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主要的外交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出发点: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促进了国际形势走向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结束,国际上掀起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与东盟的关系。(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中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政策: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活动,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合组织健康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作用: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国际条约集》

材料二: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的言谈举止充分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共已经可以同苏平起平坐了。但也就在这时,双方的分歧开始露出苗头。真正反映出中苏在对外对内政策上出现重大分歧,并引起尖锐对立的,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1958年中共领导人在未通知苏共领导人的情况下炮轰金门,惹恼了正在积极推动冷战缓和战略的赫鲁晓夫,因为中共的做法无疑是在唱对台戏;另一件事就是中苏两党虽然都要求改革斯大林式的发展模式,但苏共领导人并不支持中共以建立人民公社来实现跃进的做法。

——摘自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材料三:2001年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兹达成协议如下:

……

第五条,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第六条,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

第十八条,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怎样?这种关系对中国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末之后中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又有何新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在中俄关系的改善过程中,俄罗斯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其诚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结盟(同盟)关系。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

(2)变化:中苏之间出现重大分歧,并最终导致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一是中共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已经成为苏共领袖地位的强有力的挑战者,二是中苏两党在对国际形势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两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认识。

(3)发展:摒弃了冷战思维,中俄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出发点:加强经济合作,发展经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4)通过谈判基本解决中俄边界问题;俄尊重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尊重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非关系的友好发展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相聚北京,共商建立和发展中非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在峰会上宣布采取八项政策措施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的发展。北京峰会树立了中非友好合作里程碑,全面开创了中非友好合作新局面。

材料一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与埃及等7国领导人一起回顾中非友好合作的历程,他深情地说:“我是来走亲戚、看朋友的。”非洲领导人感动的说:“你回家了。”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6月18日在结束对埃及的正式访问前曾在开罗举行记者招待会,特别强调非洲人民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的宝贵支持。他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中国的先哲说过,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会忘记非洲人民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宝贵支持。

材料三 毛泽东主席曾形象的说:“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温总理为什么说“我是来走亲戚、看朋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有哪些 “德”? 为什么说是“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相同的历史遭遇将中非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还是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中,中非人民长期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结下了深厚友谊。 

(2)“德”的表现:①万隆会议上积极支持周 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②20世纪60年代,非洲新独立的国家与中国开展广泛的外交关系,有力地打击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和苏联的霸权政策;③20世纪70年代 ,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改革开放以来,也得到了非洲人民的鼎力支持。

因为:广大新独立的非洲国家不畏某些西方大国的强权和阻挠,在联合国大会上数次提出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最终在1971年10月的第26届联大会议上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

下一知识点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