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 G 和 g 决定,GG 为高杆,Gg 为中杆,gg 为矮杆.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杆基因,B 基因与 G 基因在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果,并且株高与这两个基因的数量正相关.以下图1是培育转基因油菜的操作流程,限制酶M和N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培育转基因油菜主要运用了转基因技术和______技术.

(2)M酶与N酶切出的能相互粘连的末端在酶的作用下相互连接,请将连接的结果表示出来:______.连接后的序列是否可以用M酶、N酶进行切割:______

(3)图3为B基因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限制酶M和N的切割位点.现用图中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若采用直接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可选用酶______来切割.

(4)已知Ⅱ区的碱基数是2000个,其中阴影区域碱基数是800个,空白区域中G和C的总数共有400个,则由该区转录的mRNA中A和U总数是______

(5)若将一个B基因转移到矮杆油菜的染色体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达,且B基因与g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这样的转基因油菜植株表现型为______

(6)若将一个B基因转移到中杆油菜的染色体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达,培育了甲~丁四种转基因油菜(如图4).与甲的株高相同的是______.四种转基因油菜分别自交,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子代有3种表现型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步骤①表示经限制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形成重组DNA的过程,故该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培育转基因油菜首先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

(2)M酶与N酶切割能得到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DNA连接酶催化连接,连接结果见答案;当连接后,没有了两种酶的识别序列,因此两种酶不能再切割了.

(3)从供体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定的限制酶切割.如果选用酶M切割,将会将能知道蛋白质合成的片段破坏掉,故应选用酶N切割.

(4)由于Ⅱ区阴影部分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Ⅱ区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碱基数=总数(2000个)-阴影部分(800个)=1200个;该部分碱基中C和G占400个,A和T占800个,则每条链中A+T有4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其转录得到的mRNA中A和U为400个.

(5)若将一个B基因导入矮杆油菜,其基因型为Bbgg,故根据题意其表现型为中杆.

(6)根据图解,甲植株同时含有G、B两个基因且两个基因都能表达,甲表现为高秆,故与甲的株高相同的有乙和丁;而丙虽说也导入了B基因,但由于B基因的导入位置在G基因的中间,其导入破坏了G基因,故丙植株只能表现出一个B基因即为中秆.四种转基因油菜分别自交(无目的基因表示为b),甲基因型为GgBb,其自交后代为1GGBB:(2GGBb+2GgBB):(4GgBb+1GGbb+1ggBB):(2Ggbb+2ggBb):1ggbb=1:4:6:4:1,故甲自交后代有五种表现型;乙基因型为GgBb,但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其自交后代为(GGbb+ggBB):2GgBb,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丙的基因型为ggBb,其自交后代为ggBB:2ggBb:ggbb,后代共有3种表现型;丁的基因型为GgBb,其自交后代和乙一样.

故答案为:

(1)DNA连接酶  植物组织培养  

(2)      否

(3)N

(4)400

(5)中杆

(6)乙和丁               丙

解析

解:(1)步骤①表示经限制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形成重组DNA的过程,故该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培育转基因油菜首先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

(2)M酶与N酶切割能得到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DNA连接酶催化连接,连接结果见答案;当连接后,没有了两种酶的识别序列,因此两种酶不能再切割了.

(3)从供体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定的限制酶切割.如果选用酶M切割,将会将能知道蛋白质合成的片段破坏掉,故应选用酶N切割.

(4)由于Ⅱ区阴影部分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Ⅱ区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碱基数=总数(2000个)-阴影部分(800个)=1200个;该部分碱基中C和G占400个,A和T占800个,则每条链中A+T有4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其转录得到的mRNA中A和U为400个.

(5)若将一个B基因导入矮杆油菜,其基因型为Bbgg,故根据题意其表现型为中杆.

(6)根据图解,甲植株同时含有G、B两个基因且两个基因都能表达,甲表现为高秆,故与甲的株高相同的有乙和丁;而丙虽说也导入了B基因,但由于B基因的导入位置在G基因的中间,其导入破坏了G基因,故丙植株只能表现出一个B基因即为中秆.四种转基因油菜分别自交(无目的基因表示为b),甲基因型为GgBb,其自交后代为1GGBB:(2GGBb+2GgBB):(4GgBb+1GGbb+1ggBB):(2Ggbb+2ggBb):1ggbb=1:4:6:4:1,故甲自交后代有五种表现型;乙基因型为GgBb,但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其自交后代为(GGbb+ggBB):2GgBb,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丙的基因型为ggBb,其自交后代为ggBB:2ggBb:ggbb,后代共有3种表现型;丁的基因型为GgBb,其自交后代和乙一样.

故答案为:

(1)DNA连接酶  植物组织培养  

(2)      否

(3)N

(4)400

(5)中杆

(6)乙和丁               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定点突变技术是指利用PCR等技术向目的DNA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等方法.如图示利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突变质粒的过程,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

(2)在定点突变的过程中,需用含有突变位点的人工DNA片段作为______.PCR过程中还需要______、模板、______等条件.

(3)甲基化酶Dpn I可以选择性降解质粒模板,说明该酶具有______

(4)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以下的______

①研究某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②获得符合人们需要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酶

③修饰基因表达载体

④给基因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

(5)若要将含有突变位点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首先需要用______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将质粒溶于______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使其转化.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工程中常使用的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

(2)在定点突变的过程中,需用含有突变位点的人工DNA片段作为引物,引导子链合成.PCR过程中还需要原料(脱氧核苷酸)、模板(DNA链)、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等条件.

(3)甲基化酶Dpn I可以选择性降解质粒模板,说明该酶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性.

(4)①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某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①正确;

②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获得符合人们需要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酶,②正确;

③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修饰基因表达载体,③正确;

④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给基因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④正确.

(5)若要将含有突变位点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首先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将质粒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使其转化.

故答案为:

(1)λ噬菌体(的衍生物)  动植物病毒

(2)引物  原料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3)专一性或特异性

(4)①②③④

(5)Ca2+   缓冲液

解析

解:(1)基因工程中常使用的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

(2)在定点突变的过程中,需用含有突变位点的人工DNA片段作为引物,引导子链合成.PCR过程中还需要原料(脱氧核苷酸)、模板(DNA链)、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等条件.

(3)甲基化酶Dpn I可以选择性降解质粒模板,说明该酶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性.

(4)①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某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①正确;

②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获得符合人们需要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酶,②正确;

③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修饰基因表达载体,③正确;

④定点突变技术可以用于给基因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④正确.

(5)若要将含有突变位点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首先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将质粒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使其转化.

故答案为:

(1)λ噬菌体(的衍生物)  动植物病毒

(2)引物  原料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3)专一性或特异性

(4)①②③④

(5)Ca2+   缓冲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主要培育流程,图2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

(1)人工合成杀虫基因的过程中,原料是______,并需要加入______酶催化.

(2)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______

(3)为了保证改造后的质粒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必须去除质粒上______(基因),可使用的限制酶是______

(4)经限制酶Ⅱ改造过的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构成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观察到的农杆菌生长的现象是______

(5)④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______;从个体水平检测“华恢l号”具有抗虫性状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人工合成杀虫基因是以RNA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相应的DNA序列,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2)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一般为回文序列,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GACGTC-.

(3)由图可知,tms基因编码产物可控制合成吲哚乙酸,而tmr基因编码产物可控制合成细胞分裂素,因此为了保证改造后的质粒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必须去除质粒上tms和tmr,可使用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

(4)用限制酶Ⅱ切割时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改造过的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构成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5)④过程中将转基因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还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个体水平检测“华恢1号”具有抗虫性状的方法是害虫抗性接种实验法(把华恢1号放在有虫害的环境中,观察其抗虫性).

故答案为:

(1)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逆转录酶

(2)-GACGTC-

(3)tms和tmr   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

(4)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5)植物组织培养

害虫抗性接种实验法(把华恢1号放在有虫害的环境中,观察其抗虫性)

解析

解:(1)人工合成杀虫基因是以RNA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相应的DNA序列,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2)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一般为回文序列,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GACGTC-.

(3)由图可知,tms基因编码产物可控制合成吲哚乙酸,而tmr基因编码产物可控制合成细胞分裂素,因此为了保证改造后的质粒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必须去除质粒上tms和tmr,可使用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

(4)用限制酶Ⅱ切割时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改造过的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构成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5)④过程中将转基因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还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个体水平检测“华恢1号”具有抗虫性状的方法是害虫抗性接种实验法(把华恢1号放在有虫害的环境中,观察其抗虫性).

故答案为:

(1)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逆转录酶

(2)-GACGTC-

(3)tms和tmr   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

(4)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5)植物组织培养

害虫抗性接种实验法(把华恢1号放在有虫害的环境中,观察其抗虫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干扰素是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复制的抗病毒物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人的T淋巴细胞中提取干扰素基因转入羊的DNA中,培育出羊乳腺生物发生器,使羊乳汁中含有人体干扰素.请回答:

(1)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______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______细胞中,然后,将该细胞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为转基因动物.

(2)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分子缝合针”分别是______.人体干扰素基因能在羊体内表达,原因是______

(3)请在下框中补充DNA片段并画出其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处为切点.

(4)如何检测和鉴定人的干扰素基因已导入羊体并成功转录?请写出两种方法:______

(5)为了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产生大量的干扰素,有人进行了实验,可是当将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了几代后,细胞分裂就停止了.请你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提出一个既能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又能获得大量小鼠干扰素的实验设计简单思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该细胞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为转基因动物.

(2)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分子缝合针”分别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由于干扰素基因在人体和羊体内表达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人体干扰素基因能在羊体内表达.

(3)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5)将人的T淋巴细胞与小鼠的瘤细胞在体外融合,筛选出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则既能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又能获得大量小鼠干扰素.

故答案为:

(1)显微注射    受精卵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干扰素基因在人体和羊体内表达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

(4)DNA与mRNA分子杂交;或抗原抗体杂交;从羊的乳汁中提取干扰素

(5)将人的T淋巴细胞与小鼠的瘤细胞在体外融合,筛选出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

解析

解:(1)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该细胞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为转基因动物.

(2)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分子缝合针”分别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由于干扰素基因在人体和羊体内表达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人体干扰素基因能在羊体内表达.

(3)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5)将人的T淋巴细胞与小鼠的瘤细胞在体外融合,筛选出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则既能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又能获得大量小鼠干扰素.

故答案为:

(1)显微注射    受精卵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干扰素基因在人体和羊体内表达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

(4)DNA与mRNA分子杂交;或抗原抗体杂交;从羊的乳汁中提取干扰素

(5)将人的T淋巴细胞与小鼠的瘤细胞在体外融合,筛选出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分离、培养上皮细胞时,在合成培养基中应添加血清、血浆,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______,此技术属于______工程范畴.

(3)步骤③中,根据Rag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并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III和Pst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______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的小鼠骨髓细胞的______,用抗Rag2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5)科研人员若要进行小鼠体外受精方面的研究,在进行受精前,收集的精子需要通过______法或______法进行获能处理.

(6)若让小鼠自然繁殖,在体内受精过程中,获能的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相遇时,首先发生______.精子入卵后,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合成培养基中添加血清、血浆的目的是补充营养物质,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核移植是指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因此①核移植过程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核移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范畴.

(3)步骤③中,根据Rag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扩增Rag2基因片段.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若用HindIII和Pst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则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HindⅢ和PstⅠ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即提取治疗后的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抗原),用抗Rag2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5)精子获能的方法包学培养法、化学诱导法.

(6)在体内受精过程中,获能的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相遇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便于精子穿过卵丘细胞和透明带.精子入卵后,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第二道屏障依次是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

故答案为:

(1)补充营养物质,同时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细胞   

(3)引物   HindⅢ和PstⅠ

(4)蛋白质

(5)培养   化学诱导

(6)顶体反应    卵细胞膜反应

解析

解:(1)合成培养基中添加血清、血浆的目的是补充营养物质,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核移植是指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因此①核移植过程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核移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范畴.

(3)步骤③中,根据Rag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扩增Rag2基因片段.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若用HindIII和Pst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则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HindⅢ和PstⅠ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即提取治疗后的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抗原),用抗Rag2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5)精子获能的方法包学培养法、化学诱导法.

(6)在体内受精过程中,获能的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相遇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便于精子穿过卵丘细胞和透明带.精子入卵后,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第二道屏障依次是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

故答案为:

(1)补充营养物质,同时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细胞   

(3)引物   HindⅢ和PstⅠ

(4)蛋白质

(5)培养   化学诱导

(6)顶体反应    卵细胞膜反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给普通番茄细胞中导入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抗PG),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通常会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原因是______

(2)经过程②可获得三种土壤农杆菌,除依据质粒上的______筛选出的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外,还有____________两种土壤农杆菌.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PG表达时的______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4)若mRNA1的碱基序列是AACCUUGC,则mRNA2的碱基序列是______

(5)目的基因能否在番茄细胞内稳定存在的关键是______

(6)如果利用上述方法培育出的蕃茄不具抗软化性状,经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发现细胞内有抗PG存在,但检测不到mRNA2分子,可能原因是目的基因(抗PG)上游缺少______

(7)上述所得抗软化蕃茄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软化蕃茄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此过程通常会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以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保证目的基因可以和质粒定向连接.

(2)经过程②可获得三种土壤农杆菌,除依据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筛选出的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外,还有不含质粒、含普通(非重组)质粒两种土壤农杆菌.

(3)mRNA是翻译过程中的直接模板,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PG表达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4)若mRNA1的碱基序列是AACCUUG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2的碱基序列是UUGGAACG.

(5)目的基因能否在番茄细胞内稳定存在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6)根据题意可知,该基因已经导入受体细胞,而细胞检测不到mRNA2分子,说明该目的基因未发生转录,而启动转录的是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因此可能原因是目的基因(抗PG)上游缺少启动子.

(7)基因工程获得产物中只有一个目的基因,因此可以表示为Aa,而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因此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软化蕃茄的方法是连续多次自交.

故答案为:

(1)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2)标记基因    不含质粒    含普通(非重组)质粒

(3)翻译

(4)UUGGAACG

(5)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6)启动子

(7)连续多次自交

解析

解:(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此过程通常会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以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保证目的基因可以和质粒定向连接.

(2)经过程②可获得三种土壤农杆菌,除依据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筛选出的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外,还有不含质粒、含普通(非重组)质粒两种土壤农杆菌.

(3)mRNA是翻译过程中的直接模板,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PG表达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4)若mRNA1的碱基序列是AACCUUG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2的碱基序列是UUGGAACG.

(5)目的基因能否在番茄细胞内稳定存在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6)根据题意可知,该基因已经导入受体细胞,而细胞检测不到mRNA2分子,说明该目的基因未发生转录,而启动转录的是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因此可能原因是目的基因(抗PG)上游缺少启动子.

(7)基因工程获得产物中只有一个目的基因,因此可以表示为Aa,而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因此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软化蕃茄的方法是连续多次自交.

故答案为:

(1)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2)标记基因    不含质粒    含普通(非重组)质粒

(3)翻译

(4)UUGGAACG

(5)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6)启动子

(7)连续多次自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瑞士科学家培育出的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水稻新品种--“黄金水稻”,可望结束发展中国家人口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的状况(注:β胡萝卜素是形成维生素A的基础材料,维生素A缺乏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千百万儿童失明和罹患其他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图表示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剪切”所使用的酶是______,“剪切”结果使DNA分子片段产生了______.携带“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进行转化的载体具有一个至多个______,以供外源基因插入.

(2)在“黄金水稻”的培育中,能确定“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已成功在水稻体内表达的简便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工程中,“剪切”所使用的是限制酶,“剪切”结果使DNA分子片段产生了黏性末端或平末端.携带“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进行转化的载体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供外源基因插入.

(2)在“黄金水稻”的培育中,能确定“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已成功在水稻体内表达的简便方法是出现了黄色的大米.

故答案为: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黏性末端    限制酶切割位点

(2)出现了黄色的大米

解析

解:(1)基因工程中,“剪切”所使用的是限制酶,“剪切”结果使DNA分子片段产生了黏性末端或平末端.携带“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进行转化的载体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供外源基因插入.

(2)在“黄金水稻”的培育中,能确定“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已成功在水稻体内表达的简便方法是出现了黄色的大米.

故答案为: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黏性末端    限制酶切割位点

(2)出现了黄色的大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大多为基因工程疫苗,其有效成分是一种叫做乙肝表面抗原的蛋白质(S蛋白,对应的基因为S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项技术中,S基因属于______.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S基因,可用的技术是______,其原理是______

(2)用______处理S基因和载体,并用______使之结合,这里的DNA片段两两结合的产物有______种,除了S基因,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还应具有______等结构.

(3)将表达载体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筛选得到工程细胞.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工程细胞时,通常需要加入______等天然成分.工程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有______现象,需要定期使用______酶处理,以便于分瓶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收集培养液,分离纯化即可得到所需产品.

(4)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娇嫩挑剔,培养较难,成本较高,近些年科学家们又发明了“乳腺生物发生器”,从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提取所需产品.在这种技术中,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将S基因与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并将表达载体通过______的方式,导入哺乳动物的______(填细胞名称).

正确答案

解:(1)在基因工程技术中,S基因属于目的基因.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S基因,可用的技术是PCR技术,其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2)在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中,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S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使之结合.由于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均具有相同黏性末端,因此这里的DNA片段两两结合的产物有目的基因自身连接、运载体自身连接和重组质粒3种,除了S基因,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还应具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结构.

(3)在对工程细胞进行动物细胞过程中,培养基中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需要定期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以便于分瓶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收集培养液,分离纯化即可得到所需产品.

(4)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娇嫩挑剔,培养较难,成本较高,近些年科学家们又发明了从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提取所需产品.在“乳腺生物发生器”的技术中,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将S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一般动物细胞工程利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可以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

故答案为:

(1)目的基因 PCR技术 DNA双链复制

(2)同种限制酶 DNA连接酶 3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动物血清 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 胰蛋白

(4)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显微注射 受精卵

解析

解:(1)在基因工程技术中,S基因属于目的基因.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S基因,可用的技术是PCR技术,其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2)在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中,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S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使之结合.由于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均具有相同黏性末端,因此这里的DNA片段两两结合的产物有目的基因自身连接、运载体自身连接和重组质粒3种,除了S基因,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还应具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结构.

(3)在对工程细胞进行动物细胞过程中,培养基中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需要定期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以便于分瓶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收集培养液,分离纯化即可得到所需产品.

(4)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娇嫩挑剔,培养较难,成本较高,近些年科学家们又发明了从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提取所需产品.在“乳腺生物发生器”的技术中,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将S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一般动物细胞工程利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可以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

故答案为:

(1)目的基因 PCR技术 DNA双链复制

(2)同种限制酶 DNA连接酶 3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动物血清 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 胰蛋白

(4)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显微注射 受精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如下资料:

资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资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资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的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兔乙体内,成功产出兔甲的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的胚胎可在不同个体的体内发育.

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______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在培育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可侵染______植物,从而将______

(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______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______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_____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_____序列发生了改变.

(3)资料丙属于胚胎工程的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______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资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______体,兔乙称为______体.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工程中,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培育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资料乙中可以看出,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提高T4溶菌酶的耐热性,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资料丙中,兔甲是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兔乙是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故答案为:

(1)显微注射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单子叶    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工程     现有蛋白质     新的蛋白质    氨基酸

(3)同         供           受

解析

解:(1)基因工程中,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培育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资料乙中可以看出,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提高T4溶菌酶的耐热性,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资料丙中,兔甲是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兔乙是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故答案为:

(1)显微注射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单子叶    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工程     现有蛋白质     新的蛋白质    氨基酸

(3)同         供           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那么在①过程中,应用限制酶______切割质粒,用限制酶______切割抗虫基因.①过程在______(体内/体外)进行.

(2)将通过②过程得到的大肠杆菌涂布在含有______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说明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说明没有导入,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______

(3)⑤过程所用技术称为______,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根本原因是根细胞具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质粒中两个标记基因中均有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若用该酶切,抗性基因均被破坏,因此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目的基因可以用限制酶Ⅰ或两种酶一起切割,由于两种切割形成的末端序列相同,因此可以连接.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在体外进行.

(2)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破坏了质粒中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标记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应有含四环素的选择培养基上.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大量复制目的基因.

(3))⑤所示的由一个植物细胞发育为一个完整的植株的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而根本原因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ⅡⅠ体外

(2)四环素        大量复制目的基因

(3)植物组织培养   含有本物种全部基因(全能性)

解析

解:(1)质粒中两个标记基因中均有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若用该酶切,抗性基因均被破坏,因此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目的基因可以用限制酶Ⅰ或两种酶一起切割,由于两种切割形成的末端序列相同,因此可以连接.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在体外进行.

(2)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破坏了质粒中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标记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应有含四环素的选择培养基上.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大量复制目的基因.

(3))⑤所示的由一个植物细胞发育为一个完整的植株的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而根本原因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ⅡⅠ体外

(2)四环素        大量复制目的基因

(3)植物组织培养   含有本物种全部基因(全能性)

下一知识点 :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