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的本质
- 共1805题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错误;
B、萨顿研究蝗虫配子形成过程,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B正确;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D.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研究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由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决定的,所以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A正确;
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
C、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C.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导致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该实验比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C正确;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采用同位素失踪技术,D错误.
故选:D.
(2015秋•宜昌期末)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建立了遗传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但并没有推测其在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正确;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其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构建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A.
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请你以该突变体水稻和正常水稻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抗除草剂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①方法步骤:
第一步:a.让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作为母本与正常水稻杂交,获取F1;b.______,获取F1.
第二步:将F1分别种植在______
第三步:观察并比较二者的性状表现.
②实验预期结果:______
③实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要验证抗除草剂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可采用正交和反交法.因此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a.让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作为母本与正常水稻杂交,获取F1;
b.让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作为父本与正常水稻杂交,获取F1.
第二步:将F1分别种植在适宜水稻生长的相同环境中,分别喷洒等量适量的除草剂.
第三步:观察并比较二者的性状表现.
若抗除草剂性状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则实验预期结果为:a的F1植物生长正常,b的F1不正常(或死亡).进而可以得出结论:抗除草剂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故答案为:
①方法步骤:第一步b.让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作为父本与正常水稻杂交,获取F1.
第二步:适宜水稻生长的相同环境中,分别喷洒等量适量的除草剂.
②实验预期结果:a的F1植物生长正常,b的F1不正常(或死亡).
③实验结论:抗除草剂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解析
解:要验证抗除草剂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可采用正交和反交法.因此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a.让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作为母本与正常水稻杂交,获取F1;
b.让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作为父本与正常水稻杂交,获取F1.
第二步:将F1分别种植在适宜水稻生长的相同环境中,分别喷洒等量适量的除草剂.
第三步:观察并比较二者的性状表现.
若抗除草剂性状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则实验预期结果为:a的F1植物生长正常,b的F1不正常(或死亡).进而可以得出结论:抗除草剂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故答案为:
①方法步骤:第一步b.让抗除草剂突变体水稻作为父本与正常水稻杂交,获取F1.
第二步:适宜水稻生长的相同环境中,分别喷洒等量适量的除草剂.
②实验预期结果:a的F1植物生长正常,b的F1不正常(或死亡).
③实验结论:抗除草剂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2015秋•天津期末)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
①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②赫尔希和蔡斯提出中心法则
③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④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对 D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⑤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进一步引申,未知基因型的显性个体和隐性纯合体亲本交配用以测定显性个体的基因类型.遗传学上常用此法测定个体的基因类型.所以测交是对假说的验证,①错误;
②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②错误;
③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蔡斯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③错误;
④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首先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④正确;
⑤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⑤正确.
故选:A.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A正确;
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彻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使实验更有说服力,C正确;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因此沉淀物中出现了放射性;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因此沉淀物中没有出现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2015秋•曲沃县校级月考)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仍为黄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种配子.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正确答案
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皱粒为YYrr和
Yyrr,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只有
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
×
=
.所以子代黄色皱粒的个体占
.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2)根据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故答案是:
((1) 终止密码(子)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皱粒为YYrr和
Yyrr,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只有
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
×
=
.所以子代黄色皱粒的个体占
.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2)根据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故答案是:
((1) 终止密码(子)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A正确;
B、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萨顿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的是类比推理法,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BCD.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这是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A正确;
B、生物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具有多样性,B错误;
C、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是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C正确;
D、蛋白质与生物的性质密切相关,这也是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B.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先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A错误;
B、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科学地涉及实验程序,孟德尔并不知道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B错误;
C、萨姆纳通过分离提纯脲酶结晶,证明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
D、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对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A正确;
B、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B正确;
C、有些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如科学家利用某些动植物病毒做运载体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C错误;
D、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科学研究方法,提出遗传定律,即杂交实验.提出假设,演绎验证,得出结论,D正确.
故选:C.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A正确;
B、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制作了细胞分裂的模型,C正确;
D、在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DNA酶能将S型菌的DNA水解,因此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菌,D错误.
故选:D.
(2015秋•桂林校级月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是人们作出判断的一个依据,A正确;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这是人们作出判断的一个依据,B正确;
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这是人们作出判断的一个依据,C正确;
D、蛋白质主要含有C、H、O、N元素,且比DNA热稳定性低,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