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的本质
- 共1805题
如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图中5的名称是______:
(2)2的名称是______;7代表______.
(3)DNA分子复制时,首先要进行______,复制产生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保留了亲代DNA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叫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5是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2)2是脱氧核糖,7是氢键.
(3)DNA分子复制时,首先要进行解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复制产生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保留了亲代DNA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故答案为:
(1)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2)脱氧核糖 氢键
(3)解旋 半保留复制
解析
解:(1)图中5是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2)2是脱氧核糖,7是氢键.
(3)DNA分子复制时,首先要进行解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复制产生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保留了亲代DNA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故答案为:
(1)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2)脱氧核糖 氢键
(3)解旋 半保留复制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失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____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_____组和第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______
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是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带.
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培养液中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需经过多代培养,才能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
(2)若证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需证明后代DNA的两条链,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第3组结果与第1组、第2组的结果对比可以证实.
(3)①“轻”DNA为14N/14NDNA,“重”DNA为15N/15NDNA,据表,“重带”DNA来自于B代.①的结果是:后代DNA的两条链全是原来的或全是新合成的,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
②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无法判断后代DNA的两条链的来源,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的情况是有两个为14N/15NDNA,其余全部为14N/14NDNA,所以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变化,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轻带.
④“中带”为14N/15NDNA,“中带”略宽,说明新合成的DNA单链中N尚含有部分15N(在含15N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细菌细胞里还含有游离的15N脱氧核苷酸,在换到的14N培养基环境中培养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互补子链上不全是14N的脱氧核苷酸构建,还含有少量15N的脱氧核苷酸参与.在离心后,由于这些互补链上含少量15N的DNA的密度只是比中型DNA略大,不会形成新的带,而是沉降在中型DNA的下缘,结果看上去还是一条带,所以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了).
故答案为:
(1)多 15NH4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
(3)①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④15N
解析
解:(1)培养液中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需经过多代培养,才能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
(2)若证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需证明后代DNA的两条链,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第3组结果与第1组、第2组的结果对比可以证实.
(3)①“轻”DNA为14N/14NDNA,“重”DNA为15N/15NDNA,据表,“重带”DNA来自于B代.①的结果是:后代DNA的两条链全是原来的或全是新合成的,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
②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无法判断后代DNA的两条链的来源,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的情况是有两个为14N/15NDNA,其余全部为14N/14NDNA,所以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变化,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轻带.
④“中带”为14N/15NDNA,“中带”略宽,说明新合成的DNA单链中N尚含有部分15N(在含15N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细菌细胞里还含有游离的15N脱氧核苷酸,在换到的14N培养基环境中培养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互补子链上不全是14N的脱氧核苷酸构建,还含有少量15N的脱氧核苷酸参与.在离心后,由于这些互补链上含少量15N的DNA的密度只是比中型DNA略大,不会形成新的带,而是沉降在中型DNA的下缘,结果看上去还是一条带,所以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了).
故答案为:
(1)多 15NH4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
(3)①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④15N
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 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
(2)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_____条,每个DNA分子中,有______条链带有放射性.
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______次,该细胞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3)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时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分开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以没有标记的DNA母链为模板,利用3H的胸腺嘧啶核苷作为原料,因此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并且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都带有放射性.Ⅱ中,开始亲代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而后来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又放射性,说明已完成一次有丝分裂且染色体数目加倍,该细胞可能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因此细胞染色体已复制2次,并且含有4个染色体组.
(3)该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2 1 2 4
(3)半保留复制
解析
解:(1)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时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分开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以没有标记的DNA母链为模板,利用3H的胸腺嘧啶核苷作为原料,因此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并且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都带有放射性.Ⅱ中,开始亲代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而后来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又放射性,说明已完成一次有丝分裂且染色体数目加倍,该细胞可能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因此细胞染色体已复制2次,并且含有4个染色体组.
(3)该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2 1 2 4
(3)半保留复制
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需大量的DNA.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使样品DNA扩增,获得大量DNA克隆分子.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的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2,图中黑色长方形是引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图1中的变性、延伸分别是指______、______.
(2)假设PCR反应中的DNA模板为P,第一轮循环的产物2个子代DNA为N1,第二轮的产物4个子代DNA为N2,N1、N2中分别含有模板DNA单链的DNA分别有______、______个.若继续循环,该DNA片段共经过30次循环后能形成______个这样的片段.
(3)某样品DNA分子中共含3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
,若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4)若图2为第1轮循环产生的产物.请在下面试卷空白处绘出以a链和b链为模板经PCR扩增的产物.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的变性是指高温下氢键断裂,模板DNA双链解旋形成单链;延伸是指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原料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链.
(2)PCR的原理是DNA复制,而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无论复制多少次,子代中总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模板DNA单链;该DNA片段共经过30次循环后能形成230个这样的片段.
(3)某样品DNA分子中共含3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
,即其中A和T占
,C和G占
,则A=T=3000×
,若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25-1)×1000=310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4)若图2为第1轮循环产生的产物,则以a链和b链为模板经PCR扩增的产物如图:
故答案为:
(1)模板DNA双链解旋形成单链 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原料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链
(2)2 2 230
(3)31000
(4)如图
解析
解:(1)图1中的变性是指高温下氢键断裂,模板DNA双链解旋形成单链;延伸是指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原料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链.
(2)PCR的原理是DNA复制,而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无论复制多少次,子代中总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模板DNA单链;该DNA片段共经过30次循环后能形成230个这样的片段.
(3)某样品DNA分子中共含3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
,即其中A和T占
,C和G占
,则A=T=3000×
,若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25-1)×1000=310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4)若图2为第1轮循环产生的产物,则以a链和b链为模板经PCR扩增的产物如图:
故答案为:
(1)模板DNA双链解旋形成单链 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原料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链
(2)2 2 230
(3)31000
(4)如图
(2015秋•福安市校级月考)某校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学习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分子;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
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______复制;如果DNA分布的位置是______,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子一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繁殖一代(Ⅱ),请分析: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中带,则是半保留复制;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______,则是全保留复制.
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DNA用解螺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
(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在轻带位置,
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
(2)第一代(Ⅰ)的DNA用解螺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半保留复制和全复制形成的DNA链中2条14N,2条15N,则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
故答案为:
(1)全保留 全部位于中带位置 在轻带、
在重带
(2)不正确
解析
解:(1)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在轻带位置,
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
(2)第一代(Ⅰ)的DNA用解螺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半保留复制和全复制形成的DNA链中2条14N,2条15N,则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
故答案为:
(1)全保留 全部位于中带位置 在轻带、
在重带
(2)不正确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内,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______,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______、C-G、G-C.①②③过程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需要原料、______、酶、能量等条件.
(2)已知某mRNA中=0.2,则合成它的DNA双链
=______.
(3)请用一个图解表达人体内包含①②③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内,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C-G-、G-C.①②③过程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需要原料、模板、酶、能量等条件.
(2)若该mRNA中=0.2,则其模板DNA链中的
=0.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控制该mRNA合成的DNA双链中的
=0.2
(3)人体内包含①②③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细胞核 U-A 模板
(2)0.2
(3)
解析
解:(1)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内,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C-G-、G-C.①②③过程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需要原料、模板、酶、能量等条件.
(2)若该mRNA中=0.2,则其模板DNA链中的
=0.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控制该mRNA合成的DNA双链中的
=0.2
(3)人体内包含①②③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细胞核 U-A 模板
(2)0.2
(3)
如图为DNA分子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①代表______;②所代表的碱基是______(写中文).
(2)此生理过程叫______,所需的原料是______.此过程主要在细胞的______(结构)内进行.
(3)结构③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
(4)若该DNA分子片段中A和C共有1500个,则此DNA分子片段中G和T共有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②所代表的碱基名称是腺嘌呤,构成的基本单位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图示的过程分别以DNA的双链为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所以叫DNA复制,此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
(3)结构③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4)由于DNA分子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该DNA分子片段中A和C共有1500个,则DNA分子片段中G和T的数目与A和C的数目相等,也为1500个.
故答案为:
(1)①氢键 ②腺嘌呤
(2)DNA分子的复制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细胞核
(3)基因突变
(4)1500个
解析
解:(1)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②所代表的碱基名称是腺嘌呤,构成的基本单位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图示的过程分别以DNA的双链为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所以叫DNA复制,此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
(3)结构③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4)由于DNA分子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该DNA分子片段中A和C共有1500个,则DNA分子片段中G和T的数目与A和C的数目相等,也为1500个.
故答案为:
(1)①氢键 ②腺嘌呤
(2)DNA分子的复制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细胞核
(3)基因突变
(4)1500个
某校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学习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
N-DNA分子;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
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______复制;如果DNA分布的位置是______,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子一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N的培养基上再繁殖一代(Ⅱ),请分析: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中带,则是半保留复制;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______,则是全保留复制.
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DNA用解螺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
(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在轻带位置,
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
(2)第一代(Ⅰ)的DNA用解螺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半保留复制和全复制形成的DNA链中2条14N,2条15N,则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
故答案为:
(1)全保留 全部位于中带位置 在轻带、
在重带
(2)不正确
解析
解:(1)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在轻带位置,
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
(2)第一代(Ⅰ)的DNA用解螺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半保留复制和全复制形成的DNA链中2条14N,2条15N,则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
故答案为:
(1)全保留 全部位于中带位置 在轻带、
在重带
(2)不正确
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该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简写出表达过程:______.
(2)b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______;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的“工具”是______(填序号).
(3)由 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
(4)该DNA片段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个.
(5)假定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4N的DNA培养到含15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其表达过程为:.
(2)b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⑤是tRNA,能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上.
(3)②是mRNA,其上3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②上的密码子依次是AUG、GCU、UCU、UUC,编码的氨基酸依次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4)根据②中的A和U的数目可知该DNA片段中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个,因此该DNA片段第3次复制至少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7=28个.
(5)假定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4N的DNA培养到含15N的培养基中,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二代DNA分子中有两个只含15N,还有两个一条链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因此子二代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答案为:
(1)
(2)RNA聚合酶 ⑤
(3)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4)28
(5)
解析
解:(1)该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其表达过程为:.
(2)b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⑤是tRNA,能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上.
(3)②是mRNA,其上3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②上的密码子依次是AUG、GCU、UCU、UUC,编码的氨基酸依次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4)根据②中的A和U的数目可知该DNA片段中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个,因此该DNA片段第3次复制至少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7=28个.
(5)假定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4N的DNA培养到含15N的培养基中,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二代DNA分子中有两个只含15N,还有两个一条链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因此子二代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答案为:
(1)
(2)RNA聚合酶 ⑤
(3)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4)28
(5)
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______,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是______.
(2)若a链上形成e链的功能段中有这样的碱基比例关系:A:T:G:C=1:2:3:4,则形成的e链的碱基比是______.
(3)图中3和4构成的核苷酸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所示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正在进行的是转录,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是细胞核.
(2)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配对、C与G配对,因此如果模板链上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转录形成RNA链的碱基比是U:A:C:G=1:2:3:4,.
(3)虽然3和4的碱基都是C,但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所以图中3和4构成的核苷酸不同.
故答案为:
(1)转录 细胞核
(2)U:A:C:G=1:2:3:4
(3)不同,虽然3和4的碱基都是C,但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
解析
解:(1)图中所示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正在进行的是转录,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是细胞核.
(2)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配对、C与G配对,因此如果模板链上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转录形成RNA链的碱基比是U:A:C:G=1:2:3:4,.
(3)虽然3和4的碱基都是C,但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所以图中3和4构成的核苷酸不同.
故答案为:
(1)转录 细胞核
(2)U:A:C:G=1:2:3:4
(3)不同,虽然3和4的碱基都是C,但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
材料 I: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某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
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①实验材料: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12C-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12C-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细胞放射性检测技术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编号
取基本培养基若干,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实验处理
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12C-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在乙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
第三步:培养
在甲、乙两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______,在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使细胞增殖.
第四步:观察
分别取出甲、乙两组培养基中的细胞,检测细胞放射性的部位.
③预期结果:
甲组培养基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______;
乙组培养基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
材料 II:家蚕原产于我国,保护其蛹的茧是丝绸的主要原料.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鉴别蚕的雌、雄性别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在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可利用表现型为______蚕与表现型为______蚕杂交,杂种F1代中雄蚕全部正常,而雌蚕都是油蚕.
(2)科技工作者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______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是______,其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I: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根据后面的实验原理及步骤,可知该实验最终要根据细胞中的放射部位而验证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故乙中应加等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12C脱氧核苷酸,并且甲、乙应均放到适宜的相同环境中培养,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甲中放射性应在细胞核,而乙中放射性应在细胞质.因此证明了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II::(1)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由于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雄蚕为ZZ,且当控制家蚕幼虫的皮肤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根据子代雌雄后代的不同表现型判断亲本基因型应该选用显性的雌性个体和隐性的雄性个体进行杂交.
(2)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见雄蚕家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家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至W染色体上后,使W染色体上增加了一片段,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这样可通过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从而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
(3)亲本IiYy×iiyy产生子代基因型为IiYy、Iiyy、iiYy、Iiyy,由于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所以只有基因型为iiYy的蚕茧为黄色,即蚕茧白色:黄色=3:1.
答案:I:②第二步:等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12C-脱氧核糖核苷酸
第三步:等量的突变细胞系
③细胞核 细胞质
④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II:(1)正常皮肤的雌蚕(ZAW) 油性皮肤的雄蚕(ZaZa)
(2)W染色体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易位)
(3)黄茧和白茧 1:3
解析
解:I: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根据后面的实验原理及步骤,可知该实验最终要根据细胞中的放射部位而验证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故乙中应加等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12C脱氧核苷酸,并且甲、乙应均放到适宜的相同环境中培养,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甲中放射性应在细胞核,而乙中放射性应在细胞质.因此证明了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II::(1)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由于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雄蚕为ZZ,且当控制家蚕幼虫的皮肤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根据子代雌雄后代的不同表现型判断亲本基因型应该选用显性的雌性个体和隐性的雄性个体进行杂交.
(2)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见雄蚕家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家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至W染色体上后,使W染色体上增加了一片段,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这样可通过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从而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
(3)亲本IiYy×iiyy产生子代基因型为IiYy、Iiyy、iiYy、Iiyy,由于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所以只有基因型为iiYy的蚕茧为黄色,即蚕茧白色:黄色=3:1.
答案:I:②第二步:等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12C-脱氧核糖核苷酸
第三步:等量的突变细胞系
③细胞核 细胞质
④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II:(1)正常皮肤的雌蚕(ZAW) 油性皮肤的雄蚕(ZaZa)
(2)W染色体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易位)
(3)黄茧和白茧 1:3
下列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酶,B是______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进行的时间为______.
(4)乙图中,7是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连接成碱基对.
(5)若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
(2)分析题图甲可知,A是DNA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
(3)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进行的时间为有丝分裂间期.
(4)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排列在外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对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5N,因此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故答案为:
(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聚合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有丝分裂间期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氢键
(5)
解析
解:(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
(2)分析题图甲可知,A是DNA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
(3)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进行的时间为有丝分裂间期.
(4)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排列在外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对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5N,因此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故答案为:
(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聚合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有丝分裂间期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氢键
(5)
动物细胞的线粒体通常为环状双链DNA分子,一条链因为密度较高称之为重链(简称H链),另一条链因为密度较低称之为轻链(简称L链).H链上有两个复制起始区,一个用于H链合成(简称OH),一个用于L链合成(简称OL).线粒体双环状DNA复制的主要过程是:首先是OH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新H链一边复制,一边取代原来老的H链,被取代的老的H链以环的形式被游离出来,由于象字母D,所以称为D-环复制.当H链合成约时,OL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待全部复制完成后,新的H链和老的L链、新的L链和老的H链各自组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
(1)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未复制前含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催化合成新H链和L链的酶是______.
(2)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3)若此DNA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NA分子,则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______个引物.
(4)D-环复制过程中,当H链完成复制的时候,L链复制完成了约______.
(5)若在体外进行DNA分子扩增,则引物的化学本质是______片段.一个标准的PCR反应系统包括:DNA模板、一对引物、4种dNTP(DNA复制的原料)、合适的Mg2+和一定体积的缓冲液,除此外,还需要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线粒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所以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未复制前含0个游离的磷酸基,由于新H链和L链合成是连续的,所以催化合成DNA子链合成的酶是DNA聚合酶.
(2)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所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 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
(3)DNA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NA分子,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最终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6个引物.
(4)H链合成约时,OL启动合成新的L链,所以D-环复制过程中,当H链完成复制的时候,L链复制完成了约
.
(5)若在体外进行DNA分子扩增,则引物的化学本质是一段已知的DNA片段.一个标准的PCR反应系统包括:DNA模板、一对引物、4种dNTP(DNA复制的原料)、合适的Mg2+和一定体积的缓冲液,除此外,还需要耐热的DNA聚合酶(如Taq 酶).
故答案为:
(1)0 DNA聚合酶
(2)核糖核苷酸 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
(3)6
(4)
(5)DNA 耐热的DNA聚合酶(如Taq 酶)
解析
解:(1)由图可知,线粒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所以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未复制前含0个游离的磷酸基,由于新H链和L链合成是连续的,所以催化合成DNA子链合成的酶是DNA聚合酶.
(2)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所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 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
(3)DNA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NA分子,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最终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6个引物.
(4)H链合成约时,OL启动合成新的L链,所以D-环复制过程中,当H链完成复制的时候,L链复制完成了约
.
(5)若在体外进行DNA分子扩增,则引物的化学本质是一段已知的DNA片段.一个标准的PCR反应系统包括:DNA模板、一对引物、4种dNTP(DNA复制的原料)、合适的Mg2+和一定体积的缓冲液,除此外,还需要耐热的DNA聚合酶(如Taq 酶).
故答案为:
(1)0 DNA聚合酶
(2)核糖核苷酸 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
(3)6
(4)
(5)DNA 耐热的DNA聚合酶(如Taq 酶)
如图是DNA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DNA复制的时期是______.
(2)DNA复制的结构基础是______和______.
(3)实验室内模拟DNA复制所需的一组条件是______
①DNA模板 ②解旋酶、连接酶和聚合酶
③ATP和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图中长方形A表示______,图中的箭头B表示______,断点C通过______作用,相互连接起来.
(5)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_.
(6)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分子子链是______
A.是DNA母链的片段 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取代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正确答案
解:(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包括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
(2)DNA分子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地进行.
(3)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是DNA两条链为模板,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TP为DNA分子复制提供能量,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反应应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故选:C.
(4)图中长方形A表示DNA聚合酶,图中的箭头B表示DNA延伸方向,断点C通过DNA连接酶作用,相互连接起来.
(5)分析题意可知,被标记的是模板,原料没有被标记,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该标记DNA分子复制3次以后,形成的8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被标记,占DNA分子总数的,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
=
.
(6)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分子子链是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
(2)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C
(4)DNA聚合酶 DNA延伸方向 DNA连接酶
(5)
(6)B
解析
解:(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包括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
(2)DNA分子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地进行.
(3)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是DNA两条链为模板,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TP为DNA分子复制提供能量,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反应应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故选:C.
(4)图中长方形A表示DNA聚合酶,图中的箭头B表示DNA延伸方向,断点C通过DNA连接酶作用,相互连接起来.
(5)分析题意可知,被标记的是模板,原料没有被标记,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该标记DNA分子复制3次以后,形成的8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被标记,占DNA分子总数的,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
=
.
(6)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分子子链是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
(2)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C
(4)DNA聚合酶 DNA延伸方向 DNA连接酶
(5)
(6)B
甲、乙示意图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丙图表示遗传信息流的中心法则图解,请析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过程进行的时期是细胞______,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进行的场所主要在______.
(2)因DNA分子具有独特的______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保障,甲过程一般能准确进行,但也可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差错,导致______,产生新基因.
(3)乙图过程中所需的原料是______.
(4)真核生物体内能进行丙图中的______过程(填图中序号).发生d、e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5)d过程需要______酶.c过程在______中进行,生成多肽过程中单体的结合方式叫______,参与的tRNA最多有______种.
正确答案
解:(1)甲过程为DNA复制,进行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该过程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进行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
(2)由于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保障,甲过程一般能准确进行,但也可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差错,导致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3)乙图过程为转录,产物是RNA,所以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4)真核生物体内能进行丙图中的aDNA复制过程,b转录过程,c翻译过程.发生d、e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5)d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催化.c过程为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进行,生成多肽过程中单体的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由于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另有3种是终止密码,所以参与的tRNA最多有61种.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细胞核
(2)双螺旋 基因突变
(3)核糖核苷酸
(4)a、b、c RNA;
(5)逆转录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脱水缩合 61
解析
解:(1)甲过程为DNA复制,进行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该过程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进行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
(2)由于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保障,甲过程一般能准确进行,但也可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差错,导致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3)乙图过程为转录,产物是RNA,所以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4)真核生物体内能进行丙图中的aDNA复制过程,b转录过程,c翻译过程.发生d、e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5)d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催化.c过程为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进行,生成多肽过程中单体的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由于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另有3种是终止密码,所以参与的tRNA最多有61种.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细胞核
(2)双螺旋 基因突变
(3)核糖核苷酸
(4)a、b、c RNA;
(5)逆转录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脱水缩合 6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