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请举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____________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有关。

正确答案

(1)血液      受体

(2)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道      胞间连丝

(4)信息      结构和功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______保持相对稳定。

(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

(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

正确答案

(1)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理化性质

(2)消化吸收   气体交换   泌尿与汗液分泌

(3)养料和氧气   CO2等废物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5)循环系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_。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有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NaHCO3与H2CO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方式为____调节。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________中枢调控的;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泌量____。

(3)当人紧张时,体内b的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

(4)当血糖浓度升高时,c中________的含量降低。

(5)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外界_____的变化和体内_____的进行。

正确答案

(1)(负)反馈

(2)下丘脑的体温调节     增加

(3)神经递质      反射弧

(4)胰高血糖素

(5)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进行的。

(4)过程d和e物质交换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

(5)过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_______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渗透

(2)A、B、D    消化液

(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双向   单向

(5)渗透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内环境的概念和成分及相互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