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 共850题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A正确;
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B正确;
C、“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C错误;
D、生态农业是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D错误.
故选:AB.
2013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出到2015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如图是某地区为实现该目标构建的农业体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______ 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______,减少了环境污染.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kJ,其中最多有______kJ流入蚯蚓体内.
(3)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现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好采用______法.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蘑菇和蚯蚓;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kJ,牛粪中的能量不是牛同化的能量,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最多有0kJ流入蚯蚓体内.
(3)当A动物捕食B动物时,若A动物数量增加,则B动物数量将减少;当A动物和B动物以同一种生物为食,若A动物数量增加,则B动物数量将减少.因此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或捕食.现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好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提高.
故答案为:
(1)(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 能量利用率
(2)蘑菇和蚯蚓 0
(3)竞争或捕食 取样器取样
(4)提高 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
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图所示“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
(1)人工构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______,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______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______利用.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②果园中的瓢虫和蚜虫、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小花蝽和瓢虫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提高了______的种群密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人工构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矿质元素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①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②果园中的瓢虫以蚜虫为食,故两者是捕食关系.姬小蜂寄生在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故两者是寄生关系.小花蝽和瓢虫都捕食蚜虫等害虫,故小花蝽和瓢虫的关系是竞争.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提高了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 生产者 矿质元素 多级
(2)样方法 捕食 寄生 竞争
(3)害虫天敌
如图1所示我国农村采用的一种沼气池的剖面示意图.使用时由进料口放进农作物的废弃物如秸秆、杂草、树叶等以及人、畜的粪便,然后加满水到一定位置以留下贮气空间.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之后,便有沼气产生.
(1)在沼气发酵过程中,进行着非常复杂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其呼吸类型主要有好氧型和厌氧型两种.若此发酵池加满料之后不再续加原料,试参考图氧气含量变化曲线,在图2中画出沼气池中两种类型微生物的数量消长规律.______
(2)微生物群体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请你简单阐述微生物生长由对数期向稳定期转变的原因.______
(3)农药的广泛使用一方面保障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一般来说,施用农药的80%会残留在作物秸秆和土壤中.人们发现,农药残留物在沼气发酵过程中会被部分降解.若能从发酵液中分离出可以降解农药残留物的微生物,将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请你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从发酵液中分离出可降解农药残留物微生物的方案(只要求写出思路及工作程序,不要求具体的操作步骤及过程).______
已经具备的条件:①当地大量使用的农药;②从发酵池中采集到的微生物混合样品;③配制好并经灭菌处理的液体培养基,并等量分装成若干瓶;④培养瓶、恒温箱等各种必需的实验器具.
(4)发酵材料中含有的动、植物蛋白质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其分解过程可用下面的简图表示:
A、B、C、D、E分别表示不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其中的自养型生物有______,异养型生物有______.
(5)农作物秸秆直接用于生产沼气还是有些“奢侈”,其中的物质(主要指蛋白质、糖等有机物)和能量还可以转变成具有很高经济效益的产品.请你设计一个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作物秸秆中物质和能量的方案(最好使用概念图表达),以便在获得生态效益的同时,尽量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______
提示:方案应体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并使产品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答案合理即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甲为好氧型微生物,开始时发酵池中氧气含量较多,甲大量繁殖,数目不断增多;随着发酵池中氧气的消耗,氧气含量不断减少,甲数量不断减少.乙为厌氧型微生物,开始时发酵池中氧气含量较多,乙的繁殖受到抑制;随着发酵池中氧气的消耗,氧气含量不断减少,乙大量繁殖,数量不断增多;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微生物增殖的速率下降,死亡的数目增加,新增和死亡的数量趋于平衡,乙的数量保持稳定;最后由于环境越来越恶劣,越来越不利于生存,死亡率不断增加,出生率不断降低,乙的数量不断减少.
(2)微生物生长由对数期向稳定期转变的原因: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微生物增殖的速率下降,死亡的数目增加,新增和死亡的数量趋于平衡.
(3)从发酵液中分离出可以降解农药残留物的微生物,具体步骤如下:①向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当地大量使用的农药;②将从发酵池中采集到的微生物混合样品接种到加入了农药的若干份液体培养基中;③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中培养;④测量各培养瓶内农药的含量;⑤农药含量最低的培养瓶内的微生物既为具有较强的降解农药残留物功能的种类.
(4)A、B、C、D、E分别表示不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自养型生物是指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其中的自养型生物有D、E;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故其中异养型生物有A、B、C.
(5)为了在获得生态效益的同时,尽量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作物秸秆中物质和能量,现设计如下方案:
故答案为:
(1)
(2)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微生物增殖的速率下降,死亡的数目增加,新增和死亡的数量趋于平衡
(3)①向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当地大量使用的农药;②将从发酵池中采集到的微生物混合样品接种到加入了农药的若干份液体培养基中;③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中培养;④测量各培养瓶内农药的含量;⑤农药含量最低的培养瓶内的微生物既为具有较强的降解农药残留物功能的种类(注:①答案第一点必须强调等量;②不要求答出可降解农药残留的微生物的纯化和扩大培养.③此答案不是惟一答案)
(4)D、E A、B、C
(5)
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现代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下面是“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五环产业并举和互补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1)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一改传统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其主要实行______原则.
(2)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来分析,建立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3)沼气发酵过程中所产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和CO2.
(4)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农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一改传统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其主要实行循环经济原则.
(2)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来分析,建立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使生产者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沼气发酵过程中所产气体的主要成分为CH4(甲烷)和CO2.
(4)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5)该生态农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综合效益.
故答案为:
(1)循环经济
(2)使生产者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CH4(甲烷)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答对其中三个即得分)
(5)减少了环境污染 提高了综合效益
对过度开发的海边滩涂进行湿地人工恢复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湿地人工恢复的研究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人工恢复湿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恢复后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
D、调查湿地上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取样,D正确.
故选:B.
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题干中“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害虫”得出,该生态系统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A正确;
B、该生态工程促进了物质的良性循环,能量流动不均有循环性,B错误;
C、成本核算包括在开展该生态系统时所有的投入,因此投入的人工费用也应统计在内,C正确;
D、水中氧含量较高时,可促进根的细胞呼吸,有利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从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如图表示南方某水乡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写出两种).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
(3)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促进了物质的______,实现了能量的______.与此同时也减少了______的使用,进而达到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农业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基本原理.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蚕、畜、禽.
(3)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环境.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2)蚕、畜、禽
(3)循环利用 多级利用 化肥、农药
“粮桑渔塘”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故A正确;
B、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故B错误;
C、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并且水资源不足,不适宜这种生态工程模式,故C正确;
D、这种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故D正确.
故选:B.
某县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坚持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②③④的做法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
B、根据物种多样性原理,应在植树造林时种植多种树木,而在园中往往根据实际需要种植某种树木,B错误;
C、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用于畜牧养殖的草场要保持合理的放牧量,C错误;
D、该县在坚持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体现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故选:BC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