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原理
- 共2396题
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pH=4的醋酸中:c(H+)=0.0001mol·L-1,A项错误;小苏打溶液中,由于HCO3—的水解,所以c(Na+)>c(HCO3-),B项错误;饱和食盐水中:c根据电荷守恒,有(Na+)+ c(H+)= c(Cl-)+c(OH-),C项正确;由于题干给的温度不是常温下,所以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无法计算,D项错误。
知识点
对于常温下0.0l mol/L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常温下0.1mol·L-1氨水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室温下, 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A: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内容来源于选修四化学方向的判断。B: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越水解,有利于向水解方向移动。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升高温度和加入正催化剂一般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知识点
在25℃时两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H2CO3 :Ki1=4.2×10-7 , Ki2=5.6×10-11;
H2S :Ki1=5.7×10-8,Ki2=1.2×10-15 ,则下列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事实(常温下)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常温下的两种溶液:① pH=9的NaOH溶液,
②pH=9的CH3COONa溶液。
对这两种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中所涉及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四种,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工业生产尿素的原理是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 (l)+H2O(l).
① 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95℃ < K165℃,则该反应的△H_______0(填“>”“=”或“<”)。
②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n(NH3)/ n(CO2)=x,下图是氨碳比(x)与CO2平衡转化率(α)的关系。α随着x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B点处,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③取一定量的NH3和CO2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若在恒温、恒容下充入气体He,CO(NH2)2(l)的质量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Ⅱ:(1)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0×10-7mol/L,该温度下,0.9mol/L NaOH
溶液与0.1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后,溶液的pH=_________。
(2)向100 mL 0.10 mol/L CH3COOH的溶液中加入0.010 mol CH3COONa固体,溶液pH增大,主要原因是(请用学过的平衡理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则c(CH3COOH)______c(CH3COO-)(填“>”、“<”或“=”)
Ⅲ:(1)下图为某温度下,PbS(s)、ZnS(s)、FeS(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
溶液的S2—浓度、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果向三种沉淀中加盐酸,最先溶解的是 (填化学式)。
(2)向新生成的ZnS浊液中滴入足量含相同浓度的Pb2+、Fe2+的溶液,
振荡后,ZnS沉淀最终会转化为 (填化学式)沉淀。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Ⅰ: (1)①<
②增大氨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增大;85.7
③不变
Ⅱ:(1)13
(2)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H+,当加入CH3COONa固体时,CH3COO-浓度增大,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H+浓度降低,故pH增大。; <
Ⅲ:(1)FeS
(2)PbS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