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的进化
- 共254题
2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列叙述与右图曲线相符合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紫罗兰的重瓣花与单瓣花是由常染色体上基因D、d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重瓣紫罗兰不育。现用单瓣紫罗兰自交,F1中单瓣和重瓣紫罗兰各占50%。对F1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紫罗兰全部为重瓣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下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
请回答:
(1)图中①在细胞核中完成的过程称为( ),②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基因E的编码区中有一段编码序列,可编码M受体蛋白(一条由317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若第296位的碱基C被T取代,则基因E突变成基因E+,导致M受体蛋白中第( )位氨基酸发生改变,此时酪氨酸酶含量增高,真黑素增多;若基因E的编码区第310位缺失一个碱基G,则基因E突变成隐性基因e,导致____含量降低,褐黑素增多。
(3)在牛的某一个自然种群中,测得基因型及表现型个体数如下表:
①该种群中E的基因频率是( )。
②在该种群中,发现一对褐色公牛和褐色母牛交配产下一头栗色小牛,经DNA测定它的基因E没有发生突变,研究者检测出该牛体内A物质含量较高,还发现A物质也能与该M受体蛋白结合。该牛毛色为栗色的原因是:____,导致酪氨酸酶含量减少,进而褐黑素含量增加,体色为栗色。
③让该种群中,多头黑色母牛与浅褐色公牛交配,得到子一代。请写出遗传图解。(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地雀喙的形状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深度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深度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科学家格兰特自1975年开始,对达夫涅岛上某种地雀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观察、测量,绘制了图示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格兰特对该岛上地雀种群数量的统计采用的方法是( )。
(2)从1976年6月至1978年初期,该岛上一直未下雨。干旱导致该钪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 )个,导致下降的关键因是 ( ).从种群特征看,该地雀在干旱时期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若今后的气候干旱经常发生,则地雀喙的深度最可能会( ).若要判断喙的特征是否可遗传,采用的方法是做( )实验,加以验证。
(4)由于厄尔尼诺现象,1982年以后,雨量超常的多,此时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少了2.5%,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校生物小组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呼吸作用可以放出CO2。设计方案还未完成,请你帮助补充完整。
所供的实验材料、用具:锡箔纸,试管若干支,橡皮塞若干个,水浴槽一个,量筒一只,新鲜金鱼藻小枝若干,清水,指示剂溶液(中性时呈绿色,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蓝色)。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步骤:
(1)取四支形状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D。
(2)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倒入上述四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中性指示剂溶液(呈绿色)。
(3)分别在A、B试管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新鲜金鱼藻小枝,C、D试管不加,四支试管均塞上橡皮塞。
(4)将B、C试管______,然后将四支试管均放在水浴槽中,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照光。
(5)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1)A试管溶液呈蓝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试管溶液呈黄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试管呈绿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地雀喙的形状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深度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深度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科学家格兰特自1975年开始,对达夫涅岛上某种地雀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观察、测量,绘制了图示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格兰特对该岛上地雀种群数量的统计采用的方法是 。
(2)从1976年6月至1978年初期,该岛上一直未下雨。干旱导致该钪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 个,导致下降的关键因是 .从种群特征看,该地雀在干旱时期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若今后的气候干旱经常发生,则地雀喙的深度最可能会 .若要判断喙的特征是否可遗传,采用的方法是做 实验,加以验证。
(4)由于厄尔尼诺现象,1982年以后,雨量超常的多,此时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少了2.5%,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校生物小组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呼吸作用可以放出CO2。设计方案还未完成,请你帮助补充完整。
所供的实验材料、用具:锡箔纸,试管若干支,橡皮塞若干个,水浴槽一个,量筒一只,新鲜金鱼藻小枝若干,清水,指示剂溶液(中性时呈绿色,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蓝色)。
正确答案
4.下列关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糖类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 ②DNA、RNA、蛋白质、核苷酸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③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④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⑤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⑦激素被特异性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因此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⑧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次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不是主要是,①错; DNA、RNA、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但核苷酸细胞生物都相同,不能 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②错;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③错;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但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的场所在核糖体和高尔基体,④错; 反射活动中,兴奋由感受器端传向效应器端,单向的⑤错; 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病原体细菌是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是细菌⑥正确; 激素的运输无特异性,⑦错,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⑧正确。只有两个说法正确,故选择B。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的分子、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胞的分子、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物进化等知识,逐一分析每个说法。
易错点
易因任一说法分析失误而误选。
教师点评
考查知识点多,难度较高。
知识点
27.人类根据肤色不同分成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等。人类肤色的深浅与皮肤血管内红细胞中的血色素颜色,以及皮肤细胞内黑色素的含量等有关。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和F、f)所控制,基因E和F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区域不同肤色的人通婚,能生出健康的混血儿,说明不同肤色的人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
(2)基因E和基因F的区别,从分子水平上看,取决于基因中( )不同。基因E或基因F也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在酵母菌、西红柿等生物体内成功表达,这说明不同的生物共用_____________。
(3)如果夫妇基因型均为EeFf,从理论上推算,所生子女皮肤的颜色深浅有_________种类型,其比例为________。
(4)人类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若自然人群中白化病基因(a)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红绿色盲基因(b)携带者的频率约为7%。那么,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色盲患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即可),该患儿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