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傻瓜水稻”割完后的稻蔸(留在土壤中的部分)第二年还能再生长,并能收获种子。如图是一种名为“傻瓜水稻”新品种的产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完成过程①、②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完成过程④的基础是生殖隔离

C割完后的稻蔸第二年还能再生长,并能收获种子,其意义是快速繁殖后代

D如果把除草基因、耐旱基因和抗虫基因移植到傻瓜水稻上,可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傻瓜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请根据下图示,对表格中的说法进行判断

[ ]

A全部正确

B三项正确

C两项正确

D一项正确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 ]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过程简便,且培育周期短

B④和⑦都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C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D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水稻的“两系法”杂交育种流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系法”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不同

B日照长短引起的育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C雄性不育水稻杂交时无需进行人工去雄

D“光敏不育系”和“恢复系”均为杂合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两系法”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重组,A错误;

B、日照长短没有改变遗传物质,所以其引起的育性变异是不遗传的,B错误;

C、雄性不育水稻杂交时,由于不能产生正常的雄配子,所以无需进行人工去雄,C正确;

D、“恢复系”自交后代仍为“恢复系”,所以为纯合子,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中植株①为绿色(yy)、皱缩(rr)子叶的纯种豌豆,植株②为黄色(YY)、饱满(RR)子叶的纯种豌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对植株①与植株②进行了一定的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理①产生无种子豆荚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处理②进行之前,首先对植株①进行______处理.处理②形成的种子,其子叶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将处理②所结种子第二年全部种下,在自然条件下长出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皱缩的种子中纯合子占______

(3)处理③的方法是______,处理④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豌豆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闭花受粉植物,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处理①产生无种子豆荚,说明未发生受精作用,没有形成受精卵,所以处理①产生无种子豆荚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去除雄蕊,套袋处理.

(2)由于豌豆雌雄同花,所以在处理②进行之前,首先对植株①进行去雄处理.处理②形成的种子,其子叶的表现型是黄色饱满,基因型为YyRr.第二年将处理②所结种子第二年全部种下,在自然条件下长出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皱缩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占总数的,其中纯合子YYrr占

(3)单倍体植株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其遵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所以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幼苗.

故答案为:

(1)去除雄蕊,套袋处理

(2)去雄   黄色饱满  YyRr     

(3)花药离体培养  抑制纺锤体形成

解析

解:(1)由于豌豆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闭花受粉植物,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处理①产生无种子豆荚,说明未发生受精作用,没有形成受精卵,所以处理①产生无种子豆荚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去除雄蕊,套袋处理.

(2)由于豌豆雌雄同花,所以在处理②进行之前,首先对植株①进行去雄处理.处理②形成的种子,其子叶的表现型是黄色饱满,基因型为YyRr.第二年将处理②所结种子第二年全部种下,在自然条件下长出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皱缩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占总数的,其中纯合子YYrr占

(3)单倍体植株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其遵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所以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幼苗.

故答案为:

(1)去除雄蕊,套袋处理

(2)去雄   黄色饱满  YyRr     

(3)花药离体培养  抑制纺锤体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有两种不同的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杂交育种法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锈病的水稻的步骤是:

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F1F2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1)过程a叫______,过程b叫______

(2)F1基因型是______,表现型是______,无芒、抗锈病中所需基因型是______,整个育种过程至少需要______年时间.

(3)写出过程a,即无芒、不抗病和有芒、抗病产生F1的遗传系谱图.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过程a叫杂交,b过程叫自交.

(2)亲本为无芒、不抗病(aabb)╳有芒、抗病(AABB),则F1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有芒、抗病;无芒、抗锈病(aaB_)中所需基因型是aaBB;整个育种过程至少需要7-8年时间.

(3)a为杂交过程,即无芒、不抗病(aabb)╳有芒、抗病(AABB)→F1,其遗传系谱图为:

故答案为:

(1)杂交      自交

(2)AaBb    有芒抗病    aaBB     7-8

(3)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过程a叫杂交,b过程叫自交.

(2)亲本为无芒、不抗病(aabb)╳有芒、抗病(AABB),则F1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有芒、抗病;无芒、抗锈病(aaB_)中所需基因型是aaBB;整个育种过程至少需要7-8年时间.

(3)a为杂交过程,即无芒、不抗病(aabb)╳有芒、抗病(AABB)→F1,其遗传系谱图为:

故答案为:

(1)杂交      自交

(2)AaBb    有芒抗病    aaBB     7-8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图所示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①表示______育种,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

(2)②表示单倍体育种,与①相比其优势是______;过程B常用的化学药剂______

(3)③的育种原理是______,该育种方法产生的变异方向是______的.

正确答案

解:(1)①表示杂交育种;高杆抗病(TTRR)×矮杆易感病(ttrr)→F1:高杆抗病(TtRr)→F2:高杆抗病(T_R_):高杆不抗病(T_rr):矮秆抗病(ttR_):矮秆不抗病(ttrr)=9:3:3:1,其中矮秆抗病(ttR_)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因此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②表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其优势是缩短育种年限;过程B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3)③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故答案为:

(1)杂交  

(2)缩短育种年限    秋水仙素

(3)基因突变    不定向

解析

解:(1)①表示杂交育种;高杆抗病(TTRR)×矮杆易感病(ttrr)→F1:高杆抗病(TtRr)→F2:高杆抗病(T_R_):高杆不抗病(T_rr):矮秆抗病(ttR_):矮秆不抗病(ttrr)=9:3:3:1,其中矮秆抗病(ttR_)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因此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②表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其优势是缩短育种年限;过程B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3)③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故答案为:

(1)杂交  

(2)缩短育种年限    秋水仙素

(3)基因突变    不定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水稻育种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由此可见袁隆平采用的主要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抗旱农作物因能在缺水环境下正常生长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多数抗旱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但在叶肉细胞中却很难找到此代谢产物.

(1)在抗旱农作物的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rr突变前细胞突变后细胞

现有一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不抗旱).已知旱敏型植物(基因型为rr)分生区的某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其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Rr和rr,请在右侧方框内画出该分生区细胞突变后有丝分裂中期的图象.

______

(3)为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具有抗旱和多颗粒产量的农作物,科研人员按以下的流程图进行育种.

①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②在流程图中的“筛选和交配”环节中,你会用什么方法筛选具有抗旱性的植物?______

③最早在______(代)选取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④若采用单倍体育种,则应在______(代)选取花粉粒.经过离体培养,花粉细胞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抗旱性农作物的叶肉细胞是分化了的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在叶肉细胞中找不到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

(2)根据提供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Rr和rr)可推知,rr复制后变成了Rrrr,即只涉及一个基因发生的突变.细胞突变后的有丝分裂中期图为:

(3)①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②最简单的筛选具抗旱性的植物的方法是将获得的植株在干旱的环境中种植,能正常生长的植株是抗旱性植物.

③F2中就出现了所要的品种,但是由于具有该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如AAbb、Aabb),因此不能筛选出来;需要再自交一代,从F3中选出我们需要的品种.

④如果用单倍体方式育种,则可取F1植株的粉粒,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由于配子中有全套遗传物质,所以可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故答案为:

(1)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见图

(3)①基因重组

②在干旱的环境中种植以筛选具有抗旱性的植物

③F3   

④F1     花粉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解析

解:(1)抗旱性农作物的叶肉细胞是分化了的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在叶肉细胞中找不到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

(2)根据提供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Rr和rr)可推知,rr复制后变成了Rrrr,即只涉及一个基因发生的突变.细胞突变后的有丝分裂中期图为:

(3)①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②最简单的筛选具抗旱性的植物的方法是将获得的植株在干旱的环境中种植,能正常生长的植株是抗旱性植物.

③F2中就出现了所要的品种,但是由于具有该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如AAbb、Aabb),因此不能筛选出来;需要再自交一代,从F3中选出我们需要的品种.

④如果用单倍体方式育种,则可取F1植株的粉粒,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由于配子中有全套遗传物质,所以可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故答案为:

(1)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见图

(3)①基因重组

②在干旱的环境中种植以筛选具有抗旱性的植物

③F3   

④F1     花粉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