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7 分

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主要成分有      和       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       。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       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       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14,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

①       ②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已知298K时, Ksp(CaCO3)=2.80×10-9, Ksp(CaSO4)=4.90×10-5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Ca(OH)2  Mg(OH)2

(2) 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使平衡向右移动,K+变多

(3) K2CO3    H2SO4

(4) ①在同一时间K+的浸出浓度大。②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短。

(5)K=1.75×104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光催化燃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min之间,pH=10时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于在0-50min之间,PH=2和PH=7的R的降解百分率都等于100﹪,A正确;酸性越强,曲线的斜率越大,意味着R得降解率越大,B错误;浓度越小,曲线的斜率越小,速率越小,C错误;D选项要注意纵坐标有个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G        ;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        ,阴极物质是      ,电解质溶液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将0.23molB和0.11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和到0.12mol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

若温度不变,再中入0.50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正确答案

(1)            

(2)粗铜        精铜        溶液

(3)

(4)23.8        减小       降低    减小

解析

(1)此题的G为题眼,因G为砖红色沉淀,显然是Cu2O,则F为铜的化合物,再结合“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和F”,而B与O2反应生成D,D溶于水生成E,,可得出B为SO2,D为SO3,E为H2SO4,C为Cu(由“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的信息可以得到证实),故F为CuSO4

(2)该问考查的是铜的电解精炼的知识,在铜的电解精炼中,应用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DCuSO4+SO2+2H2O。

 

(4)此问考查的是平衡常数的计算,是一道化学平衡的常规计算题。根据题给条件,经计算分别列出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和平衡量,可表示如下:

                          2SO+  O   2SO3

起始浓度(mol/L)  0.23    0.11          0

浓度变化(mol/L)  0.12    0.06         0.12

平衡浓度(mol/L)  0.11    0.05         0.12

故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12 mol/L)2/[(0.11mol/L)2·(0.05 mol/L)]= 23.8 L /mol。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 O2后重新达到平衡,因为平衡要向右移动,所以SO2的平衡浓度要减小,即B的平衡浓度减小;氧气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SO3的体积分数减小。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无机物的推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 4HCl+O2==2Cl2+2H2O

(1)已知:

Ⅰ反应A中, 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①H2O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H2O中

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若”)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下图为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____.

②当曲线b、 c、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

料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⑧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

②4HCl(g)+O2 2Cl2(g)+2H2O(g)  ΔH=-115.6KJ/mol

③32

(2)①4:1

②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

③30.8%

解析


知识点

电子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下CH3CO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CH3COCH3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选项,根据图像b的斜率大于a,故b的反应速率更快,可知b为20℃的图像。

B选项中,20℃的反应速率更快,,因此CH3OCH3的速率

C选项,通过图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转化率越高

D选项中虽然反应速率不同,然而Y=0到Y=0.113,即从原点到交叉点,可从图上读出CH3COCH2COH(CH32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 b<f

② 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 该反应的△S>0

④ K(1000℃)>K(810℃)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正确答案

A

解析

同温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变小,故可知c>75.0>54.0>a>b,利用c>75.0>54.0可知同压下,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从而可知f>75.0,所以①正确;在915℃、2M Pa下,设E的起始量为amol,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G的量为2ax,由题意得2ax/(a-ax+2ax)=75%,解得x=0.6,②正确;该题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为熵增反应,③正确;结合前面分析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

正确答案

B

解析

略 

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 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A(g)+yB(g) 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2;反应2min 时,A的浓度减少了1/3,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a/2mol,有a mol 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VA =             ,VB                  

(2)化学方程式中,x=        、y=          、p=          、q=       

(3)反应平衡时,D为 2amol,则B的转化率为                 ;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ΔH         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 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正确答案

(1)a/12 mol·L-1·min-1          a/8  mol ·L-1·min-1

(2)2     3      1     6

(3)

(4)<

(5)①增大   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减小  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使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解析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氯气在298K、100kPa时,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列式计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__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_________移动。

正确答案

(1)

(2)(水视为纯液体)

C0.09      0       0     0

C 0.09×    0.03 0.03 0.03

C 0.06            0.03 0.03 0.03

(3)正反应方向;

(4)增大,正反应方向

解析

略。

知识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素材似乎来源于《选修四》课本第32页习题的第8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理解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A反应在前50 s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前50 s内PCl3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而不是PCl3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B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应先求平衡常数K为0.025,再求浓度商(Qc)为0.02,K>Qc,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D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先建立原容器两倍关系的模型,即与原平衡完全等效,再把容器两倍关系压缩成原容器,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应大于80%

知识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H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l0 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C02)= _____________、CO的平衡转化率= _____________: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03的量     

c.移出部分C0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正确答案

(1)K=;<

(2)0.006 mol·L-1·min-1;60%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以及反应热的有关判断。(1)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当比值,但需要注意但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能出现在表达式中;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逐渐减小,这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2)

在1000℃时K=4.0,所以有=4.0,解得x=0.6。

因此C02的浓度变化量为:c(C02)=0.06 mol·L-1

所以 (C02)==0.006 mol·L-1·min-1

CO的转化率为=60%。

(3)因为该反应是一个放热且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要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来实现,而固体和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所以选项c正确。

知识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SO2+2H2O+I2==H2SO4+2HI

2HIH2+ I2

2H2SO4== 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III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I中的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II,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

该温度下,H2(g)+ I2(g)2HI(g)的平衡常数K=______。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_____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 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_____。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 NaNO3            b. CuSO4                c. Na2SO4         d. NaHSO4

(4)以H2 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2 H2(g)+ O2(g)= 2 H2O (1)     ΔH=-572 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 kJ电能时,生成1 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0.1mol·L-1·min-1;64mol/L;b。

(3)向右;b。

(4)80%。

解析

(1)H2SO4在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这是常识,故a错;反应Ⅰ中SO2是还原剂,H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SO2>HI,则b错;将Ⅰ和Ⅱ分别乘以2和Ⅲ相加得:2H2O==2H2+O2,故c正确d错误。

(2)υ (H2)=0.1mol/1L/2min=0.05 mol·L-1·min-1,则υ (HI)=2 υ (H2)=0.1 mol·L-1·min-1

                      2HI(g)==H2(g)+I2(g)

                              2      1        1

起始浓度/mol·L-1   1     0     0

变化浓度/mol·L-1: 0.2   0.1   0.1

平衡浓度/mol·L-1: 0.8   0.1   0.1

则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64。

若开始时加入HI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建立的平衡状态和原平衡等比平衡,HI、H2、I2的物质的量、平衡浓度都是原来的两倍;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相等,平衡常数相等(因温度不变);因开始时的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加快,达平衡时间不可能是原来的两倍,故选b。

(3)水的电离平衡为H2O H++OH,硫酸电离出的c(H+)对水的电离是抑制作用,当Zn消耗了H+,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右移;若加入NaNO3,溶液变成HNO3的溶液了,不再生成H2,;加入的NaHSO4会和H+反应,降低c(H+),反应速率减慢;Na2SO4的加入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CuSO4后,Zn与置换出的Cu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选b。

(4)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1mol的水放出的热量为:572kJ×1/2=286kJ,故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228.8 kJ /286 kJ ) ×100%=80%。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       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        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      。

②列式计算温度T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2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正确答案

(1)① 大于   ② 0.0010     ③0.36mol·L-1

(2)a:④大于

⑤ 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b:⑥平衡时,c(NO2)= 0.120mol·L-1 +0.0020mol·L-1·S-2×10s×2=0.16mol·L-1

c(N2O4)=0.040 mol·L-1-0.0020 mol·L-4×10s=0.020 mol·L-1

K2= =1.3mol·L-4

(3)逆反应  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知识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下一知识点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原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