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的进化
- 共254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1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表所示,则这1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地附近有一周期性泛滥的河流,下表为洪水泛滥期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受猛禽捕食而造成的不同死亡率
啮齿类动物种类 普通田鼠 根田鼠 欧䶄 黑线姬鼠
泛滥期种群数量(%) 46.5 8.0 41.0 4.5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 63.5 6.7 12.0 16.0
17.表中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表中数据分析,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__________数量最多,__________最有可能灭绝。洪水泛滥期时,啮齿类动物往往集中于未被水淹的“小岛”,在“小岛”上具有良好的隐蔽场所,不易被捕食。啮齿类动物能否到达“小岛”与其是否具有游泳本领和攀援能力有关,表中可能会游泳或攀援能力较强的啮齿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据题意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该地的生态系统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竞争
解析
从“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可知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摄取信息及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题目中“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不能准确摄取题目信息而错答成捕食关系,因为题目中也有相关信息。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普通田鼠 黑线姬鼠 根田鼠 欧䶄
解析
由表中泛滥期种群数量和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分析,普通田鼠泛滥期种群数量和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都高,说明是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数量最多的;黑线姬鼠平共处五项原则泛滥期种群数量少又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最有可能灭绝;根田鼠 和 欧䶄泛滥期种群数量高但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低,说明可能会游泳或攀援能力较强。
考查方向
考查学生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对照每种动物泛滥期种群数量和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作出正确推理。
易错点
易因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逻辑不对而错误作答。
教师点评
难度较大。
正确答案
气候和天敌(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解析
据题意分析,洪水泛滥期与气候有关,猛禽属于天敌,所以影响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有气候和天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目洪水泛滥及受猛禽捕食作出全面分析。
易错点
易因对题目信息摄取不全面只做出一方面的判断或不能准确表述环境因素。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从题目“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可知属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只答成“稳定性。”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④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群体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校共有学生人数1600人,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31.为减少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对荔枝的危害,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并研究了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的数量。请回答:
(1)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
(2)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中荔枝蝽的数量减少而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 更高。
(3)如果利用农药灭虫,尽管逐年增加使用农药的浓度,但并没有将害虫灭尽,原因之一是通过生存斗争,害虫的抗药性 ,这是长期 的结果。
正确答案
(1) 光能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 荔枝 山绿豆 杂草 抵抗力稳定性
(3) 增强 自然选择
解析
(1)山绿豆耐阴性而荔枝喜阳,搭配种植可以实现对光能的利用率,定期清除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在复合园中的植物荔枝、山绿豆和杂草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知识点
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一般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但在射线辐射下,突变率大大提高,甚至可使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某育种机构用射线辐射处理一批纯合的白色小花瓣花的种子,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植株分别开白色小花瓣花、红色小花瓣花和白色大花瓣花。已知花色由一对等值基因A、a控制,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的DNA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3.上述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花色、花瓣的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性。
14.育种员甲选取一株诱变产生的开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的105株子代均开红花,甲由此判断控制红花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甲的结论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花色的遗传为完全显性,从105株子代中任取一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经研究发现,红花为隐性性状。育种员乙选取一植株数株开白色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大花瓣花:白色小花瓣花 : 无花瓣花 = 2 : 1 : 1,则乙选取的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从白色大花瓣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取出部分植株,随机交配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则Fn - 1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 随机
解析
利用射线处理是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性状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从性状看有多种,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随机性。
考查方向
考查有关育种知识和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题思路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
易错点
注意先有不定向变异,才能进行选择符合要求的品种。
教师点评
掌握基因突变中人工诱变的方法及基因突变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不正确 若诱变获得的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也均开红花(意思正确即可) 均开红花或均开白花
解析
育种员甲选取一株诱变产生的开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的105株子代均开红花,甲由此判断控制红花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若诱变获得的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也均开红花,因此甲的结论不正确.105株子代均开红花,若花色的遗传为完全显性,则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也均为AA或aa,因此从105株子代中任取一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均开红花或均开白花。
考查方向
考查自交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杂合子自交通常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而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易错点
注意纯合子有两类,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教师点评
考查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通常杂合子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对于基因型判定通常用测交,植物中通常用自交。
正确答案
AABb 1/3或2/3
解析
育种员乙选取一植株数株开白色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大花瓣花:白色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即子代均开白花,由于红花为隐性性状,则该植物关于花色的基因型为AA;后代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这是“3:1”的变式,说明该植物的基因型为Bb.因此,乙选取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大花瓣的基因型为Bb,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BB,无花瓣的基因型为b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4:4:1,即Bb和BB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B的基因频率4/9×1/2+4/9=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bb,无花瓣的基因型为B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4:4:1,即Bb和bb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B的基因频率4/9×1/2+1/9=1/3.由此可知,Fn中B的基因频率为或.由于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因此Fn﹣1中B的基因频率也为1/3或2/3。
考查方向
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花瓣大小有不完全显性。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即可解决。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无花瓣与小花瓣的基因型是纯合子,无法确定是显性还是隐性,所以有两种可能。
易错点
在显性相对性中,注意纯合子表现型。
教师点评
注意自由组合定律应用。根据相关信息合理推导。
31. 下面是对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 ;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黄色鼠的基因型有 种;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
(3)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褐色为显性,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 。
正确答案
(1)YyDd 2/3
(2)3 2:9:3
(3)褐色雄性×黑色雌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列对甲、乙、丙、丁四种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