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共230题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价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征:对抗。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国际形势特点: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关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美国又反过来提出三条:一是卡特政府说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讨论,在美中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一年后失效,这一点中方表示了理解。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要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中方一直不做承诺。最严重的争议是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
要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材料四 美国政府2010年1月29日向国会通报了新的对台出售武器计划,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鱼鹰”级扫雷艇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1月30日、31日两天内密集作出强烈回应,采取四项强硬措施,要求美方停止对台军售。
——引自新浪网2010年2月1日《外媒:美对台军售中国反应“史无前例”》
材料五 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基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美国坚持对台军售体现出其对亚洲怎样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五,贝特斯·基尔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概括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表现:对中国封锁、禁运;阴谋制造两个中国。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的对立。
(2)核心:台湾问题。根本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战略意图:美国虽然迫于形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仍不放弃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3)干涉中国内政,妨碍国家统一。
(4)正确,由于种种原因,中关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关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美国又反过来提出三条:一是卡特政府说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讨论,在美中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一年后失效,这一点中方表示了理解。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要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中方一直不做承诺。最严重的争议是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
要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材料四 美国政府2010年1月29日向国会通报了新的对台出售武器计划,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鱼鹰”级扫雷艇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1月30日、31日两天内密集作出强烈回应,采取四项强硬措施,要求美方停止对台军售。
——引自新浪网2010年2月1日《外媒:美对台军售中国反应“史无前例”》
材料五 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基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美国坚持对台军售体现出其对亚洲怎样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五,贝特斯·基尔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概括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表现:对中国封锁、禁运;阴谋制造两个中国。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的对立。
(2)核心:台湾问题。根本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战略意图:美国虽然迫于形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仍不放弃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3)干涉中国内政,妨碍国家统一。
(4)正确,由于种种原因,中关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4分)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3分)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4分)
(4)请列举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分)
正确答案
(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4分)
(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
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7分)
(4)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鳃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回答,如材料一“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等信息。第(2)问,明确50年代的国际背景主要表现为两极格局、两大阵营的对抗,在此基础上归纳50年代的外交方针、政策。第(3)问考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其影响注意从国际形势、国际格局两个角度分析。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举例,注意时间限制。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总的来看,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前。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第二个阶段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第三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全方位外交的新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4)“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影响台海和平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背景:因为杜勒斯时期,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主要因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③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
(3)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4)“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素:岛内台独势力,国际上的反华势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