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共451题
7.《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下列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②提倡、重视传统佳节有利于建设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③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传统,已成为全世界的潮流
④传统节日“回归”,是弘扬传统习俗,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契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1. 宁波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继承发扬甬城儿女的优良传统,大力培养“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新时期宁波精神。如果请你写一份“培育新时期宁波建设,塑造新时期宁波人”的倡议书,符合这一要求的选项是( )
①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引进外来文化
④立足人民群众实践,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1.多年来,徽州民居形成了具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说明( )
①徽州建筑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我国人民自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不同区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④徽州民居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民族和国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当今文化影响力已成为一国“软实力”的形势下,保扩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因为文化遗产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和谐思想深藏于中华文明的宝库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文化的思想。下列观点中体现和谐思想的有( )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③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1.“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5.2008年,“端午节”首次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家庭,都有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 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对年味的留恋,是因为春节本身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色彩;
②对年味的留恋,过春节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珍视。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知识。
解题思路
①抓住题意是人们对年味的留恋的原因,可以从过春节这一传统习俗赖考虑;
②对年味的留恋,是因为春节本身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色彩;对年味的留恋,过春节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珍视。
易错点
①本题很多同学没有看清是“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原因”;
②本题不容易理解的意思是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误选D。
知识点
17.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①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④在世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正确答案
解析
运用排除法,③错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但是内涵相对稳定,不是不变,④错误,在世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运用排除法,③错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但是内涵相对稳定,不是不变,④错误,在世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故选A
易错点
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
知识点
8.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如今,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世界有广泛影响。2016年春节期间,在美国,数百名中国师生与上千名美国师生写春联、画脸谱,共庆新春;在泰国,“欢乐春节”活动 8号在曼谷唐人街盛大开幕;新加坡则举办了“新春音乐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全球多地共贺猴年新春。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正确答案
解析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说明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全球多地以多种形式共贺猴年新春,说明人们享用着文化,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的春节在全球多地共贺,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的是文化影响人的来源,与题意无关。④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与现实不符,排除。正确答案为B.②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多样性的特点。2、结合材料,调动所学的知识,排除错误和无关的选项。
易错点
1、不能准确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得出②③选项2、不能排除错误的和无关选项,误选①④
知识点
8.“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 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对年味的留恋,是因为春节本身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色彩;
②对年味的留恋,过春节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珍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抓住题意是人们对年味的留恋的原因,可以从过春节这一传统习俗赖考虑;
②对年味的留恋,是因为春节本身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色彩;对年味的留恋,过春节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珍视。
易错点
①本题很多同学没有看清是“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原因”;
②本题不容易理解的意思是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误选D。
知识点
19.2015年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握手。这一握,跨越了66年。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这是因为
①两岸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两岸经济的合作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价值认同
③两岸有广泛的共同国家利益,共谋发展深人人心
④两岸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解析
海峡两岸之所以历经风雨而不能分开,是因为两岸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①正确;是因为两岸经济的合作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价值认同,②正确;两岸是属于同一个国家,不能说有广泛的共同的国家利益,③表述错误;材料说的是两岸关系,不是两岸与世界的关系,④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①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题中的问题是两岸不能分开的原因,从共同的文化和经济利益上思考
2、两岸关系不是两国关系,排除错误的选项。
易错点
不明确两岸关系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误选③。不能抓住材料中的关系是两岸关系而不是与世界的关系,误选④
知识点
8.“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正确答案
解析
从“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到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反映了“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由此,第②③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义,入选;第①项“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与第④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虽然表述正确,但是材料中无法反映出来,故排除。综上选择D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领会题意,明确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点。在第二步审题肢──缩小范围,第①项“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与第④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虽然表述正确,但是材料中无法反映出来,故排除。综上选择D项。第三步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从“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到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反映了“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由此,第②③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义,入选。
易错点
由于学生无法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误选了其它的选肢。
知识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的央视春晚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众多非遗元素的融入,从分会场泉州的木偶节目到苏州评弹、华阴老腔,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华阴老腔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音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构成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古老与现代相碰撞,以摇滚嫁接戏曲,大胆将摇滚和民谣音乐相结合,嗨翻全场。歌手谭维维携手华阴老腔的老艺人,将华阴老腔与年轻人熟悉和喜欢的现代摇滚大胆融合,成为本届春晚的一大亮点。《华阴老腔一声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不仅喊出了秦腔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传统中融入流行元素,也体现了国人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
华阴老腔这一剧种属于家族戏,只传本宗本姓本家男性,这种封闭的流传方式后来才被打破,老腔流传到外姓,其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目前依然处于即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15.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华阴老腔如何才能够世代流传,久演不衰。
16.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华阴老腔成为本届春晚的一大亮点所带来的启示。
17.面临非物质遗产逐渐消亡的濒危状态,请就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提出两条建议。
正确答案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留华阴老腔自身的独特性,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要创新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文化创作要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④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借鉴、融合、创新,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解析
此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限定是如何更好地去做,因此结合文化生活的内容,华阴老腔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必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还要注意立足于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来不断的进行充实完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还是措施类主观题,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易错点
此题答题范围比较广泛,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在回答措施举措的时候,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是个难点。
正确答案
①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华阴老腔大胆将摇滚和民谣音乐相结合,艺术在古老与现代的碰撞中焕发新的活力。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华阴老腔充分利用檀板的拍板节奏,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以摇滚嫁接戏曲,充分发掘流行元素,为华阴老腔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而推动华阴老腔发展。
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华阴老腔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将各部分进行了最优整合,向观众充分展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秦腔。
解析
此题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华阴老腔亮点的启示,联系的相关观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和新联系的建立;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等等。华阴老腔注重将摇滚和民谣的结合,体现了建立新的联系,华阴老腔利用檀板的拍板节奏,体现了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体现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易错点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是此题的一个易错点,在材料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正确答案
①在保护华阴老腔传统特色的同时,融入时代的元素。
②对华阴老腔进行创新,糅合其它艺术形式,兼收并蓄。
③拓宽华阴老腔的传播方式,培养华阴老腔的接班人,使其发扬光大。
解析
对华阴老腔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可从政府、个人、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在设问中没有具体的知识限定,因此建议范围比较广泛,角度可以不同,只要有建议的合理性即可。例如:可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不同角度来回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最后一问,尤其是综合探究题,往往会涉及到“建议类”的设问。纵观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答,不是绕着设问避开主题回答,就是左顾右盼而言它,毫无章法,缺乏有效答案。究其原因,还是在头脑中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把握不够,因此,在日常学习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
易错点
不要出现同质化的建议,也就是说不要有建议内容和意思上相同或者相近的建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