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化学方程式
- 共127题
聚芳酯(PAR)是分子主链上带有苯环和酯基的特种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等
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下图是利用乙酰丙酸()合成聚芳酯E的路线:
已知:①
②
(R、R’表示烃基)
(1)乙酰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羰基和 (填官能团名称)。
(2)下列关于有机物A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能发生加聚反应
b.能与浓溴水反应
c.能发生消去反应
d.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的结构简式为 。
(5)C的分子式为 ,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③分子中有苯环,无结构
在上述同分异构体中,有一类有机物分子中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写出其中任一
种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羧基
(2)bd
(3)
(4)
(5) C8H6O4 13
知识点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Ⅰ-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Ⅰ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Ⅰ-氧化成Ⅰ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Ⅰ-(aq)+ O3(g)=ⅠO-(aq)+O2(g)△H1
②ⅠO-(aq)+H+(aq) HOⅠ(aq) △H2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反应△H=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
(3) 为探究Fe2+对氧化Ⅰ-反应的影响(反应体如图13),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Ⅰ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14和下表。
① Ⅰ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 图13中的A为____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Ⅰ-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s后,Ⅰ3-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
(4)据图14,计算3-13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l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
(2)
(3)①H+被消耗,其浓度降低;②结合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增大了氢离子浓度,使
向右移动,使
减小;③BD
(4)
解析
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1)根据题给信息,总反应为O3氧化I-生成I2,将所给的三个反应:①+②+③可得 △H=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3)①该反应消耗H+,随反应进行c(H+)浓度降低,pH升高。②见答案(也有认为该转化是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故A为Fe2+,Fe3+氧化
生成I2,使
减小;但是解释不了为什么氢离子浓度减小)。
③c(Fe3+)增加,减小都会使c(I3-)急剧减小。(4)3~18s内,
v(I3-)=。
知识点
合成氨尿素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1)天然气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CO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合成氨生产中,将生成的氨及时从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运用化学平衡的
知识分析这样做的是否有利于氨的合成,说明理由: 。
(3)右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
①若分别用υA(NH3)和υ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υA(NH3) υB(NH3)(填“>”、“<”或“=”)。
②在相同温度、当压强由p1变为p3时,合成氨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250℃、1.0×104 kPa下,H2的转化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1位)。
(4)NH3(g) 与CO2(g) 经过两步反应生成尿素,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NH3(g) 与CO2(g) 反应生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运输氨时,不能使用铜及其合金制造的管道阀门。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
铜在有NH3存在时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u(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2)移走氨气,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右移,有利于氨生成
(3)① <
② 不变
③ 66.7%
(4)2NH3(g) + CO2(g) === CO(NH2)2(s) + H2O(l) △H = -134 kJ/mol
(5)2Cu + 8NH3 + O2 + 2H2O === 2Cu(NH3)42+ + 4OH-
知识点
磷在自然界常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1)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
1mol产物的数据)。
请回答问题:
①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3=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经过250 s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①反应在50~150s 内的平均速率v(PCl3)= 。
②试计算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保留2位有效数字)
(3)NaH2PO4、Na2HPO4和Na3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为获得较纯的Na2HPO4,pH应控制在 ;pH=6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
。
②Na2HPO4溶液呈碱性,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从离子平衡角度分析) 。
正确答案
(1)①PCl5(g)=PCl3(g)+Cl2(g) △H=+93kJ/mol(2分,方程式1分,△H的表示1分,化学式、状态错误0分;+、焓变数值、单位错漏合扣1分;计量数用分数表示与焓变相匹配也给分)
②-399 kJ/mol(2分,单位错漏扣1分)
(2)①1.5×10-4mol/(L·s) 或0.00015 mol/(L·s)(2分,单位错漏扣1分)
② PCl5(g) = PCl3(g)+Cl2(g)
起始浓度(mol/L) =0.50 0 0
转化浓度(mol/L) 0.10 =0.10 0.10
平衡浓度(mol/L) 0.40 0.10 0.10 (1分)
K= =
= 2.5×10-2 mol/L
或0.025mol/L
(3分,其中列式、代入数值各1分;结果1分,结果、单位、有效数字有错误合扣1分,代入数值不带单位不扣分,K值不带单位不扣分)
(3)①9~10.5(2分,介于此区间或区间内的某一点)
c(H2PO4-)>c(HPO42-) (2分)
②Na2HPO4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PO42- H++PO43-(1分),加入CaCl2溶液,Ca2+与PO43-结合生成Ca3(PO4)2沉淀,促使Na2HPO4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增大,溶液显酸性(1分)。(合理即给分)
解析
略
知识点
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推断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E2D的电子式 。
(2)写出A与D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的化学式 。
(3)E、F、G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常温下,1molA的单质在D的单质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第二周期 ⅣA族
(2) H3O+
(3) S2->Cl->Na+
(4) H2(g) + 1/2O2(g) === H2O(l) △H=-286kJ·mol-1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