温差小。(4分)

(2)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河湖众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土质黏重,有多年冻土层,地表水难以下渗;多冰蚀洼地,排水不畅。(4分)

(3)避开海浪侵袭;保障航班安全;利于海上航运。(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4)沿海、沿铁路线分布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4分)

(5)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创新;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完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及时了解市场变化信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试题分析:

(1)对照材料二看材料一三城市的位置,分别在瑞典从北往南排列,基本能够体现瑞典的总体气候特征。利用材料一中三城市数据:冬季气温低于0℃,夏季气温较高的20℃左右,说明瑞典气候呈现: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在解释南北温差时注意借用中国南北温差的特点,主要考虑纬度高低、昼夜长短对日照长短的影响,共同影响南北温差。

(2)本题主要运用沼泽的形成机制: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地势相对较低洼,蒸发量比降水量小的地方。如果地下有隔水层阻挡水的下渗则地表水就会相应较多。则地表容易形成沼泽。

(3)本题主要从安全、施工便利、路程长短来考虑。此处没有全部使用桥梁,说明在修建的线路中,有些地方不适宜修建桥梁或者难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故选择隧道,避开不利因素。

(4)本题主要利用材料二中瑞典城市分布,观察城市的分布,从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来考虑。图中不难看出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势较低处,且地形平坦,并有铁路线相连,说明城市沿铁路线分布。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交通。

(5)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做大做强”。汽车工业需要一定的技术且对市场要求较高,而中国汽车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要从技术、市场来考虑。并且要形成产业链,不仅生产,而且售后、品牌形象等都要考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市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

材料二:1990年和2006年新疆农业结构表格。

材料三:“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新疆地理简图                喀什气温与降水量图

1.喀什地区位于       盆地西部,邻近         山脉。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河流径流量的特征是                                        

2.分析1990年以来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3.评价目前新疆种植业、林业和牧业的比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5.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正确答案

1.塔里木(1分)   昆仑山(1分)  冰川(冰雪)融水(1分) 特征:年径流量小(1分);径流量季节变化大(1分),夏季径流量较大,冬季径流量较小,出现断流。(1分)

2.农业总体结构变化不大(1分),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粮食作物比重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比重明显上升(1分)

3.不合理(1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和牧业比重太小(1分)该地区水资源缺乏,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生态问题(1分) 

4.喀什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较好,昼夜温差大(1分);有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1分);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

5.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接壤,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有铁路运输连通中亚地区;临近的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3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注意利用地图分析。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故河流水源主要受冰川融水补给,故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较大,冬季断流。2.直接从材料二的数据分析。3.材料二反映目前新疆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林业、牧业比重很低,而当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故这样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4.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5.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土地、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只分析优势条件。

下一知识点 :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的含义、特征及划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