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的含义、特征及划分
- 共2645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于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
材料二 图甲、图乙为温家宝欧洲访问先后到达的主要城市及对应的城市坐标图
(1)将图中城市与其对应的地理坐标用直线连接。(5分)
城市1 a
城市2 b
城市3 c
城市4 d
城市5 e
(2)达沃斯小镇位于瑞士东南部的山谷里,它是阿尔卑斯山系内海拔最高的小镇(海拔1560米),是瑞士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试分析达沃斯小镇备受关注的自然原因。(7分)
(3)1月29日,中德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集团“三一重工”将投资一亿欧元,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建造一个研发中心和机械制造基地,这将是中国在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经济投资项目。试分析中国在德国进行经济投资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及对德国的积极意义。(8分)
正确答案
(1)(5分)
2)海拔高,四面环山,空气干爽清新,适合疗养;(2分)多温泉;(2分)雪场广布,无风且气温适合;(2分)雪峰绵延,绿木葱茏,景色秀丽。(1分)
(3)德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4分) 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建厂能够缓解就业压力(4分)
本题考察欧洲。(1)查地区了解本区主要城市的分布位置(大概经纬度位置)(2)本区的自然环境可从气候、地形、植被、温泉、滑雪场等角度分析。(3)中国投资德国主要从科技、人才角度分析。对德国的积极意义主要是促进其经济的恢复,增加就业等角度分析。
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共20分)
(1)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甲图所在的大洲有世界最大的沙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甲国的长绒棉生产和乙国的热带种植园农业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农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4)试分析与①河相比,②河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1)两国人口地区分布都极不平衡,甲国人口90%以上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
原和三角洲地区,乙国人口90%以上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带。(4分)
(2))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域宽广;西海岸有加纳利寒流的减湿作用;北部与亚
欧大陆相联系使东北信风从大陆上吹来干燥气流;地形较单一,地势高差较小。 (4分)
(3)大部分地处热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丰
富;交通运输较便利;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政策大力支持。(6分)
(4)②所在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故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流域
内植被覆盖好,含沙量小。 (6分)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结合两国的轮廓判断,甲表示埃及;乙表示巴西。
(1)埃及由于地处干旱地区,故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巴西受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
气候影响,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2)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主要由于地处副热带地区,终年在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下,
且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北部大陆相连,使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3)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4)①为尼罗河,大部分流经干旱(沙漠)地区,上游流经热带草原地区,是主要的水源
补给;故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含沙量较大;②表示亚马逊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
气候,故流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①
②
③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4分)
河流流向:
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特征:
原因:
(4)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3分)
限制性自然因素: 改造方式:
可能引发的问题: 。
正确答案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6分)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4分)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4分)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3分)
试题分析:
(1)图示主要地形区包含阴山、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所以主要回答阴山、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的分布状况。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河流流向突出自某方向向某方向;水文特征应从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等方面回答。流向: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为回答凌汛做准备);水文特征: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此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符合中国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从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近,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
(4)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改造方式是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等。
点评:本题以中国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农业生产的条件,问题等,回答时应能和初中地理知识相结合。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5)题。(共16分)
材料1:见下图。
(1)长江上游流域优势自然资源有__ __ 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等。(4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 _ 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 ____。(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选)( ) (3分)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4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分)
正确答案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1)从地形、气候、矿产、植被方面分析长江上游流域优势自然资源。(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土地类型、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从降水特征、地形、地质、植被方面分析。(5)对策从可持续发展方面分析。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棉花各生长时期的时间安排表
小题1:结合棉花各生长时期,从降水量角度简析A城棉花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小题2:写出限制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小题1:出苗期: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蕾期、花铃期:降水较多,利于生长;吐絮期:降水较少,利于后期生长和收摘。
小题2:水资源(紧缺)
自然原因: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地表水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本题考查环渤海地区。
小题1:棉花各生长期间的水分要求:生长期,多雨利于生长,但吐絮期,少雨有利。而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故可依次生长时期分析有利与不利条件。
小题2:环渤海地区位于北方,故水资源不足成为了经济发展最大的限制条件。原因主要从地表水少;和用水量、污染等角度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