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研人员以常规稻作(不放养鸭、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碳的输入与输出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一条含有三个营养级的捕食链______

(2)请列举上表中“人为输入”碳的两个实例______.“总输入”碳中,除了“人为输入”外,其他输入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3)下面是“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水稻种群碳输入和输出模型.除了图示输出碳的途径外,输出碳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__

(4)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一条含有三个营养级的捕食链,生产者稻(杂草)是第一营养级,害虫是初级消费者,鸭是次级消费者,写出相应的捕食链:稻(杂草)→害虫→鸭.

(2)“人为输入”碳的实例有:肥料(化肥或有机肥)、鸭苗、秧苗、鸭饲料等.能量流动的输入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

(3)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有四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4)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水稻产量、获得更多农副产品(鸭);减少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稻(杂草)→害虫→鸭

(2)肥料(化肥或有机肥)、鸭苗、秧苗、鸭饲料等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

(3)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4)增加水稻产量、获得更多农副产品(鸭);减少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

B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

C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塘泥施入农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A、该农业生态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A正确;

B、农作物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分,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B正确;

C、猪粪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是光能,C错误;

D、塘泥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

B、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

D、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系统总能量利用率提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主要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______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图所示:

①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______

(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学知识,分析该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

解析

解:(1)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整体性等原理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①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见答案.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3)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一般不会超过5级.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所以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长越多越好.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整体性(答其中2个即可) 

(2)①如图所示:

②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3)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

B某农场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

C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D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A错误;

B、该农场鼠的种群数量的下降,但鼠并没有消亡,因此该农场物种多样性并没有下降,B错误;

C、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这是不同垂直带的温度等因素不同导致的,C错误;

D、生物种类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创建出如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请回答.

(1)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福寿螺与线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

(3)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

(4)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 之一,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有5条食物链,福寿螺与线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4)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5           捕食和竞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直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

B、能量不能循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B正确;

C、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

D、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下图为某一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题干中提到“生态系统退化”,其退化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遵循了______等原理.(写出两点)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_

(4)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关键要做到______

(5)如图所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______

(6)若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原理,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______

(7)该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该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可能是人类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等原因使植被的破坏与减少、环境污染、土壤贫瘠化、土地荒漠化等

(2)该生态系统中基本模式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使得物质得到了充分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3)沼气池中的生物是分解者,分解者是经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有细菌、大型真菌、蚯蚓等.细菌室原核生物,大型真菌、蚯蚓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对于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时要随机取样.

(5)将蘑菇房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蘑菇石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蔬菜提供二氧化碳,可提高蔬菜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强.

(7)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或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故答案为:

(1)植被的破坏与减少、环境污染、土壤贫瘠化、土地荒漠化等(答其中两个或答其他两个合理答案亦可)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3)核糖体    

(4)样方法     随机取样

(5)蘑菇呼吸作用产生CO2可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光合作用增强    

(6)生物种类

(7)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或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1是我国北方某地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害虫和猪的关系是______.若人的食物有水稻、鸭和猪肉,要使该农场供养更多的人,应如何调整营养关系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鸭种群的情况:

(3)图3是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单位为l03kJ/(m2•a)],请据图分析:

①在这场地震中受影响最大的生物是______

②肉食动物需要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在食物链:水稻杂草→鸭中,鸭属于第二营养级,在水稻→害虫→鸭食物链中,鸭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害虫和猪共同竞争水稻杂草.由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若人的食物有水稻、鸭和猪肉,要使该农场供养更多的人,应减少人从鸭和猪的摄食比例,增加从水稻的摄食比例.

(2)鸭摄取的能量分粪便和同化的能量两部分,其中鸭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但是遗体残骸也会被微生物分解.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补偿输入到植食动物的能量是2×103 kJ/(m2•a),肉食动物是[(2.1+5.1+0.05+0.25)-(14+2-9-4-0.5)]×103=5×103 kJ/(m2•a),顶位肉食动物是12×103 kJ/(m2•a).故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影响最大.第二营养级的固定能量是(14+2)×103 kJ/(m2•a),传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14+2)×103-(14+2-9-4-0.5)×103=2.5×103 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2.5×103÷[(14+2)×103]×100%=15.6%.

故答案为:

(1)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竞争    减少人从鸭和猪的摄食比例,增加从水稻的摄食比例

(2)

(3)①顶级肉食动物                       ②5×103 15.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的现象.

(2)如图表示是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______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______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_____,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在模式1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结构上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由曲线可知,该生物体的生长呈S型曲线;最佳捕捞时间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由图可知,投放鱼苗8月后平均尾重达到最大,不再增加,说明这时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是最佳捕捞时间.

(3)模式2中,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答案为:

(1)环境容纳量  分层

(2)S  8

(3)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只能利用光能  分解者

(4)物质循环再生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