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铁性贫血
- 共31题
患儿,女,4个月。双胎之小,单纯母乳喂养,面色苍白,食欲减退2个月,查体:肤色苍白,肝肋下3.5cm,脾肋下1.5cm,血Hb80g/L,RBC3.3×109/L,MCV60fl,MCK24pg,MCHC25%,Plt、WBC 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综合分析题。4个月患儿Hb80g/L,应诊断为中度贫血。患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应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所给5个选项中,A项为正细胞性贫血,B项为巨幼细胞性贫血,D项兼有大细胞和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故不是A、B、D项。虽然感染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本例无感染征象,且临床上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故答案为E项。
女31岁,2年前因胃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近1年半来头晕,乏力,面色逐渐苍白,平时月经量稍多,检查:Hb76g/L,RBC3.1×1012/L, WBC5.3× 109/L,网织红细胞0.015,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有胃大部切除病史,月经量多,近1年半来头晕,乏力,面色逐渐苍白,Hb76g/L降低,RBC降低,网织红细胞0.015(正常值0.005-0.015),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缺铁性贫血。ABCD均可发生在缺铁性贫血。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不符合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缺铁时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形式积累在红细胞内。
女性,18岁,1年来逐渐面色苍白,无力,检查: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5.0ⅹ109/L,血清铁400μg/L,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 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检查结果为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表现为MCV>94fl,MCH>32pg,MCHC32%~38%。
缺铁性贫血的检查结果为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贫血。缺铁性贫血表现为MCV<80fl,MCH<28pg,MCHC<32%。
患儿,女,4个月。双胎之小,单纯母乳喂养,面色苍白,食欲减退2个月,查体:肤色苍白,肝肋下3.5cm,脾肋下1.5cm,血Hb80g/L,RBC3.3×109/L,MCV60fl,MCK24pg,MCHC25%,Plt、WBC 正常。经有效治疗后,首先出现的变化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分析记忆题。缺铁性贫血补给铁剂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答案为C项)。网织红细胞于服药后2〜3天开始上升,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升高(不选E项)。 网织红细胞为成熟红细胞的前体,因此红细胞计数升高一定晚于网织红细胞升高,故不选B项。缺铁性贫血治疗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应下降而不是升高(D项错)。
患儿,女,4个月。双胎之小,单纯母乳喂养,面色苍白,食欲减退2个月,查体:肤色苍白,肝肋下3.5cm,脾肋下1.5cm,血Hb80g/L,RBC3.3×109/L,MCV60fl,MCK24pg,MCHC25%,Plt、WBC 正常。若Hb恢复正常,还需要继续药物治疗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理解记忆题。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升高,3〜4周达正常水平,仍需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选E项)。
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记忆型题。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小肠上部。
男,45岁。便血、面色苍白3个月。血常规:Hb60g/L,MCV72fl,MCHC27%,WBC8.0X109/L,PLT138X109/L,网织红细胞0.025。最可能出现的特有临床表现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考虑缺铁性贫血,除上述表现外,最可能出现的特有临床表现就是反甲(匙状指),是由于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表现如皮肤干燥,毛发无泽、反甲。严重可发生精神神经系统表现,异食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