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的含义、特征及划分
- 共2645题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18),回答问题。( 9分)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3)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4)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正确答案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2分)
(2)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交通线分布; 沿谷地(沿河流)分布。(3分)
(3)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靠近能源消费地。(2分)
(4)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保持生物多样性。(2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地理事物分布和纬度位置判断甲图为青藏高原,其东南部为横断山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断层,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质灾害。注意“地形条件”,该地区由于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故容易形成滑坡。(2)城镇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和交通线分布影响,故结合图示主要分布于河谷、交通线沿线和东南部地区。(3)主要从市场距离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4)乙区域北部为亚马逊雨林,其全球的环境意义主要从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典型性试题,学生应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为背景,结合影响地质灾害、城市分布、水电站建设等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的知识归纳,学会知识迁移。
读所给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沙特阿拉伯展馆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 此图是沙特阿拉伯及其周边地区的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沙特阿拉伯位于 板块;一百万年后,红海面积将比现在 。(4分)
(2)“能源之城”是沙特馆展示的特色之一,这里的“能源”是指 。世博会开幕时,一艘满载该种能源的轮船从波斯湾沿岸出发驶往上海,途经阿拉伯海时将_____(顺,逆)水航行。(4分)
(3)为什么沙特阿拉伯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3分)
(4)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印度洋 ;大 (4分)
(2)石油 ;顺(4分)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沙漠广布。(3分)
(4)有利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水源缺乏。(4分)
(1)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红海是处于板块的张裂运动,红海面积扩大。(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3)热带沙漠气候造成的结果。(4)农业发展条件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二方面分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
⑴E河段的汛期在_____ _____季,补给方式主要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⑵简要说明G曲线较平稳的原因以及与流域防洪防汛的关系。
⑶若需将本流域和另一水系的M河用运河相连,请设计一条最佳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运河符号(图例中已给出)标出。
⑷分析E、G两河段及流域的开发利用条件与方向,完成下表:
正确答案
(1)夏 高山冰雪融水
(2)由于不同的河段(或支流)形成汛期的季节不一样,在季节上的交错减低了河流中下游洪水的洪峰值,河流中下游水量较平稳有利于防洪防汛工作。
(3)画图要求:最短距离,经城市,沿等高线,图例正确
(4)如表
本题考查莱茵河及其支流的相关内容。第(1)题,由经纬度可确定图中河流为莱茵河。根据E河段的径流量变化曲线,可知其汛期出现在夏季,但其夏季降水较少,说明降水不是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方式,根据其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可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其主要的补给形式。第(2)题,从径流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河流不同支流的汛期不同,使得下游河段的径流不致出现过大变化,有利于防洪。第(3)题,运河应位于两河流距离最短,且沿等高线分布,地形起伏较小。第(4)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其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不同河段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中的相关图例进行分析。
读下图“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分析Q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分析该地区成为著名灌溉农业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2)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4分)
(3)分析Q、R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6分)
(4)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6分)
正确答案
(1)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热量条件好;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2)AB
(3)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4)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试题分析:(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因素综合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状况分析。(2)图示Q地位于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R地位于沙漠边缘,故沙漠的扩展导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3)结合上题分析,Q地的土地盐碱化可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不合理灌溉)分析,而R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可从该地区沙漠的扩展,即西北季风的影响方面分析。(4)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从其涵养水源和增加地表摩擦力,降低风力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并能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分析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等内容综合分析,注意借鉴课本相关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帕斯和悉尼降水量统计表
材料2:澳大利亚1月和7月气压分布图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接近 百帕。(2分)
(2)图中M点在7月份时主要的风向为 ,并简述其成因 (4分)
(3)从风向、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比分析1月、7月表中两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22 (2分)
(2)东南风(2分);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分)
(3)(6分)1月为夏季:悉尼降水多于珀斯,悉尼受来自海洋上的偏南风影响,地处迎风坡,沿岸暖流影响,降水多;珀斯受副高控制,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7月为冬季:珀斯多于悉尼,珀斯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悉尼受来自大陆内部干燥的西北风影响,降水少。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判读。第(1)题,根据等值线分布的基本规律“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可直接计算。第(2)题,M地的气候成因类似于南亚季风的成因,7月为该地区的冬季,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角度分析当地的风向。第(3)题,结合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角度,从风向、地形、洋流方面逐一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