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性质的研究
- 共799题
患者头部外伤后出现昏迷、休克,急诊入院,病室值班护士首先要做的护理工作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患者头部外伤后出现昏迷、休克,病情危重,护士应该边通知医生,边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故选D。
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Na+、K+、NH4+、Fe2+、A13+、CO32-、SO32-、SO42-、C1- 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强酸性溶液中CO32-、SO32-不能存在;②X溶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生成沉淀C是BaSO4,说明有SO42-存在;硝酸被还原生成气体A为NO,说明有还原剂Fe2+存在,(即3Fe2++4H++NO3-=3Fe3++NO↑+2H2O),在此反应中,Fe2+被氧化为Fe3+.③溶液B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G为Fe(OH)3;生成的气体F为NH3,说明有NH4+存在.④溶液H通入CO2生成沉淀I,由于前面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引入了大量Ba2+,且前面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所以沉淀I中一定有BaCO3,又由于前面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存在A13+,所以这里也不能确定沉淀I中有A1(OH)3;溶液J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溶液J中有Na+,但由于前面加入过量NaOH溶液,引入了较多的Na+,因此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存在Na+;因为焰色黄色能掩盖紫色焰色,所以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有K+;另外,上述实验过程还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存在C1-;
A.通过以上分析知,不能确定原来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故A错误;
B.气体F为NH3,催化氧化只能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气体NO2,故B错误;
C.据此分析可知,沉淀C一定是BaSO4,沉淀G为Fe(OH)3,沉淀I中一定有BaCO3,又由于前面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存在A13+,所以这里也不能确定沉淀I中有A1(OH)3,故C正确;
D.X中肯定存在Fe2+、NH4+、SO42-,A13+、Na+K+和C1-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某乙醛中混有少量乙醇,要分析该乙醛的纯度,取样,进行以下定量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测定蒸气的摩尔体积,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即可得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但因乙醇和乙醛的式量只相差2,在测定误差范围内相对难以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的纯度,故A错误;
B.因只有乙醛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可分析产生银的量,进而分析样品的纯度,故B正确;
C.因只有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分析产生氢气的量,可知乙醇的量,进而可以分析样品的纯度,故C正确;
D.乙醇和乙醛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褐色,利用消耗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和原液体混合物的质量,可分析样品的纯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015秋•洛阳期末)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Cl、K2SO4、CuCl2、CaCl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鉴定其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得一无色透明溶液;
(2)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
(3)过滤,然后向上述白色沉淀加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
(4)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试判断:
①肯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_;
②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______;
③可能存在的物质有______.
④写出下列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步骤(3)______
步骤(4)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得一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CuCl2,
(2)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为BaCO3或BaSO4,
(3)加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为BaCO3,则混合物中含有K2CO3,不含K2SO4,混合物中含有K2CO3,则一定不含有CaCl2,
(4)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该沉淀为AgCl,但因(3)操作中加入盐酸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另外NaNO3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也不能确定,所以,肯定存在的物质有K2CO3,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K2SO4、CuCl2、CaCl2,可能存在的物质有KCl.
①肯定存在的物质有K2CO3,故答案为:K2CO3;
②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K2SO4、CuCl2、CaCl2;故答案为:K2SO4、CuCl2、CaCl2;
③可能存在的物质有KCl.
故答案为:KCl.
④加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BaCO3完全溶于盐酸中,即BaCO3+2H+=Ba2++H2O+CO2↑;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次沉淀是氯化银沉淀,证明含有氯离子,发生反应为:Cl-+Ag+=AgCl↓.故答案为:BaCO3+2H+=Ba2++H2O+CO2↑;Cl-+Ag+=AgCl↓.
解析
解:(1)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得一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CuCl2,
(2)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为BaCO3或BaSO4,
(3)加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为BaCO3,则混合物中含有K2CO3,不含K2SO4,混合物中含有K2CO3,则一定不含有CaCl2,
(4)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该沉淀为AgCl,但因(3)操作中加入盐酸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另外NaNO3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也不能确定,所以,肯定存在的物质有K2CO3,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K2SO4、CuCl2、CaCl2,可能存在的物质有KCl.
①肯定存在的物质有K2CO3,故答案为:K2CO3;
②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K2SO4、CuCl2、CaCl2;故答案为:K2SO4、CuCl2、CaCl2;
③可能存在的物质有KCl.
故答案为:KCl.
④加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BaCO3完全溶于盐酸中,即BaCO3+2H+=Ba2++H2O+CO2↑;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次沉淀是氯化银沉淀,证明含有氯离子,发生反应为:Cl-+Ag+=AgCl↓.故答案为:BaCO3+2H+=Ba2++H2O+CO2↑;Cl-+Ag+=AgCl↓.
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只含Cl-、CO32-、SO42-、Na+、K+、Mg2+、Cu2+离子中的某几种.经实验:
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取少量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
③取少量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___,说明理由______.溶液呈电中性,必须同时含有______、______.
(3)写出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写出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Cl-、CO32-、SO42-、Na+、Cu2+、K+、Mg2+ 七种离子中只有有Mg2+ 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说明一定含有Mg2+;Mg2+和CO32-反应生成沉淀,二者不能共存,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故无CO32-、Cu2+;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不含SO42-;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含Cl-;
(1)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l-、Mg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O32-、SO42-、Cu2+,可能含有Na+、K+,
故答案为:Cl-、Mg2+;CO32-、SO42-、Cu2+;Na+、K+;
(2)溶液显电中性,故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CO32-、SO42-不存在,则必须含有Cl-,故答案为:是;溶液呈电中性;阴离子、阳离子;
(3)反应①中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OH-=Mg(OH)2↓,反应③中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Mg2++2OH-=Mg(OH)2↓; Ag++Cl-=AgCl↓.
解析
解:Cl-、CO32-、SO42-、Na+、Cu2+、K+、Mg2+ 七种离子中只有有Mg2+ 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说明一定含有Mg2+;Mg2+和CO32-反应生成沉淀,二者不能共存,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故无CO32-、Cu2+;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不含SO42-;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含Cl-;
(1)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l-、Mg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O32-、SO42-、Cu2+,可能含有Na+、K+,
故答案为:Cl-、Mg2+;CO32-、SO42-、Cu2+;Na+、K+;
(2)溶液显电中性,故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CO32-、SO42-不存在,则必须含有Cl-,故答案为:是;溶液呈电中性;阴离子、阳离子;
(3)反应①中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OH-=Mg(OH)2↓,反应③中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Mg2++2OH-=Mg(OH)2↓; Ag++Cl-=AgCl↓.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2SO4、Na2CO3、NH4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①中溶液少量继续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取①中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试纸变蓝.
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肯定存在的是______;
(2)肯定不存在的是______;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______.请简述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现象、结论)______.
(4)写出上述实验④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实验②可知固体中有Na2CO3,实验④可知固体中有NH4Cl,故答案为:NH4Cl、Na2CO3;
(2)因实验①排除除CuSO4,因有Na2CO3排除BaCl2,故答案为:CuSO4、BaCl2;
(3)无法确定的是K2SO4,可利用焰色反应或能过SO42-的检验,确定是否存在,具体操作为: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①中溶液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有K2SO4,否则没有. (或取①中溶液加盐酸酸化,无沉淀生成,再继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样品中有K2SO4,否则没有,故答案为: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①中溶液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有K2SO4,否则没有. (或取①中溶液加盐酸酸化,无沉淀生成,再继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样品中有K2SO4,否则没有;
(4)实验④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 OHNa Cl+NH3↑+H2O,故答案为:NH4Cl+Na OH
Na Cl+NH3↑+H2O.
解析
解:(1)因实验②可知固体中有Na2CO3,实验④可知固体中有NH4Cl,故答案为:NH4Cl、Na2CO3;
(2)因实验①排除除CuSO4,因有Na2CO3排除BaCl2,故答案为:CuSO4、BaCl2;
(3)无法确定的是K2SO4,可利用焰色反应或能过SO42-的检验,确定是否存在,具体操作为: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①中溶液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有K2SO4,否则没有. (或取①中溶液加盐酸酸化,无沉淀生成,再继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样品中有K2SO4,否则没有,故答案为: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①中溶液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有K2SO4,否则没有. (或取①中溶液加盐酸酸化,无沉淀生成,再继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样品中有K2SO4,否则没有;
(4)实验④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 OHNa Cl+NH3↑+H2O,故答案为:NH4Cl+Na OH
Na Cl+NH3↑+H2O.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3、K2SO4、KCl、NaCl、Cu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1)混合物加水得到无色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此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
(3)向(2)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据此,可判断出混合物中肯定会有______,肯定没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写出步骤(2)中涉及的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Na2CO3
K2SO4、CuCl2
NaCl、KNO3、KCl
Ba2++CO32-=BaCO3↓、BaCO3+2H+=CO2↑+H2O
解析
解:(1)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全部溶解,溶液无色透明,说明一定不会含有CuCl2,不含有不溶物或反应生成不溶物;
(2)向步骤(1)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或是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消失,
说明该沉淀不会是硫酸钡,所以一定是碳酸钡;
(3)取步骤(2)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该白色沉淀一定是氯化银,但无法证明该溶液中的氯离子,是来自于原混合物还是(2)中加入的氯化钡所致;
综上可得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有K2SO4、CuCl2,可能含有NaCl、KNO3、KCl,步骤(2)中滴加BaCl2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继续滴加硝酸溶液,沉淀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CO2↑+H2O,
故答案为:Na2CO3;K2SO4、CuCl2;NaCl、KNO3、KCl;Ba2++CO32-=BaCO3↓;BaCO3+2H+=CO2↑+H2O.
(2015秋•株洲校级期末)物质A~E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组成的,常温下将各物质的溶液从1mL稀释到1 000mL,pH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其中A与D反应得到E.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pH的变化关系,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C______.
(2)写出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象知A、B是碱,C、D是酸,稀释后A、D的pH变化小于3,B、C的pH变化等于3,则A是弱碱、B是强碱,C是强酸,D是弱酸,根据离子知,A是氨水、B是氢氧化钠、C是盐酸、D是醋酸,
故答案为:NaOH;HCl;
(2)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NH4++H2O,故答案为:NH3•H2O+H+═NH4++H2O.
解析
解:(1)根据图象知A、B是碱,C、D是酸,稀释后A、D的pH变化小于3,B、C的pH变化等于3,则A是弱碱、B是强碱,C是强酸,D是弱酸,根据离子知,A是氨水、B是氢氧化钠、C是盐酸、D是醋酸,
故答案为:NaOH;HCl;
(2)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NH4++H2O,故答案为:NH3•H2O+H+═NH4++H2O.
两个学习小组用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1)甲组: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______,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乙组:
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______(可另选试剂).
正确答案
解:(1)①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CO2产生;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除去CO2,防止对后继实验产物检验的干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乙二酸产生的CO2在C装置中已经被NaOH吸收完全,CO2的产生来源于D装置中高锰酸钾对CO的氧化,D中现象为溶液褪色(或变浅),证明分解产物有CO,故答案为:CO2;充分除去CO2;溶液褪色或变浅; CO;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OOHCO2↑+CO↑+H2O,故答案为:HOOC-COOH
CO2↑+CO↑+H2O;
(2)①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通过冷凝管后出来主要是CO2,C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②先要制备气体,将产生的CO2吸收,再通入到Na2O2中证明.连接顺序为:a→d→e→j;要证明发生了反应,即证明F中的物质是Na2CO3,加入酸使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故答案为:a-d-e-j;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变化.
解析
解:(1)①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CO2产生;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除去CO2,防止对后继实验产物检验的干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乙二酸产生的CO2在C装置中已经被NaOH吸收完全,CO2的产生来源于D装置中高锰酸钾对CO的氧化,D中现象为溶液褪色(或变浅),证明分解产物有CO,故答案为:CO2;充分除去CO2;溶液褪色或变浅; CO;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OOHCO2↑+CO↑+H2O,故答案为:HOOC-COOH
CO2↑+CO↑+H2O;
(2)①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通过冷凝管后出来主要是CO2,C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②先要制备气体,将产生的CO2吸收,再通入到Na2O2中证明.连接顺序为:a→d→e→j;要证明发生了反应,即证明F中的物质是Na2CO3,加入酸使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故答案为:a-d-e-j;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变化.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来探究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他们将草酸受热分解得到的气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
A、C、F中盛装澄清石灰水,B中盛NaOH溶液,E中装有CuO.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______,证明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
(2)导管G的作用是______.
(3)小李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草酸是二元酸,酸性比碳酸强,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有少量升华;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小李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草酸蒸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对实验有干扰,因此需要在装置A之前增加一个装有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洗气装置.
a.水 b.NaOH溶液 c.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4)如果在E管中盛装CuO和Cu2O的混合物,根据F瓶增重可以测定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当CuO和Cu2O的混合物7.6 g全部被还原后,F装置增重3.3 g,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______ g;当原混合物质量为a g,反应后F装置增重b g时,b的取值范围是(用含a的代数式表达)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自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如果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存在二氧化碳,故答案为: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可以采用点燃法,所以导管G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剧毒的CO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处理尾气,防止剧毒的CO污染空气;
(3)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2,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无法进行下一步检验,故b错,草酸既然是酸,那么就会跟碳酸根、碳酸氢根发生反应放出CO2,对检验CO2产生干扰,故c、d错,故选a;
(4)设反应物中CuO为x mol,Cu2O为ymol,混合物7.6g得到产物CO23.3g,根据方程式CuO+COCO2+Cu,
Cu2O+COCO2+2Cu,可列方程组:80x+144y=7.6;(x+y)×44=3.3
解得x=0.05,y=0.025,所以CuO质量为:0.05mol×80g/mol=4.0g,根据化学反应,假设原反应物全为CuO,则得CO2为g,假设原反应物全为Cu2O,得CO2为
,b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4.0;
.
解析
解:(1)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自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如果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存在二氧化碳,故答案为: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可以采用点燃法,所以导管G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剧毒的CO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处理尾气,防止剧毒的CO污染空气;
(3)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2,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无法进行下一步检验,故b错,草酸既然是酸,那么就会跟碳酸根、碳酸氢根发生反应放出CO2,对检验CO2产生干扰,故c、d错,故选a;
(4)设反应物中CuO为x mol,Cu2O为ymol,混合物7.6g得到产物CO23.3g,根据方程式CuO+COCO2+Cu,
Cu2O+COCO2+2Cu,可列方程组:80x+144y=7.6;(x+y)×44=3.3
解得x=0.05,y=0.025,所以CuO质量为:0.05mol×80g/mol=4.0g,根据化学反应,假设原反应物全为CuO,则得CO2为g,假设原反应物全为Cu2O,得CO2为
,b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4.0;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