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 共850题
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属于生态工程,A错误;
B、防止环境污染,实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属于生态工程,B错误;
C、生态工程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单纯追求粮食产量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项目,C正确;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属于生态工程建设,D错误.
故选:C.
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燃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工程设计将猪圈养在温室内的目的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为猪提供______;温室给猪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______环境.
(2)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都可以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______.沼气池中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3)该生态工程设计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扩散进入猪圈,为猪提供氧气.此外,温室还能给猪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2)该生态系统中的人畜粪便、秸秆、厨余垃圾都可以作为原料进行沼气发酵.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作为饲料.沼气池中的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设计的优点有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产生、物质(废物)再利用、提高物质利用效率、物质循环利用等(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氧气 温度
(2)人畜粪便、秸秆、厨余垃圾 作为肥(饲)料 分解者
(3)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产生、物质(废物)再利用、提高物质利用效率、物质循环利用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每一级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增加,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故选:C.
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下列研究方案不能实现其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建立沼气池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故A正确;
B、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潜能,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供移植的组织器官,故B正确;
C、试管苗是利用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能够保持全部的母本性状;而试管牛属于有性生殖,它的遗传物质一般来自于母方,一般来自于父方;克隆羊是利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遗传物质大多数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细胞,细胞质基因来自卵细胞,故C错误;
D、动物组织块之间的蛋白质,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细胞悬浮液,故D正确.
故选:C.
近年来苏北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右图是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和______.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
(3)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______.
(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中通入空气,让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3)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含N、P的无机盐等.
(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向水体中通入空气
(3)含N、P的无机盐等
(4)多样性增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总能量.故A正确.
B、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故B正确.C、浮床遮住太阳光照,浮游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不能生长发育,可以防止水华发生.故C正确.
D、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螃蟹、蔬菜、黄瓜不能构成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故D错误.
故选A、B、C
图是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
C、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流动效率,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D正确.
故选:C.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原理.
(2)该生态系统若要生产3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_____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若要生产3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的总质量=3÷20%=15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2)15
(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下图所示“果-草-牧一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
(1)人工构建的“果一草-牧-菌一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______,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______.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______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昆虫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②果园中的______有捕食关系,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的关系是______.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形成了有利于______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______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分解者是能将动物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一类生物,从图解中可以看,分解者应包括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果树和牧草是生产者,可以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可以从菌土中获取无机物(无机盐、矿质元素);此生态系统属于生态农业模式,其意义是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①对于植物及活动力能力较弱的小动物往往采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②蚜虫是害虫,食蚜盲蝽是害虫的天敌,所以二者是捕食关系,另外蚜虫和植物也属于捕食关系;而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有姬小蜂的卵,故二者是寄生关系.
(3)根据图解生态果园和对照果园中害虫天敌及害虫的对比情况可以发现,生态果园的建立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生存,从而抑制害虫的生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能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
故答案为:(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 生产者 无机盐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样方法 食蚜盲蝽和蚜虫、蚜虫和植物 寄生
(3)害虫天敌 减少污染
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入进行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这种肥料用物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地热、______和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__.
正确答案
二氧化碳
氧气
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解析
解:(1)牛棚内的牛和微生物经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扩散进入牛棚.
(2)秸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入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将能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蔬菜吸收.
(3)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中,因生物细胞呼吸产热使牛棚内温度较高,牛维持体温消耗能量少,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较多,生长速率显著提高.
(4)牛棚保温所需热量来自环境中的太阳能和地热,还可来自生物的细胞呼吸.
(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冬季生态型养殖模式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氧气
(2)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4)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