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原理
- 共2396题
15.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正确答案
AD
知识点
18.一定条件下,一种反应物过量,另一种反应物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A.过量的氢气与氮气 B.过量的浓盐酸与二氧化锰C.过量的铜与浓硫酸 D.过量的锌与18 mol/L硫酸
正确答案
AC
知识点
2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完成下列填空:
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g)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温度从300℃升至400℃,重新达到平衡,(1)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2)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碳酸:H2CO3,Ki1=4.3×10-7,Ki2=5.6×10-11
草酸:H2C2O4,Ki1=5.9×10-2,Ki2=6.4×10-5
(3)0.1 mol/L Na2CO3溶液的pH____________0.1 mol/L Na2C2O4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等浓度广东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4)若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a.[H+]>[HC2O4-]>[HCO3-]>[CO32-]b.[HCO3-]>[HC2O4-]>[C2O42-]>[CO32-]c.[H+]>[HC2O4-]>[C2O42-]>[CO32-] d. [H2CO3] >[HCO3-]>[HC2O4-]>[CO32-]
(5)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H++ HCO3- 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正确答案
(1) (2)
(3)大于;草酸;(4)ac
(5)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右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中的pH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左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合力即给分)
知识点
19.向100mL0.1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O3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① O3O2 +[O]-Q 平衡常数为K1 ;
反应② [O]+O32O2+Q 平衡常数为K2 ;
总反应:2O33O2+Q 平衡常数为K。
(1)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 mol/L。
在30°C、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mol/ (L·min)。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40°C、pH=3.0
B,10°C、pH=4.0
C,30°C、pH=7.0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K增大
B,K=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压强增大,K2减小
正确答案
(1)1×10-4
(2)B<A<C
(3)AC
解析
略
知识点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该反应为正方向体积增加且吸热。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正确;B、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上一平衡多,故比值减小,错误;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错误;D因为固体,增加其量,对
的转化率等相关问题。
知识点
合成氨尿素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1)天然气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CO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合成氨生产中,将生成的氨及时从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运用化学平衡的
知识分析这样做的是否有利于氨的合成,说明理由: 。
(3)右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
①若分别用υA(NH3)和υ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υA(NH3) υB(NH3)(填“>”、“<”或“=”)。
②在相同温度、当压强由p1变为p3时,合成氨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250℃、1.0×104 kPa下,H2的转化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1位)。
(4)NH3(g) 与CO2(g) 经过两步反应生成尿素,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NH3(g) 与CO2(g) 反应生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运输氨时,不能使用铜及其合金制造的管道阀门。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
铜在有NH3存在时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u(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2)移走氨气,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右移,有利于氨生成
(3)① <
② 不变
③ 66.7%
(4)2NH3(g) + CO2(g) === CO(NH2)2(s) + H2O(l) △H = -134 kJ/mol
(5)2Cu + 8NH3 + O2 + 2H2O === 2Cu(NH3)42+ + 4OH-
知识点
邻羟基桂皮酸是合成香精的重要原料,下为合成邻羟基桂皮酸的路线之一: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Ⅰ的名称是 ;化合物II→化合物III 的有机反应类型: ;
(2)化合物III 在银氨溶液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
(3)有机物 X 为化合物IV的同分异构体,且知有机物X 有如下特点:
①苯环上的氢有两种,②能与NaHCO3 反应放出气体,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请写出两种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I遇氯化铁溶液呈紫色
b.化合物II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c.1mol化合物IV完全燃烧消耗 9.5molO2
d.1mol化合物III最多能与3 molH2 反应
(5)有机物R(C9H9ClO3)经过反应也可制得化合物IV,则 R 在NaOH 醇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邻羟基苯甲醛;消去反应(2 分)
(2)
(3 分)
(3)
(每个2分,共4分)
(4)a 、c (4 分)
(5)
(3 分)
或
解析
略
知识点
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中,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应为1:2;B选项出现的净速率在中学没出现过,但根据平均速率的求算,为反应物的净减少量,该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是减小的过程,而逆反应速率是增大的过程;D选项是平衡定义中来,正确。
知识点
往含0.2mol Na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6.72L(S.T.P)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像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20.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按下图所示所示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惰性电极,开始电解前在甲装置的A.B极两侧各滴入酚酞试液。工作一段时间后:
(1)A极附近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B电极上反应产物的通常方法是_____________;
甲电池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槽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下同);乙槽溶液的pH________。当A极上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乙装置的C极上可得到______g金属单质。
利用A.D两极上析出的物质制成的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3)~(6):
(3)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_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用a.b 表示)。
(4)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5)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__________
(6)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
②先用锂吸收224L(标准状况)H2,将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正确答案
(1)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B极附近,试纸变蓝
(2)增大 减小 64
(3)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由a到b
(4)
(5) 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的分子数,加速电极反应速率
(6) ①Li H2O ② 32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已知:(HF)2(g) 2HF(g) △H>0,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由题给信息知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从图像可以看出,当压强不变时,由T1到T2,增大,说明n总减小,平衡左移,即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由T1到T2为降低温度的过程,即T1>T2,A错误;
B.由于T1温度较高,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故温度为T1时的平衡常数大于温度为T1时的平衡常数,再结合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知,K(b)>K(a)=K(c),B错误;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vb>va,C正确;
D.设HF为xmol,(HF)2为ymol,当=30g/mol时,有
,解得x=y,即n(HF):n[(HF)2]=1:1,D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由题给信息知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从图像可以看出,当压强不变时,由T1到T2,增大,说明n总减小,平衡左移,即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由T1到T2为降低温度的过程,即T1>T2;
B.由于T1温度较高,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故温度为T1时的平衡常数大于温度为T1时的平衡常数,再结合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知,K(b)>K(a)=K(c);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vb>va;
D.设HF为xmol,(HF)2为ymol,当=30g/mol时,有
,解得x=y,即n(HF):n[(HF)2]=1:1。
易错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体积、分子个数等等。
知识点
14.常温下,向20 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滴入0.1 mol·L-1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氨水的体积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当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达到最大值时,首先把H2SO4消耗完之后,再水解才会达到最大值,当氨水的体积为40ml时,氨水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但硫酸的浓度不知所以A错
B:NH4+的水解消耗掉部分水电离的OH-,故其浓度差值应该与水解产物的浓度相同,错
C:对水电离促进的反应和抑制的反应作用相互抵消的时候,溶液中存在的NH4+浓度应该刚好和SO42-浓度成2:1,使溶液呈现中性,故C正确
D:NH3·H2O的电离常数中不能确定NH4+浓度,其电离常数无法计算,所以D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氨水滴入开始时NH3·H2O+H+=H2O+NH4+,反应b……c点时,NH4++H2O⇌H++NH3·H2O,溶液县酸性,而NH3·H2O⇌NH4++OH-会抑制水的电离,其电离出的OH-与NH4+水解出的H+反应,促进了水的水解,随着氨水的持续加入,抑制NH4+的水解溶液中的NH4+抑制氨水电离,溶液中阳离子有H+、NH4+,阴离子有OH-、SO42-,产生H+的反应有NH4++H2O⇌H++NH3·H2O,消耗H+的反应:NH3·H2O+H+⇌H2O+NH4+,比较以上两个反应式可知,NH4+在其中类似一个过渡参与物,其在溶液中的数量不会变化,当水电离出的H+物质的量浓度为10-7时,NH4+的水解和氨水的电离对水的电离的影响相互抵消,即氨水水解产生的NH4+和水解的NH4+数量达到一致,对水电离的影响抵消,由于题目中没有任何关于体积的信息,故无法判断任何与体积相关的选项,同时由H+的产生和消耗(解除硫酸中H+对水的影响后)反应式知,当氨水与H2SO4完全反应时,水的电解达到最大程度。
易错点
对氨水滴入与酸反应直到氨水过量的过程中与水之间的反应没弄清楚,导致无法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知识点
11.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 △H<0。得到如表中的两组数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v(SO2)表示的反应速率==0.2 mol·L-1·min-1;
反应起始量相同,达到平衡时氧气物质的量可知,实验2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逆向进行,所以温度T1>T2,K2>K1。
x=1.6,y=1.8,所以A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实验1从开始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2SO2(g)+O2(g)2SO3(g);
起始量(mol) 4 2 0
变化量(mol) 2.4 1.2 2.4
平衡量(mol) x 0.8 2.4
实验2从开始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2SO2(g)+O2(g)2SO3(g);
起始量(mol) 4 2 0
变化量(mol) 0.4 0.2 0.4
平衡量(mol) 3.6 y 0.4
易错点
y为氧气的平衡量而不是消耗量
知识点
8.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