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转化
- 共487题
室温时0.5L 2.0×10-4mol•L-1 BaCl2溶液中,滴入0.5L 1.0×10-3mol•L-1H2SO4溶液,能否析出沉淀?请计算混合后溶液的pH值.(已知Ksp(BaSO4)=1.1×10-10 mol2•L-2)
正确答案
解:c(Ba2+)=2.0×10-4/2=1.0×10-4mol•L-1,c(SO42-)=1.0×10-3/2=5.0×10-4mol•L-1.
Q=c(Ba2+)•c(SO42-)=5.0×10-8mol2•L-2>Ksp(BaSO4),所以会析出沉淀.
c(H+)=1.0×10-3×2/2=1.0×10-3,则pH=3.
答:析出沉淀;pH=3.
解析
解:c(Ba2+)=2.0×10-4/2=1.0×10-4mol•L-1,c(SO42-)=1.0×10-3/2=5.0×10-4mol•L-1.
Q=c(Ba2+)•c(SO42-)=5.0×10-8mol2•L-2>Ksp(BaSO4),所以会析出沉淀.
c(H+)=1.0×10-3×2/2=1.0×10-3,则pH=3.
答:析出沉淀;pH=3.
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硫酸钡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a点在平衡曲线上,加入Na2SO4,会增大c(SO42-),平衡左移,c(Ba2+)应降低,故A错误;
B、d点时溶液不饱和,蒸发溶剂水,c(SO42-)、c(Ba2+)均增大,所以不能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故B错误;
C、b点表示Qc>Ksp,溶液过饱和,会有沉淀析出,故C正确;
D、Ksp是溶度积常数,只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不变Ksp不变,在曲线上的任意一点Ksp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已知:
对于含Fe2(SO4)3、FeSO4和CuSO4各0.5mol的混合溶液1L,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Fe(OH)3的Ksp是最小的,所以它最先出现沉淀,故A正确;
B.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易除去的铁离子,用氧化铜调节PH,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不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溶液中设物质的量为1mol,n(SO42-)=5mol,n(Cu2+)+n(Fe2+)+n(Fe3+)=4mol,但Cu2+、Fe2+、Fe3+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所以该混合溶液中c(SO42-):{c(Cu2+)+c(Fe2+)+c(Fe3+)}>5:4,故C错误;
D.少量FeCl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悬浊液中,因为FeCl3的水解产生的氢离子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Cu2+)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 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aq).一定温度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但c(Cu2+)与c(Mn2+)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加入CuS为固体,不能改变生成物或者反应物的浓度,故平衡不移动,故锰离子的浓度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Mn2+)变大,故C正确;
D.已知Cu2+(aq)+MnS(s)⇌CuS(s)+Mn2+(aq),由反应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Ksp与温度有关,Ksp=c(Mg2+)•c(CO32-)=6.82×10-6成立,当含有其他镁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的混合溶液中,不一定存在碳酸根离子浓度和镁离子浓度相同,故A错误;
B、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增大了c(NH4+),抑制了NH3•H2O的电离,c(NH3•H2O)减小,因此二者比值变大,故B正确;
C、pH=8.3,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大于电离,水解生成H2CO3而电离产生CO32-,钠离子不水解,HCO3-存在两种趋势,但两种趋势都极其微弱,故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CO3-)>c(H2CO3)>c(CO32-),故C错误;
D、强酸滴定强碱时,接近滴定终点时pH 发生突变,图示中当PH等于7左右,没有出现突变,故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