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SO42-、H+、NO3-、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依次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离子反应: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H+、Mg2+、NO3-

Cu2+、Fe3+、OH-、SO42-

K+

H++OH-=H2O

Mg2++2OH-=Mg(OH)2

解析

解: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Cu2+、Fe3+且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H+、Mg2+,则溶液中一定不含OH-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没有沉淀生成,说明不含SO42-

溶液呈电中性,所以一定含有NO3-

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一定含有H+、Mg2+、NO3-,一定不含Cu2+、Fe3+、OH-、SO42-、可能含有 K+

,要检验是否含有钾离子,需要做焰色反应,

(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有氢离子、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OH-=H2O、Mg2++2OH-=Mg(OH)2↓,

故答案为:H+、Mg2+、NO3-; Cu2+、Fe3+、OH-、SO42-;K+;H++OH-=H2O;Mg2++2OH-=Mg(OH)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江都市校级月考)下列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丝绸与棉布

B可用焰色反应区别硫酸钠和硫酸钾

C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

D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汽油和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丝绸的成分的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棉布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法鉴别丝绸和棉布,故A不选;

B.K、Na元素焰色反应分别是紫色、黄色,所以可以用焰色反应鉴别硫酸钠和硫酸钾,故B不选;

C.互溶且沸点相近的液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互溶且二者沸点相差较小,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C选;

D.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汽油和水不互溶且二者都是液体,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不选;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强酸性溶液X,可能含有Al3+、Ba2+、NH、Fe2+、Fe3+、CO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其现象及转化如图.反应过程中有一种气体是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溶液X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

(2)生成沉淀K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转化⑥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4)检验气体F的方法是______

(5)若转化③中,D、H20、02三种物质恰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则转化③中产生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对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可以另取X溶液,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根据现象即可判断,该试剂最好是______

①NaOH溶液,②氯水和KSCN的混合溶液,③石蕊试剂,④pH试纸,⑤KMn04溶液,⑥KSCN溶液.

正确答案

解:强酸性溶液X,则溶液中不存在弱酸根离子CO32-、SiO32-,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则溶液呈存在SO42-,不存在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Ba2+,C是BaSO4;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中Fe2+和NO3-不能共存,加入硝酸钡产生气体,则溶液中存在Fe2+,不存在NO3-,A是NO;溶液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气体F,则溶液中含有NH4+,F是NH3,产生沉淀,则溶液中存在Fe3+,沉淀G是Fe(OH)3,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则J是FeCl3,溶液H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沉淀,则溶液中存在Al3+,沉淀K是Al(OH)3,溶液L是NaHCO3;A是NO,则D是NO2,二氧化氮化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则E是HNO3,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则I是NH4NO 3

(1)结合上述分析可知,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Fe2+ Al3+ NH4+ SO42-,气体A的化学式为NO,故答案为:Fe2+ Al3+ NH4+ SO42-;NO;

(2)向偏铝酸钠溶液里通过量CO2,生成Al(OH)3和NaH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答案为:AlO2-+CO2+2H2O=Al(OH)3↓+H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溶解于稀盐酸,可得到氯化铁溶液,看到的现象是红褐色沉淀消失,溶液呈黄色,故答案为:红褐色沉淀消失,溶液呈黄色;

(4)气体F是氨气,通常用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故答案为:收集一试管氨气,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

(5)若转化③中,NO2、H2O、O2三种物质恰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NO3,该反应方程式为4NO2+2H2O+O2=4HNO3,故答案为:4NO2+2H2O+O2=4HNO3

(6)溶液中铁离子是否存在不能确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所以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则选⑥,故答案为:⑥.

解析

解:强酸性溶液X,则溶液中不存在弱酸根离子CO32-、SiO32-,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则溶液呈存在SO42-,不存在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Ba2+,C是BaSO4;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中Fe2+和NO3-不能共存,加入硝酸钡产生气体,则溶液中存在Fe2+,不存在NO3-,A是NO;溶液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气体F,则溶液中含有NH4+,F是NH3,产生沉淀,则溶液中存在Fe3+,沉淀G是Fe(OH)3,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则J是FeCl3,溶液H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沉淀,则溶液中存在Al3+,沉淀K是Al(OH)3,溶液L是NaHCO3;A是NO,则D是NO2,二氧化氮化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则E是HNO3,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则I是NH4NO 3

(1)结合上述分析可知,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Fe2+ Al3+ NH4+ SO42-,气体A的化学式为NO,故答案为:Fe2+ Al3+ NH4+ SO42-;NO;

(2)向偏铝酸钠溶液里通过量CO2,生成Al(OH)3和NaH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答案为:AlO2-+CO2+2H2O=Al(OH)3↓+H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溶解于稀盐酸,可得到氯化铁溶液,看到的现象是红褐色沉淀消失,溶液呈黄色,故答案为:红褐色沉淀消失,溶液呈黄色;

(4)气体F是氨气,通常用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故答案为:收集一试管氨气,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

(5)若转化③中,NO2、H2O、O2三种物质恰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NO3,该反应方程式为4NO2+2H2O+O2=4HNO3,故答案为:4NO2+2H2O+O2=4HNO3

(6)溶液中铁离子是否存在不能确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所以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则选⑥,故答案为: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45.3g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向其中一份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后共计可收集到2.24L该气体(标准状况);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

另一份逐滴加入Ba(OH)2溶液,开始现象类似,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46.6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假设过程中向该溶液中加入的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1

①加入少量Ba(OH)2溶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加入一定量的Ba(OH)2溶液后,若所得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最大,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一份加入足量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46.6g,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是氨气,证明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向其中一份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证明一定含有铝离子,由题中信息可知45.3g的该结晶水合物中:n(SO42-)==0.2mol,n(NH4+)==0.1 mol,根据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荷平衡的原理:n(NH4+)+3n(Al3+)=2n(SO42-)可得:n(Al3+)=(2×0.2mol-0.1 mol)=0.1 mol,n(H2O)==1.2mol,该结晶水合物中:n(NH4+):n(Al3+):n(SO42-):n(H2O)=0.1mol:0.1mol:0.2mol:1.2mol=1:1:2:12,所以,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或(NH42SO4•Al2(SO43•24H2O],故答案为:NH4Al(SO42•12H2O;

(2)①滴加少量Ba(OH)2溶液,引入的Ba2+与OH-的数目比为1:2,结合Al3+与OH-生成沉淀Al(OH)3的比值关系,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3Ba2++6OH-+3SO42-+2Al3+=2Al(OH)3↓+3BaSO4

,故答案为:3Ba2++6OH-+3SO42-+2Al3+=2Al(OH)3↓+3BaSO4↓;

②根据反应的先后顺序,开始阶段是氢氧化钠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阶段,然后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的阶段,最后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的阶段,当NH4Al(SO42•12H2O和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此时生成沉淀量最大,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Al3++4OH-+2Ba2++2SO42-=2BaSO4↓+Al(OH)3↓+NH3.H2O,故答案为:NH4++Al3++4OH-+2Ba2++2SO42-=2BaSO4↓+Al(OH)3↓+NH3.H2O;

解析

解:(1)一份加入足量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46.6g,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是氨气,证明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向其中一份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证明一定含有铝离子,由题中信息可知45.3g的该结晶水合物中:n(SO42-)==0.2mol,n(NH4+)==0.1 mol,根据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荷平衡的原理:n(NH4+)+3n(Al3+)=2n(SO42-)可得:n(Al3+)=(2×0.2mol-0.1 mol)=0.1 mol,n(H2O)==1.2mol,该结晶水合物中:n(NH4+):n(Al3+):n(SO42-):n(H2O)=0.1mol:0.1mol:0.2mol:1.2mol=1:1:2:12,所以,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或(NH42SO4•Al2(SO43•24H2O],故答案为:NH4Al(SO42•12H2O;

(2)①滴加少量Ba(OH)2溶液,引入的Ba2+与OH-的数目比为1:2,结合Al3+与OH-生成沉淀Al(OH)3的比值关系,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3Ba2++6OH-+3SO42-+2Al3+=2Al(OH)3↓+3BaSO4

,故答案为:3Ba2++6OH-+3SO42-+2Al3+=2Al(OH)3↓+3BaSO4↓;

②根据反应的先后顺序,开始阶段是氢氧化钠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阶段,然后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的阶段,最后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的阶段,当NH4Al(SO42•12H2O和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此时生成沉淀量最大,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Al3++4OH-+2Ba2++2SO42-=2BaSO4↓+Al(OH)3↓+NH3.H2O,故答案为:NH4++Al3++4OH-+2Ba2++2SO42-=2BaSO4↓+Al(OH)3↓+NH3.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无色溶液?

[实验方案]小琪等几位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C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3)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______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琪同学将A、B、C、D四组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对该溶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除水、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Ⅰ.______

Ⅱ.NaCl、CaCl2、HCl

Ⅲ.NaCl、CaCl2、NaOH

[反思与拓展]①上述猜想与假设中只有一个不成立,它是______(填序号),

理由是______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不能完成该实验______(填字母)

a.pH试纸  b.硝酸银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铜  e.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正确答案

解:【实验方案】(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A方案都反应,但都无现象,故不能鉴别;B方案都变成红色,故不能鉴别;而C和D都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故答案为:A、B;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和氢氧化钠反应物现象,故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石灰水,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

【猜想与假设】Ⅰ.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只含有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氯化钙,故答案为:NaCl、CaCl2

【反思与拓展】①Ⅲ的猜想中含有氢氧化钠,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现象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因此Ⅲ不合理,故答案为: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反应后的溶液是无色的;

②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其中

a、通过pH试纸可以验证溶液呈现中性、酸性还是碱性,故可以;

b、无论哪种猜想,因为都含有氯离子,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沉淀,故不可以;

c、因为三种猜想溶液呈现不同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石蕊试液验证,故可以;

d、铜和三种猜想的物质都不反应,故不可以;

e、猜想Ⅰ和Ⅱ若滴加氢氧化钠立即变成红色,说明不含有盐酸,若过一会产生红色,则说明含有盐酸,故可以;

因此b、d不可以,故答案为:bde;

解析

解:【实验方案】(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A方案都反应,但都无现象,故不能鉴别;B方案都变成红色,故不能鉴别;而C和D都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故答案为:A、B;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和氢氧化钠反应物现象,故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石灰水,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

【猜想与假设】Ⅰ.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只含有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氯化钙,故答案为:NaCl、CaCl2

【反思与拓展】①Ⅲ的猜想中含有氢氧化钠,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现象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因此Ⅲ不合理,故答案为: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反应后的溶液是无色的;

②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其中

a、通过pH试纸可以验证溶液呈现中性、酸性还是碱性,故可以;

b、无论哪种猜想,因为都含有氯离子,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沉淀,故不可以;

c、因为三种猜想溶液呈现不同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石蕊试液验证,故可以;

d、铜和三种猜想的物质都不反应,故不可以;

e、猜想Ⅰ和Ⅱ若滴加氢氧化钠立即变成红色,说明不含有盐酸,若过一会产生红色,则说明含有盐酸,故可以;

因此b、d不可以,故答案为:bde;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Mg2+、NH、Cl-、SO、SO、NO 和NO等.为确定其组成,分别进行下列4组实验:(已知:2MnO+5NO+6H+═2Mn2++5NO+3H2O)

A.取试样,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

B.取试样,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

C.取试样,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取试样,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①其中能确认样品中不含SO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填实验操作序号);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是否含有NO______(填“含有”、“不含有”),其原因是______

③写出A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______

④C实验说明酸雨中含______

正确答案

解:A.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说明在该酸性溶液中有一种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离子存在,而这样的离子只有NO3-,故一定含有NO3-,就一定不会含有SO32-,因为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与NO3-不能共存;

B.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故一定含有SO42-

C.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有氨气生成,故一定含有NH4+

D.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一定不含NO2-,若有NO2-,能使酸性KMnO4褪色,而氯离子的存在与否不能判断,因为硫酸根已经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①取试样,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可知溶液里没有还原性强的SO32-,故答案为:D;

②溶液里不含有NO2-,原因是试样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而N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答案为:不含有;样品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③A实验中有I2生成,因此淀粉溶液呈蓝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为2NO3-+6I-+8H+═2NO↑+3I2+4H2O,故答案为:2NO3-+6I-+8H+═2NO↑+3I2+4H2O;

④C实验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有氨气生成,说明酸雨中一定含有NH4+,故答案为:NH4+

解析

解:A.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说明在该酸性溶液中有一种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离子存在,而这样的离子只有NO3-,故一定含有NO3-,就一定不会含有SO32-,因为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与NO3-不能共存;

B.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故一定含有SO42-

C.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有氨气生成,故一定含有NH4+

D.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一定不含NO2-,若有NO2-,能使酸性KMnO4褪色,而氯离子的存在与否不能判断,因为硫酸根已经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①取试样,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可知溶液里没有还原性强的SO32-,故答案为:D;

②溶液里不含有NO2-,原因是试样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而N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答案为:不含有;样品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③A实验中有I2生成,因此淀粉溶液呈蓝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为2NO3-+6I-+8H+═2NO↑+3I2+4H2O,故答案为:2NO3-+6I-+8H+═2NO↑+3I2+4H2O;

④C实验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有氨气生成,说明酸雨中一定含有NH4+,故答案为:NH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Ba(NO32②KCl③KOH④CuSO4⑤Na2SO4.如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下列顺序合理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④①③⑤②或④③①⑤②

解析

解: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可以确定显蓝色的是④硫酸铜,然后将硫酸铜滴入剩余的四种溶液中,一种会出现蓝色沉淀,是③氢氧化钾,另一种会出现白色沉淀,是①硝酸钡;然后将硝酸钡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是⑤硫酸钠,没有现象的是②氯化钾,④硫酸铜应该在第一个,③氢氧化钾、①硝酸钡的顺序可以颠倒,硫酸铜不会鉴别出硫酸钠,硫酸钠需要用前面鉴别出的硝酸钡鉴别,②氯化钾应该放在最后,综合考虑,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⑤②或④③①⑤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气体可能含有NH3、HCl、CO、H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恒温恒压下将其通过浓硫酸时,总体积基本不变;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原气体中一定有(  )

ACO和HCl

BH2,HCl和CO

CCO2,CO和HCl

DCO2,CO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某气体可能含有NH3、HCl、CO、H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恒温恒压下将其通过浓硫酸时,总体积基本不变,可知混合气体中不含NH3;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一定不含二氧化碳气体,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只能是HCl气体,说明含有HCl;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没有氢气,故原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CO,没有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样品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铁、和稀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分别取少许该样品溶液进行如下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相应结论,这些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样品溶液中逐渐加入少量锌粉,开始时未见产生气泡,样品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稀硫酸

B向样品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后,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且质量比原加入的铁粉多,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C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铜片,铜片溶解,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铁

D向样品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当滴入一定量后才观察到有浑浊现象,则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硫酸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如果是含有稀硫酸和硫酸铜或硫酸铁的混合溶液,向样品溶液中逐渐加入少量锌粉,因Fe3+和Cu2+的氧化性均强于H+,刚开始时因还原Fe3+或Cu2+不会产生气泡,然后有气泡,则样品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稀硫酸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

B.如果溶液里混有硫酸铜,向样品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后,因有铜置换出来,充分反应后,残余固体质量才可能比原加入的铁粉多,故B正确;

C.因只有Fe3+的溶液能溶解铜,故C正确;

D.向样品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当滴入一定量后才观察到有浑浊现象,说明最先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则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硫酸,故D正确;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性质的研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