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由二倍体植株甲(自花受粉)和植株乙培育植株A、B、C、D、E的过程,其中植株甲  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育出的植株中不属于二倍体的是植株A和植株E

B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株是A、B、D、E

C植株B、C、D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l

D原生质体甲与原生质体乙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植株A是单倍体,植株B、C和D都是二倍体,植株E是异源四倍体,故A正确;

B、植株A、D、E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但植株B是植株A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自然生长形成的,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B错误;

C、植株B纯合子,其基因型肯定与植株甲不相同,故C错误;

D、原生质体甲与原生质体乙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某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经过①.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越性是______

(2)过程⑥所需试剂的作用是______,还可以采用______处理,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3)过程⑧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______的特点,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形分析已知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①④⑤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能较快获得纯合子.

(2)过程⑥表示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者幼苗,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此外用低温也可以达到这目的.

(3)⑧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随机性等特点.

故答案是:

(1)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较快获得纯合子

(2)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

解析

解:(1)根据图形分析已知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①④⑤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能较快获得纯合子.

(2)过程⑥表示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者幼苗,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此外用低温也可以达到这目的.

(3)⑧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随机性等特点.

故答案是:

(1)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较快获得纯合子

(2)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方法,它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染色体数目增加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减少

D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染色体数目增加是多倍体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A错误;

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B正确;

C、染色体数目减少后恢复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C错误;

D、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表示培育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⑤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获得F植株

B通过③④⑤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F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C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 (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4

D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B、C三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④过程后所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正常结实(无种子),A错误;

B、④过程获得的植株是幼苗E为单倍体,经⑤过程加倍后获得纯合的二倍体F植株,B正确;

C、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 (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则Aa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组成为AA和aa,其比值为1/2,Bb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组成是BB和bb,比值也是1/2,故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1/4=3/4,C正确;

D、④过程使用的花药来自A和B两品种杂交的子一代中,D错误.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利用高产不抗病小麦和低产抗病小麦,经过杂交,多次自交,选择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A基因工程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基因工程技术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高产品种细胞内,经组织培养可获得高产、抗旱品种,A错误;

B、利用辐射、激光、化学药剂等进行诱导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B错误;

C、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数目变异是单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C错误;

D、利用高产不抗病小麦和低产抗病小麦,经过杂交,多次自交,选择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的组合,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春•泰州月考)把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并能使性状稳定遗传,常用育种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

D自交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把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并能使性状稳定遗传,常用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育种方式各不相同,其中生物学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太空椒   ②无子西瓜  ③矮杆抗病杂交水稻  ④青霉素高产菌株   ⑤八倍体小黑麦.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太空椒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②无子西瓜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矮杆抗病杂交水稻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④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⑤八倍体小黑麦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因此,生物学原理相同的一组是①太空椒和④青霉素高产菌株,②无子西瓜和⑤八倍体小黑麦.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

(1)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______种.

(2)步骤④的方法是______,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______(填步骤代号).

(4)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是______,而且突变频率______

(5)已知小麦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小麦植株至少需要______年.

正确答案

解:(1)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

(2)步骤④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4)由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所以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

(5)由于小麦是两年生植物,①→④是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第二年秋冬季播种,④→⑤第三年春夏季开花,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基因型为AABB.所以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小麦植株至少需要3年时间.

故答案为:

(1)两 

(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①②③④

(4)不定向的   很低  

(5)3

解析

解:(1)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

(2)步骤④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4)由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所以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

(5)由于小麦是两年生植物,①→④是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第二年秋冬季播种,④→⑤第三年春夏季开花,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基因型为AABB.所以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小麦植株至少需要3年时间.

故答案为:

(1)两 

(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①②③④

(4)不定向的   很低  

(5)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选育矮秆抗锈病品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前一种方法要从F2开始选种

B前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

C后一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苗基因型是dT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前一种是杂交育种,F2才出现人们所需的矮秆抗锈病品种,因此从F2开始选种,A正确;

B、前一种方法所得到的矮秆抗锈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即ddTT或ddTt,其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ddTT)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

C、后一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苗基因型是dT、dt、DT、Dt,C错误;

D、后一种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DDTT×ddtt→F1(自交)→F2

第二组:DDTT×ddtt→F1,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杆抗锈病品种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______,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几率是______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______,利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

(3)第三组方法出现矮杆抗锈病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

解:(1)第一组DDTT×ddtt→F1(自交)→F2,F2出现矮秆抗锈病ddT_的几率是×=,其中中能稳定遗传ddTT的几率是

(2)第二组使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第三组对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获得矮杆抗锈病品种,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故答案是:

(1)      

(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

解析

解:(1)第一组DDTT×ddtt→F1(自交)→F2,F2出现矮秆抗锈病ddT_的几率是×=,其中中能稳定遗传ddTT的几率是

(2)第二组使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第三组对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获得矮杆抗锈病品种,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故答案是:

(1)      

(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