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转化
- 共487题
锂被誉为“金属味精”,以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工业上常以β-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MgO、CaO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锂.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②Li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氧化物形式表示LiAlSi2O6的组成:______.
(2)反应Ⅱ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
(3)写出反应Ⅲ中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反应Ⅳ生成Li2CO3沉淀,写出在实验室中得到Li2CO3沉淀的操作名称______,洗涤所得Li2CO3沉淀要使用______ (选填“热水”或“冷水”),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5)电解熔融氯化锂生产锂时,阳极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将硅酸盐改为氧化物形式的方法为:依次将各元素写成氧化物形式,中间用“•”连接,同时要注意氧化物先后顺序,为Li2O•Al2O3•4SiO2,
故答案为:Li2O•Al2O3•4SiO2;
(2)由(1)改写可知,β-锂辉矿在加入过量浓硫酸后,只有SiO2不溶,同时Fe2+被氧化为Fe3+,并生成CaSO4沉淀,所以溶液中含有Fe3+、Al3+、Mg2+、Li+等离子,依据实验目的可知必须除去杂质离子,故在反应Ⅱ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为:除去反应Ⅰ中过量的H2SO4;控制pH,使Fe3+、Al3+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除去反应Ⅰ中过量的H2SO4;控制pH,使Fe3+、Al3+完全沉淀;
(3)利用题干信息知反应Ⅲ要除去Mg2+,但在加入沉淀剂Ca(OH)2时会引入大量Ca2+,故还需加入Na2CO3除去Ca2+,即沉淀A为Mg(OH)2沉淀与CaCO3沉淀的混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Ca2++CO32-═CaCO3↓,
故答案为:Mg2++2OH-═Mg(OH)2↓、Ca2++CO32-═CaCO3↓;
(4)实验室里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是过滤,由题中给出Li2CO3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洗涤Li2CO3沉淀要使用热水,
故答案为:过滤;热水;Li2CO3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减少Li2CO3的损耗;
(5)由有氧气产生可逆推知可能的原因: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产生O2,
故答案为: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产生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解:(1)将硅酸盐改为氧化物形式的方法为:依次将各元素写成氧化物形式,中间用“•”连接,同时要注意氧化物先后顺序,为Li2O•Al2O3•4SiO2,
故答案为:Li2O•Al2O3•4SiO2;
(2)由(1)改写可知,β-锂辉矿在加入过量浓硫酸后,只有SiO2不溶,同时Fe2+被氧化为Fe3+,并生成CaSO4沉淀,所以溶液中含有Fe3+、Al3+、Mg2+、Li+等离子,依据实验目的可知必须除去杂质离子,故在反应Ⅱ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为:除去反应Ⅰ中过量的H2SO4;控制pH,使Fe3+、Al3+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除去反应Ⅰ中过量的H2SO4;控制pH,使Fe3+、Al3+完全沉淀;
(3)利用题干信息知反应Ⅲ要除去Mg2+,但在加入沉淀剂Ca(OH)2时会引入大量Ca2+,故还需加入Na2CO3除去Ca2+,即沉淀A为Mg(OH)2沉淀与CaCO3沉淀的混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Ca2++CO32-═CaCO3↓,
故答案为:Mg2++2OH-═Mg(OH)2↓、Ca2++CO32-═CaCO3↓;
(4)实验室里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是过滤,由题中给出Li2CO3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洗涤Li2CO3沉淀要使用热水,
故答案为:过滤;热水;Li2CO3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减少Li2CO3的损耗;
(5)由有氧气产生可逆推知可能的原因: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产生O2,
故答案为:加热蒸干LiCl溶液时,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热分解生成Li2O,电解时产生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已知,常温下,KSP (AgCl)=1.8×10-10 mol2•L-2,KSP(AgI)=8.3×10-17 mol2•L-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KSP只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无关.故A错误;
B.KSP(AgCl)>KSP(AgI),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故B正确;
C.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c(Cl-)和c(I-)的大小无法比较,所以Qc也无法知道,无法判断Qc与KSP差别大小,也就无法确定沉淀的先后顺序,故C错误;
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溶解平衡逆向移动,生成沉淀,c(Ag+)减小,c(Cl-)增大,c(Ag+)<c(Cl-),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sp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溶度积常数与温度有关系,与溶液类型以及浓度无关,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sp不变,故A错误;
B.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可能增大,故B错误;
C.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可能减小,故C错误;
D.Mg(OH)2的Ksp只与温度有关,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sp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向两支盛有KI3的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则KI3的溶液中含I2、I-,即KI3溶液中存在平衡为I3-⇌I2+I-,故A正确;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CO3和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是NaHCO3溶液,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c(OH-)>c(CO32-),故B错误;
C、Qc(Ag2CrO4)=(5×10-5mol/L)2×5.0×10-5mol/L<Ksp(Ag2CrO4)=2.0×10-12,无Ag2CrO4沉淀产生,故C错误;
D、在酸碱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在酸碱溶液中25℃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和水电离出的c(OH-)的乘积一定小于10-14,故D错误;
故选A.
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
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
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Mg(OH)2,充分反应,过滤结晶.
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效果,Fe2+、Fe3+都被转化为______而除去.
(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______为宜.其原因是______.
(3)②中除去Fe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正确答案
Fe(OH)3
氨水
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2Fe3++3Mg(OH)2=3Mg2++2Fe(OH)3;
ACDE
解析
解:(1)①中为了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应加氨水使Fe3+沉淀,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②中根据溶解度表可知Mg(OH)2易转化为Fe(OH)3,因此在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Mg(OH)2可除去Fe3+,③由于Fe(OH)2的溶解度大于Fe(OH)3,所以一般将Fe2+先氧化成Fe3+,再调节溶液的pH=4,形成Fe(OH)3沉淀.故答案为:Fe(OH)3;
(2)①中为了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应加氨水使Fe3+沉淀,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氨水;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3)②中根据溶解度表可知Mg(OH)2易转化为Fe(OH)3,因此在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Mg(OH)2可除去Fe3+:2Fe3++3Mg(OH)2=3Mg2++2Fe(OH)3;
故答案为:2Fe3++3Mg(OH)2=3Mg2++2Fe(OH)3;
(4)A.根据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故A正确;
B.根据将Fe(OH)2的溶解度大于Fe(OH)3,沉淀不完全,故B错误;
C.原来溶液是酸性较强,加入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可以与H+反应.H+反应后,PH增大,当PH=4的时候,Fe(OH)3完全沉淀,而Cu2+还没沉淀.而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是固体,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
D.加入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可以与H+反应.H+反应后,PH增大,当PH=4的时候,Fe(OH)3完全沉淀,而Cu2+还没沉淀,以Cu2+形式存在,而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是固体,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E.在pH>4的溶液中Fe3+全部以Fe(OH)3完全沉淀,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故E正确;
故选:ACDE.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