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8分)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8分)断块山(2分) 洪积—冲积平原(2分) ①内力作用形成断层,(1分)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 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1分) ②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1分)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1分)

(2)(8分)①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 (2分)②湿地的功能减弱,环境效益降低。(2分)③人口增多,入湖污水增多;(2分) ④林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⑤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增多,人地关系恶化;(2分)⑥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2分) (答对4点即可)

试题分析:

(1)从图示信息即可判断。A处位于点苍山,海拔较高(最高峰海拔4122米);B处分布在洱海沿湖地带,为耕地,说明其实平原;在A与B的过渡地带有“断层陡坡”,这说明该地区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A处为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断块山,B处为断层相对下降形成的谷底,并且B处经过流水等外力不断地将风化、侵蚀的碎屑物搬运到谷底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建筑对该地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农业生产、湿地、森林、地质灾害、大理古城的保护等方面加以阐述。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会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环境效益降低;人口增多,入湖污水增多;;林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增多,人地关系恶化;;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地貌名称是           

(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2分)。

(3) 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正确答案

(1)向斜 ;山岭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2分)

(3)乙;丁            

(4)乙 ;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1)图中西部等高线数值大且密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材料二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各年龄段人口增长百分比

(2)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材料三 今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厂房停止招工,而富士康在上图甲省省会城市项目总投资将达50亿美元,建成后将吸纳10万人就业,是甲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2012年5月2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与该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许多类似的公司也已经或准备在该省建厂。

(3)据材料三分析甲省人口流动的趋势及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甲省转移的主要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靠近板块消亡边界,因板块挤压,导致地形隆起明显,造成等高线数值大(3分);由于流水侵蚀强烈,河流下切明显,造成河谷地区起伏大,等高线密集(3分)

(2)后备劳动力资源不足;(2分)目前就业压力大;(2分)养老负担重(2分)。

(3)向省外流动减少,省内流动增加。(4分)深圳劳动力价格上升;(2分)四川劳动力充足,价格低(2分)。

试题分析:

(1)图中西部为四川盆地以西地区,靠近板块消亡边界。等高线数值大是由于受板块挤压,导致地形隆起明显而形成的;等高线密集是由于流水侵蚀强烈,河流下切明显,造成河谷地区起伏大的缘故。

(2)表中数据显示,0-14岁人口比重下降,反映后备劳动力资源不足;15-64岁人口比重增加明显,反映目前就业压力大;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增多,会加重养老负担。

(3)富士康在甲省(四川省)建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劳动力可在省内就业,因此可以减少人口向向省外流动,省内流动增加。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甲省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深圳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上升,而四川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小题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___,属于板块构造的___边界;P处为______,属于板块构造的______边界。

小题2:在M、N板块的地壳部分,硅铝层较薄,甚至缺失的是______板块的地壳处。

小题3:在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小题4:若该图的方向为左西右东,N板块上的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则图中M为___板块,N为______板块。

正确答案

小题1:海沟 消亡 海岭 生长

小题2:M 

小题3:B 

小题4:南极洲 美洲

该题以“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为载体,全面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地壳的组成结构、岩石的成因分类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文转化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  ____;该处地形为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分)

(2)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2分)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在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岩。(3分)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

       ,“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              环节的影响,同时,这一工程的建设,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3分)

(5)假设该地处在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该处洋流名称是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分)

正确答案

(1)向斜;山岭;向斜槽部物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不适合,断层线附近,地质不稳固

(3)海陆间循环,岩浆岩,沉积岩

(4)夏季,地表径流,分布不均衡

(5)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

试题分析:

(1)M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形是成山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向斜槽部物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N处为断层,不宜修建水库,原因是断层线附近,地质不稳固。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①处的岩浆岩在流水的作用下,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同时,这一工程的建设,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特征是分布不均衡。

(5)假设该地处在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该处洋流名称是墨西哥湾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水循环、季风环流、洋流等知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

正确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即褶皱;岩层的变位即断层。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及主要类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①②③④的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大,易被风化和侵蚀 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块状山地

(2)略

(3)AC

(4)① ①处的岩石中心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为很好的储水构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图中A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B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4)如果修建大型工程应避开         处。

(5)图中A、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构造。

正确答案

(1)A (1分); B (1分)

(2)谷地(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2分)

山地(1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往往形成山地。(2分)

(3)A (1分);  背斜具有天然的穹形构造,结构稳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保持隧道干燥。(2分)

(4)C D(1分)

(5)A(1分);   B (1分)

试题分析: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符合的是A;向斜岩层向下弯曲,符合的是B。

(2)A处背斜成谷,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

B处向斜成山,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往往形成山地。

(3)地下隧道应建在背斜处,原因是背斜具有天然的穹形构造,结构稳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保持隧道干燥。

(4)修建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

(5)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方框表示的内容A为       ;B为        ;C为         

(2)将图中代表下列地质作用的数字填人空格内: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3)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和页岩中可能有化石的是     ,属岩浆岩的是   ,属变质岩的是          

(4)按你自己的理解,画一幅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10分)

(1)沉积岩 变质岩。岩浆

(2)① ④⑤ 

(3)石灰岩,页岩 花岗岩 大理岩 

(4)略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结合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过程判断:C表示由地幔中生产的岩浆;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生产了侵入岩和喷出岩;已经生产的岩石经外力作用生产A表示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已生产的岩石又发生变质作用生产B表示变质岩。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石灰岩、页岩);属于岩浆岩的是花岗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_______,该地质构造在外力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形成______ (山峰、山谷)地形。

小题2: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分是:①层是 ______,② ______,③______。

小题3: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采用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岩层a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

正确答案

小题1:背斜,山谷

小题2:天然气,石油,地下水                      

小题3:水的密度比油重,向地下注水既可以富集石油,又可以提升石油在地下的位置

小题4:A

该题第一问考查的是背斜在矿产形成中的作用和在背斜晚期时的地形特征,即背斜构造利于石油的储存、背斜晚期由于外力的侵蚀会发生地形倒置。第二问和第三问:依据物理学的知识,即可判断出三者的分异规律及向油井中注水的原因所在。第四问:由图可知岩层a为储集层,该层有沉积的矿物,因此以沉积作用为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B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          ;B          

(2)A、B、C三处地质构造中有利于储水的是         

(3)从地形上看,C处成     ,原因是C处                     

(4)字母a—b—c—d表示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           

(5)如果途中地下有隧道,可能位于A、B、C中      点的地下。

(6)列举两座属于我国的断块山:                            

正确答案

(1)向斜      断层    (2)A

(3)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海陆间

(5)C

(6)泰山    华山     庐山(任选其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探究题:“快乐的岩浆地表之旅”(10分)

场景1: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和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了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

你认为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之旅吗?请说明原因

场景2: 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往前运动了。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的问:“你是怎样到地表上来的?”

请你简要说出晶晶到达地面的过程

场景3:  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过了多久,他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来休息。不久,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来,并且开始重重的压在自己的身上,他们商量了一会,决定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的一位“长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两次大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行。”

请你说明他们要经历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发生?

正确答案

(1)岩浆喷出地表后,随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2分)

(2)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1分),因为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碎,并在风、流水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2分)

(3)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地下就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侵入岩),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表以下的岩石也能出露于地表(2分)

(4)他们要回到“岩浆之家”,首先要经历从碎屑物到沉积岩(1分),然后随地壳运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1分),最后经历重熔再生,就可以成为岩浆(1分),回到自己的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

小题1: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小题2:P岛多火山是由于其处于

正确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温度较高,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乙处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板块运动。P位于冰岛,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D处地貌是________。

(3)我国的谓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可以用图中A、B、C、D中:________处地貌来体现 。

(4)图中A、B、C、D四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________,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谷地

(3)B

(4)D  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A处的地质构造是       ,岩层向     (上或下)弯曲。

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小题2:B处的地质构造是     ,岩层向     (上或下)弯曲。谷地形成的原因       是               

小题3:C处地质构造是     ,相对上升的岩体会发育成哪种类型的山?         

小题4:A、B、C三幅图中适于修建地下隧道的是       

正确答案

小题1:背斜 上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小题2:向斜 下 岩层向下弯曲凹陷,易形成山谷

小题3:断层 断块山

小题4:A

此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小题1:根据岩层的弯曲形状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A处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背斜一般要形成山岭,但是由于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小题2:根据岩层的弯曲形状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B处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向斜一般要形成谷地。

小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断裂位移,所以C为断层。相对上升的岩体常常会发育成断块山。

小题4: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适于修建地下隧道的是背斜。原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易于地下水的运动,使隧道积水;而断层的岩层不稳定,易发生坍塌。所以,背斜比较适于修建地下隧道。

下一知识点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