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4.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一般都是有利的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

C杂交育种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无籽西瓜和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相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也认同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生物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不断选择来完成的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意味着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就形成新物种

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下列不会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是()

A种间竞争

B基因重组

C外来物种入侵

D不可遗传的变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下列有关方向性的描述,合理的是()

A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时,水分子的扩散是单向的

B动物细胞合成分泌蛋白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

C高等动物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生物进化时,变异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进化过程中,隔离的实质是种群间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没有离子的进出

DT细胞受损可能导致各种免疫功能的丧失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③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④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⑤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⑥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类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B人类基因组计划只需测定人的1个染色体组的基因序列

C人类的基因组文库只包含一个城市中全部人的全部基因

D人类的基因库仅含有男性的全部基因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0.图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请据图分析。

(1)图中b过程所需的原料是(       ),b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物质是(       )。豌豆种子细胞不能依靠渗透吸水的原因是缺少(       )(细胞器)。

(2)当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而使        增多。其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       )。

(3)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F1,F1 自交得到 F2,F2的圆粒豌豆中R基因的频率为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新环境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行了定向选择,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新物种迁入后可能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6 分

32.右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

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功能。

正确答案

(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物的进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