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的进化
- 共254题
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急用频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一、在全球热带地区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由蚊虫传播的疟疾,其中有100万以上的儿童。因此从1960年起WHO发起灭绝传播疟疾的蚊虫运动。在蚊虫滋生地喷洒杀虫剂DDT,早期的结果前途光明,相当少的毒药就能杀死99%的蚊虫。但这种势头不久就减弱了,灭绝计划也终止了。
(1)图1示意连续使用DDT后抗药性昆虫的比例变化,这一结果表明: 。
(2)是杀虫剂创造了抗药性昆虫吗?试用进化理论评价之: 。
二、现代医学十分关注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图2示意某种细菌内的部分代谢、基因表达过程和某些抗生素的抑制位点。据图回答:
(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但也有一定差别: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没有时空分隔,因为其没有 (亚显微结构)。图2中“TCAC”的物质转变过程名称是 。
(2)若图3表示大肠杆菌能抗利福平,则原因最可能是控制合成图2中“I”所指酶的基因发生了 。这种变化是原已存在的,还是在利福平诱导下产生的?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过程(圆点表示菌落)。
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3)在培养基中加利福平的作用是 , 加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 。
该培养基是 。(多选)
A,固体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通用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4) 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利福平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利福平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利福平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利福平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3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 ,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 。
正确答案
一、
(1)随着使用DDT次数的增加,带有抗药基因的个体比例也增加。
(2)蚊虫种群中存在对DDT具有不同抗性能力的变异类型DDT的选择导致抗性个体生存并将抗药基因遗传给后代;杀虫剂能定向选择各种变异并最后形成抗药新品种。
二、
(1)核膜 三羧酸循环
(2)基因突变
(3)选择具有抗利福平突变的大肠杆菌 鉴别大肠杆菌菌落 AD
(4)假设1 AB两组中所有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没有显著差异
解析
略
知识点
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广东常见的室内昆虫,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其抗药性增强。请回答:
(1)长期使用杀虫剂,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是
。
(2)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科学家检测德国小蠊是否有s抗性基因,先用 技术将其扩增,再用 技术进行检测。
(3)德国小蠊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某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 ,其减数分裂后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下图示该个体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表示部分染色体,含性染色体),则符合该个体分裂过程的选项是 ,请画出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
(4)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则抗性基因频率为 。
正确答案
(1)经自然(杀虫剂)选择作用,(1分)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PCR DNA分子杂交
(3)雄性 11+X和11 b
见右图
(每图1分,细胞质均等分裂,染色体的形态、数目、颜色,染色体序号均正确才得分)
(4)30%(或0.3)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1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正常时能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物质的威胁,此酶异常时表现为缺乏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绝大多数平时没有贫血和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如使用氧化剂药物、食用蚕豆等,可能发生明显的溶血性贫血。
(1)导致男性发病的异常基因不会从父亲遗传给儿子,只会从母亲遗传给儿子。由此推断决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
(2)经检测发现一个女性体内可以同时出现正常和异常两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但每个细胞中只出现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可能的原因是一个细胞中决定此酶的成对基因有 个表达。溶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 的比例,所以女性杂合子的表型多样。
(3)人群中出现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根本原因是 。用某种异常酶基因和正常酶基因经 技术扩增后,再用 标记制成探针与受检者的基因杂交,如受检者基因与两种探针 ,则表明此个体为杂合子。
(4)若调查此溶血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 调查;若调查该病在某地的基因频率可直接由 (男性群体/女性群体/整个人群)中的发病率得出。人体所有细胞只有决定异常酶基因的个体中,男性个体数 (多于/少于/等于)女性。
(5)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子女将各有 (几率)获此致病基因。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X
(2)1 含有正常酶红细胞和异常酶红细胞(或正常红细胞数量和异常红细胞数量)
(3)基因突变 PCR 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 均可杂交
(4)随机抽样 男性群体 多于
(5)50%
知识点
图一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
图一 图二
(1)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学科术语:
A : E : F: D:
(2)图中C是指生物多样性的几个层面,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 。
图二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
(3)若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则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保留下来的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
(4)若某昆虫种群中长翅纯合体490个,长翅杂合体420个,短翅个体90个。则该昆虫种群中短翅基因的频率为 。
正确答案
(1)A种群 E选择 F地理隔离、生殖隔离(隔离) 自然选择
(2)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① ③
(4)0.3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