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写两种).

(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中的能量.从而实现了物质的______

(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______

(4)农作物青贮的主要操作是: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______

(5)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耗能不要求画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物中的能量.从而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作用;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4)农作物青贮的主要操作是: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通过微生物发酵,初步分解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有利于禽畜的消化吸收.

(5)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具体如下: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2)粪便等废物                 循环利用

(3)分解作用           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4)通过微生物发酵,初步分解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有利于禽畜的消化吸收

(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l: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的现象.

(2)下图表示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______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分析,鱼生长速度最快的是在______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_____,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在模式1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结构上具有垂直的分层现象,这有利于它们利用不同层次的栖息地和食物.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S型曲线,鱼生长速度最快是在1/2平均尾重(即1/2K值)时,即4-6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答案为:

(1)环境容纳量(K值) 分层

(2)S   4-6(或5)

(3)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分解者

(4)物质循环再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地农村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哪些基本原理?(至少写出两个).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等特点.

(2)该生态工程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

(3)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_____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_____

(4)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2)该生态工程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农作物(生产者).

(3)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

(4)蘑菇属于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任答两项)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农作物(生产者)

(3)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太阳能

(4)分解者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表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_____.蚕沙(蚕的粪便)可喂鱼,蛹可制成食品,两者所含能量分别属于____________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必须经过______作用后,才可作为肥料用于培育桑树.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与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桑树

分解者的分解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较强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解析

解:(1)据图示分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蚕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的能量,而蚕的上一个营养级是桑树;蛹属于蚕同化的能量.

(2)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残骸分解,即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使用.

(3)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符合生态学原理,基本模式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态系统物种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桑树   蚕

(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较强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

(2)菌床和排泄物的杂屑最终回田,如果农作物秸秆不经此过程直接还田,两过程比较,土壤获得的有机物较多的是______(填前者或后者),土壤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需经过______的分解产生______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从图中分析,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2)菌床和排泄物的杂屑最终回田,如果农作物秸秆不经此过程直接还田,两过程比较,土壤获得的有机物较多的是后者,土壤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需经过好氧细菌(微生物)的分解产生CO2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从图中分析,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食用菌和蚯蚓.

故答案为:

(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2)后者                   好氧细菌(微生物)                 CO2

(3)食用菌和蚯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中物质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人

B该生态农业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等原理

C沼气池的建立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D该生态农业模式降低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即蔬菜,A错误;

B、该生态农业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B正确;

C、沼气池的建立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C正确;

D、该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降低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与石油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基本原理

B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石油农业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环境污染

D石油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问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基本原理,A正确;

B、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

C、石油农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C正确;

D、石油农业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巨大作用,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人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图是2006年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至少举两个方面)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______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至少举两个方面):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造成了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不利的影响.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秸秆被重复利用,沼渣和沼液作肥料)、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数量增多:家畜、食用菌等)、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就需要更多的奶牛的食物,所以村民需要调整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生态建设的典型事例.

故答案为:

(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山区建立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在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肥田.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鸭、害虫和杂草构成了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该农业生态系系统中水稻长势整齐,空间上无垂直结构

C在杂草和水稻中,只有水稻才是生产者

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和杂草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物群落除了水稻、红萍和鸭子和有害昆虫以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A错误;

B、该农业生态系系统中水稻长势整齐,空间上有垂直结构,B错误;

C、杂草和水稻等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都属于生产者,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和杂草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和农作物都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B食用真菌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C通过对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试图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之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人和农作物都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A正确;

B、分解者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食用真菌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B正确;

C、通过对分解者的有效利用,不能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该生态系统试图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之一,D正确.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